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

时间上从冈仁波齐开始的原始苯教到吐蕃王朝时期,西藏地区的佛教文化。地理上涵盖包括中国大陆以内,还有,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广大吐蕃王朝地区。

竹第悉 藏传佛教

竹第悉

竹第悉,宗喀语འབྲུག་སྡེ་སྲིད་,藏文ཕག་མོ་གྲུ་པ་བཀའ་བརྒྱུད་,英文Druk Desi,代表了不丹17~19世纪的世俗统治者。宗教地位在嘉旺竹巴(藏文རྒྱལ་དབང་གྲུ་པ་)之下,与西藏历史上的帕木竹巴(藏文ཕག་མོ་གྲུ་པ་བཀའ་བརྒྱུད)有着[…]
第4世贾杰康楚仁波切 藏传佛教

第4世贾杰康楚仁波切

第4世贾杰康楚仁波切蒋扬敦珠,藏文སྒ་རྗེ་ཁམས་སྤྲུལ་རིན་པོ་ཆེ་འཇམ་དབྱངས་དོན་གྲུབ་,英文Garje Khamtrul Rinpoche Jamyang Dondrup,他是宁玛派中备受尊崇的大圆满上师。 1928年12月29日,贾杰康楚出生在四川理塘。在他[…]
嵌入悬崖的寺院——扎叶巴寺 藏传佛教

嵌入悬崖的寺院——扎叶巴寺

扎叶巴寺,藏文 གཡེར་པ་དགོན།,英文 Yerpa monastery,又称扎耶巴、查叶巴,简称叶巴,全称为查叶巴石窟寺。它坐落于今拉萨达孜县的帮堆乡的山腰上,是一座格鲁派寺院,也是西藏四大隐修地之一。 扎叶巴寺以传说中的108个修行洞窟群而著称,但实际上仅有80个,这些洞窟群分布在不同的年[…]
尸陀林 藏传佛教

尸陀林

尸陀林,梵文शीतवन、Śītavana,藏文བསིལ་བའི་ཚལ་,简称尸林,音译尸多婆那,意为寒林,又称舍摩奢那,梵文श्मशान、Śmaśāna,意为墓田、墓冢。英文Shmashana,其中sham指shava(尸体),shana指shanya(床)。原指古印度的露天林地葬场(坟场),后被佛[…]
吐蕃分裂时期 藏传佛教

吐蕃分裂时期

吐蕃分裂时期,藏文སིལ་ཆད་དུ་འཆད་པ,意为支离破碎,英文Era of fragmentation in tibet。这一时期指的是西藏吐蕃王朝在公元877年至公元1264年期间,由于吐蕃内乱和臣民大反叛,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崩溃,分裂出多个各自为政的小国。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
藏王墓 藏传佛教

藏王墓

藏王墓,藏文བོད་རྗེ་པང་སོ,英文Valley of the Kings,是公元7~9世纪吐蕃王朝的第29代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王妃的陵墓群,现存最大的一组藏王墓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今山南琼结县境内的木惹山。琼结曾是古藏族的发源地,也是赞普松赞干布的家乡。 自公元7~9世纪,松[…]
净土崇拜 藏传佛教

净土崇拜

净土崇拜,是大乘佛教中对于净土的崇拜与信仰,它代表了大乘的理想。太虚法师曾说:“律为三乘共基,净为三乘共庇”。最主要的是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并以净土宗为代表,是主张以信仰他力而得到救赎的一种思想。在东亚史上,不乏对弥勒、药师佛、金刚不动、毗卢遮那等佛菩萨净土的向往者。这些佛菩萨的净土信仰,都可以纳入[…]
考古系教授——宿白 藏传佛教

考古系教授——宿白

宿白,字季庚,1922年~2018年(生卒年),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 宿白先生长年从事历史考古学的教学研究,他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他尤其精通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和佛教考古,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中国佛[…]
吐蕃臣民大反叛 藏传佛教

吐蕃臣民大反叛

吐蕃臣民大反叛,藏文འབངས་ཀྱི་ཁེང་ལོག་རྣམས་རིམ་བར་བྱང,又称阴土牛年反上大叛变,藏文ས་མོ་གླང་ལ་གྱེན་ལོག་བྱུང,是指朗达玛被死后吐蕃境内的属民掀起的一场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 公元869年(藏历土牛年),起初是在康区爆发了属民起义,后来局势逐步蔓延到[…]
如(行政区) 藏传佛教

如(行政区)

如,藏语རུ།,又译为茹,是西藏吐蕃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如,意为部、翼。 ▲选自巴拉·祖拉陈哇著述,黄顥翻译的《贤者喜宴》。 根据《贤者喜宴》的说法,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位时期创建了军政制度,如就是在那时设立,并作为最高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松赞干布像。 据《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将吐蕃划分为五[…]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