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时间上从冈仁波齐开始的原始苯教到吐蕃王朝时期,西藏地区的佛教文化。地理上涵盖包括中国大陆以内,还有,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广大吐蕃王朝地区。

月官 印度佛教

月官

月官,梵文candragomin,大约生活在公元7世纪,他是古印度佛教晚期的大乘瑜伽行派学者。 据藏传佛教资料,月官出生在东印度的孟加拉王族,曾师从安慧、阿输迦等人受学,精通内外五明。 月官在东印度跋卢舍王国写了声明、医方、韵律、工巧等方面的多种著作。后来,月官因为婚变而被跋卢舍王国驱逐,月官则随同[…]
藏传佛教(二)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二)

藏传佛教的经籍书写和印刷形式是效仿古印度的贝叶经(即“梵筴式”),呈长条形,早期有穿孔系绳者,后来一般散叶不装订,以正方形的纺织物包住,叫做pod-ti,作为计量单位可以译为“帙”或“函”。每帙约三四百叶。 藏传佛教的经籍分为四大类: 1、大藏经,把经律论三藏中的律藏分属为经藏或论藏,命名为《甘珠尔[…]
藏传佛教(一)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一)

藏传佛教,藏文bod-rgyud-rgyal-bstan,又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自称“佛教”或“内道”。藏传佛教是中国佛教的三大系统之一。 藏传佛教有两重意思: 一、是指在藏族地区形成和经藏族地区传播并影响到其他地区的佛教。 二、是指用藏文藏语传播的佛教,例如蒙古、纳西、裕固、土族等民[…]
地狱 汉地佛教

地狱

地狱,梵文niraya、naraka,亦译“不乐”、“可厌”、“苦具”、“苦器”等。属于“六道”中的恶道之一。 此图是中国清代,六道轮回唐卡。 佛教以地狱为六道之一,认为众生命终后,依生前所造善恶业力,而投生六道轮回,作恶业者,投生于地狱或其它恶趣,作善业者,投生于天界,修诸梵行、止观者,能导向涅槃[…]
藏传量学(二) 藏传佛教

藏传量学(二)

公元11世纪下半叶,俄·罗登喜饶(即具才智)在桑浦寺授徒数以千计,亦是藏传量学史上的一个盛举。随后,桑浦寺成了藏区传授量学的一个中心。还有夏玛桑杰,译出了陈那的《集量论》,他是一位居士,表明当时的量学不仅在寺院内,在社会上也有传播。 此图是18世纪,罗登喜饶唐卡。 公元12世纪上半叶,桑浦寺的第六任[…]
藏传量学(一) 藏传佛教

藏传量学(一)

藏传量学,藏文tshad-ma-rigs-pa,是用藏文、藏语传承的认识和推理方面的学问,通称为“藏传因明”。在西方的学术分类中它属于逻辑学一类,有人称它为“佛家逻辑”。 “量”的本意是尺度、标准,“量学”研讨的内容是:①认识的对象(外境);②认识者的心识;③认识的途径(了境);④判断知识真伪的标准[…]
仁达哇·薰努洛追 藏传佛教

仁达哇·薰努洛追

仁达哇·薰努洛追,藏文red-mdav-ba-gzhon-nu-blo-gros,大约生活在公元1349年-公元1412年,他出生在西藏的仁达(今在萨迦与江孜之间),他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僧人。 此图是仁达哇译师。 在藏传佛教历史上,仁达哇·薰努洛追是位居布顿·仁钦朱和宗喀巴之间的一位重要的人物。 […]
藏式吹奏乐器 藏传佛教

藏式吹奏乐器

藏式吹奏乐器,藏文vbud-dkrol-rol-chas,是藏传佛教法会中使用的乐器种类,共分六类: 此图是拉达克法会。 一、海螺,藏文chos-dung,即法螺。大的海螺吹起来声音非常洪亮,可响彻四方;尤以洁白莹润、光滑细腻者为上等,而螺纹右旋的海螺是非常罕见的,也十分珍贵,被列入藏传佛教的“八吉[…]
藏式打击乐器 藏传佛教

藏式打击乐器

藏式打击乐器,藏文bod-lugs-rdung-dkrol-rol-cha,是藏传佛教法会中使用的乐器种类,共有六类: 一、鼓,包括: ①达玛茹,藏文da-ma-ru,意译“发鼓”。它是用两块人头盖骨弧面相背粘接而成,鼓面蒙以羊皮或猴皮,左右两边都有骨坠,中腰有丝绦带子,以手的虎口握住鼓的腰部,进行[…]
本尊 藏传佛教

本尊

本尊,藏文yi-dam,梵文samadani,意为“本有而于出世间为最胜最美”。因为在诸尊中以其尊为本而尊崇,所以称“本尊”。 据《大日经·本尊三昧品》记载:“本尊者有字、印、形三种:字'ཨཎ'等之种子也;印者金刚杵、羂索之三昧耶形也;形者相好具足之尊形也”。 藏传佛教的密宗修行者,必须供奉观想的神[…]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