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

古印度诸多地区,国家,朝代等的佛教合称

归依,佛教术语 印度佛教

归依,佛教术语

归依,梵文sarana,又称皈依,是指归投依伏于佛、法、僧三宝,归,是指回归、回头,依,是指依靠,意为自此将身心永远归属于三宝,做虔诚的佛弟子。 三皈依,梵文trisaranagamana,又称三皈戒,简称三皈。 佛教制度,佛教徒在入教时,必须要先于师前受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为对佛[…]
湿婆之舞 印度佛教

湿婆之舞

湿婆之舞,梵文Nataraja,又称为“毁灭之舞”、“宇宙之舞”,音译为“纳塔罗阇”,这是湿婆舞王相的一个状态。 此图是10-11世纪,朱罗王朝,湿婆之舞。 湿婆是宇宙的毁灭之神,因为在印度哲学中毁灭有再生的含义,所以湿婆还担当了创造(转化)的职能。 此图是湿婆像。 湿婆在欢乐、悲伤时,都喜欢跳舞,[…]
湿婆 印度佛教

湿婆

湿婆,梵文Shiva,印度教的破坏神,与梵天、毗湿奴并列为印度教的三大主神。  此图是公元10世纪,印度艾拉瓦德斯瓦拉神庙,印度教三大主神像,湿婆居中,左侧梵天,右侧毗湿奴。 湿婆有很多别名,表示他在各方面的功能,如“有三眼者”、“三界之主”、“夜叉之主”、“大自在天”、“兽主”、“舞王”、“伟大的[…]
佛像 印度佛教

佛像

佛像,即佛的造像,广义的包括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 早期的佛教是没有佛像的制作,认为制作佛像是对佛的亵渎。 此图是中国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壁画。 在公元前后,才开始有佛像的出现,不少的大乘佛典也在宣讲造像的功德。 此图是高丽佛画,阿弥陀三尊图。此图描绘了伸出右手的阿弥陀佛飘浮于云上[…]
狮子贤 印度佛教

狮子贤

师子贤,梵文Haribhadra,藏文sengge zangpo,音译为僧格桑布,大约生活在公元9世纪,出身于刹帝利,他是瑜伽中观派的论师,师从寂护。 后来,狮子贤又师从遍照贤学《般若经》、《现观庄严论》等,他精通般若学。 狮子贤应巴拉王朝的“达磨巴拉王”的邀请,前往新苏摩补契寺宣讲《般若经》,后来[…]
论师 印度佛教

论师

lùn shī  论  师,梵文abhidharmacarya,是指精通论(阿毗昙)藏、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此图是19世纪,佛陀与古印度诸论师唐卡。 阿毗昙,巴利文Abhidhamma,梵文Abhidharma,佛教分类著作之一,属于论书(佛教术语,针对佛教经义与法相进行论述的书籍,被归[…]
假名 印度佛教

假名

假名,梵文prajñapti,音译“波罗摄提”,意译“假”、“假立”、“施设”等。prajñapti,字面的原意是“教说”、“说明”等。它的字根来自jña,意为“认识”、“认知”。词头pra,意为“在……之前”。从字根上来说,prajñapti就是“进行认识与认知之前所需要的工具与过程”。 最早使用[…]
声闻 印度佛教

声闻

声闻,巴利文Sāvaka,梵文Śrāvaka,是以佛陀为师,并遵从佛陀的言传身教,持戒修行终证得沙门果的人。而声闻的原意是“倾听者”,或更广义地解释为“信徒”。 根据巴利文典籍《中部·基多山经》记载,佛陀将修行者分成“七类”: 随信行人:一些人不能亲证各种寂静的无色界解脱,不能以慧见尽除各种漏,但对[…]
世友 印度佛教

世友

世友,梵文vasumitra,音译“婆须蜜多”、“筏苏蜜多罗”、“和须蜜多”等,又称“天友”,他大约生活在公元1~公元2世纪,他是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理论家。世友还与法救、妙音、觉天,并称为说一切有部的“四大论师”。 据《出三藏记集》卷一二记载,世友是北印度-犍陀罗国人,他出生在胁尊者之前,迦多衍[…]
密教 印度佛教

密教

密教,梵文guhya,音译“瞿醯”,原意为秘密、神秘、深奥。它与“显教”相对,又称“密宗”、“密乘”,或“秘教”、“秘宗”、“秘乘”,全称“秘密教”、“秘密宗”、“秘密乘”。密教因为教义、修法及传承秘密、深奥,所以称为密教。 密教起源于大乘佛教中的陀罗尼,陀罗尼的演化最终导致了密教的形成。大约至公元[…]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