子乌

湿婆 印度佛教

湿婆

湿婆,梵文Shiva,印度教的破坏神,与梵天、毗湿奴并列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  此图是公元10世纪,印度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庙,印度教三大主神像,湿婆居中,左侧梵天,右侧毗湿奴。 湿婆有很多别名,表示他在各方面的功能,如“有三眼者”、“三界之主”、“夜叉之主”、“大自在天”、“兽主”、“舞王”、“伟大的[…]
止观 东亚佛教

止观

止观是止(奢摩他)与观(毗婆舍那)的合称。在汉传佛教宗派中的天台宗特别重视止观,天台宗又称为止观宗。 止与观,止是止息妄念,观是如实观察一切法,止属于定又称为寂,体性静,观属于慧又称为照,体性明。止息一切外境妄念,专注于所缘为定,正见如实知一切法非常,苦,空,非我为观慧。三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
三无漏学 汉地佛教

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又称三学,梵文śikṣā,分别是指增上戒学,梵文adhisīla-sikkhā,增上意学或增上心学,梵文adhicitta-sikkhā,增上慧学,梵文adhipaññā-sikkhā,简称为戒、定、慧。 03 Dhammacakka Wheel, at Wat Phothivihan, […]
毗婆舍那 汉地佛教

毗婆舍那

毗婆舍那,梵文vipaśyanā,音译为“观”,与奢摩他是修行禅定的两种方法,也是三无漏学中的慧学,它通常是指三辨识,即无常、苦、非我,是上座部佛教传统上的诸行三相,是一切共存的三个特征(即共相),也是大乘佛教上的空性和佛性。 毗婆舍那的理论依据是四念住(三十七菩提分法之一),从身体、感受、心和法([…]
共日共赞 藏传佛教

共日共赞

共日共赞,藏文Gung ri gung btsan,他是松赞干布唯一的儿子。 此图是中国西藏,山南,藏王墓,松赞干布庙,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 据藏文史料记载,松赞干布共有五位妻子,尼泊尔墀尊公主、大唐文成公主都是佛教徒,另两位妻子是象雄、弥药(党项)的公主,最后一位是如羊支部落的芒妃墀[…]
芒松芒赞 藏传佛教

芒松芒赞

芒松芒赞,藏文Mangsong Mangtsen,按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吐蕃王朝的第34任赞普(在位时间公元650年-公元676年),在位时间是公元650年-公元676年。芒松芒赞的父亲是共日共赞,母亲是吐谷浑妃蒙洁墀嘎,他是松赞干布的孙子。 芒松芒赞继位时,因为年幼,所以由大相-噶尔·禄东赞辅政。[…]
赤都松赞 藏传佛教

赤都松赞

赤都松赞,藏文Tridu Songtsen,公元670年-公元704年(生卒年),原名杜松芒波杰,藏文Dul srong mang po rje,按藏族的传统说法,他是吐蕃王朝的第35任赞普(在位时间公元676年-公元704年)。杜松芒波杰的父亲是芒松芒赞,母亲是没庐妃赤玛类。 公元676年,芒松芒[…]
土司 藏传佛教

土司

土司是中国边疆的官职,始于元朝,用来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部族的头目。 此图是丽江土司,木府议事厅。 土司是世袭,但需要获得朝廷(中央政府)的批准,土司对上(即中央政府)承担着一定的税金、徭役,需要按朝廷的敕令提供军队,对下(即族内)维持着作为部族首领的统治权利。 据《明史·职官志一》记载:“[…]
藏区分治 藏传佛教

藏区分治

藏区分治是指清朝在公元1723年~公元1724年,出兵青海、征服西藏后,对藏区进行分而治之的行政区划,并拆分为青海、四川(川边)、西藏,并沿用至今。 元朝时,在藏区设置宣政院,由藏传佛教的帝师兼任领袖。 此图是1699年,康熙帝45岁画像。 公元1637年,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受第五世拉萨活佛的邀请[…]
波日·工布朗结 藏传佛教

波日·工布朗结

波日·工布朗结,藏文bo rog mgon po rnam rgyal,公元1799年-公元1865年(生卒年),绰号布鲁曼,意为独眼龙,今四川省甘孜新龙县藏族人,他是清末时期康区农奴起义的首领。 波日·工布朗结家境富裕,他的父亲-罗布七力因为反清朝廷,而被清朝廷下令处决、没收家产,他的官寨、辖地、[…]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