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

历史上华人曾经或者依然人聚居的地区广泛流传的几大类以中文承载的佛教

归依,佛教术语 印度佛教

归依,佛教术语

归依,梵文sarana,又称皈依,是指归投依伏于佛、法、僧三宝,归,是指回归、回头,依,是指依靠,意为自此将身心永远归属于三宝,做虔诚的佛弟子。 三皈依,梵文trisaranagamana,又称三皈戒,简称三皈。 佛教制度,佛教徒在入教时,必须要先于师前受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意为对佛[…]
鸡鸣寺 汉地佛教

鸡鸣寺

鸡鸣寺,位于今江苏南京城北鸡笼山东侧,寺址曾是三国东吴的后苑,东晋时期的廷尉属。鸡鸣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 南朝梁大通元年(公元527年),梁武帝在台城北面兴建了同泰寺。同泰寺取自于以协同泰,寺院规模宏大,有6座大殿,9层宝塔,称为南朝480寺之首。梁武帝曾多次在同泰寺,舍身出家,[…]
大理密教 汉地佛教

大理密教

大理密教又称云南密教,简称滇密,是指从滇缅路传入,以云南大理为中心发展形成的密教派别,它也是中国密教派别之一。 ▲大理国,阿嵯耶观音像,现收藏于美国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 密教传法僧称为阿阇梨,梵文acarya,又称阿阇梨教,旧称阿叱力教、阿左梨教、阿拶(音zā)哩教等。公元7世纪前半叶,大理密教由印[…]
南诏佛教 汉地佛教

南诏佛教

南诏佛教是指今中国云南洱海地区,以彝族为主,在中国唐代建立的南诏国的佛教。 蒙氏南诏国的主要族系是乌蛮(彝族)和白蛮(白族),他们原先信奉的是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 ▲中国云南,剑川,石钟山石窟,第一号窟-异牟寻议政图。 密教阿阇梨教传入后,吸收了南诏原始宗教(本主、土主)的某些神祇、咒术、礼仪和民[…]
焰口施食 汉地佛教

焰口施食

焰口施食又称施饿鬼、施食、放焰口、施蒙山,被中国道教吸收、利用后,称为施孤,意为施(食)孤魂。 ▲中国明代,宫廷风格,《罗刹众图》绢画,无名款,现收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幅绢画的诸天各执法器,随从骑乘护持,都侧身向右,坐立于虚空云端,描绘了诸天恭聆佛陀说法的盛况。3面6臂的力士是天部的阿修罗﹔[…]
多宝佛 汉地佛教

多宝佛

多宝佛,梵文Prabhūtaratna,音译袍休罗兰,又称宝胜佛、大宝佛,祂是东方宝净世界的教主,祂入灭后以本愿为全身舍利多宝佛塔,也是汉传佛教多宝塔(又称宝佛塔)的式样来源。 ▲普陀山,宝佛塔。 据《法华经·见宝塔品》记载,佛说《法华经》时,有七宝佛塔从地中涌出,住在空中。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
中道,佛教术语 汉地佛教

中道,佛教术语

中道,梵文madhyama-pratipad,意为不执着两边、不走极端的正确道路。中道又相当于正道,是佛教大多数派别共同持有的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也是佛教能够兼容并蓄、调和适应的一大主要原因。 此图是中国西藏,罗布林卡,佛陀与五比丘壁画,安多强巴绘制。 中道在佛教大、小乘各宗派中的具体意义有不少[…]
菩萨乘 汉地佛教

菩萨乘

菩萨乘,梵文ekayana,又称“佛乘”、“一乘”、“一佛乘”。据《正法华经·应时品》记载:“如来等正觉,善权方便,以慧行音唯说一乘,谓佛乘也”。 一乘是佛陀唯一的教法,无二无三,是大、小乘佛教诸派悉属统一的佛法。这种说法见《正法华经·普权品》:“惟大觉乘,无有二乘,况三乘乎?”、“正有一乘,无有二[…]
止观 东亚佛教

止观

止观是止(奢摩他)与观(毗婆舍那)的合称。在汉传佛教宗派中的天台宗特别重视止观,天台宗又称为止观宗。 止与观,止是止息妄念,观是如实观察一切法,止属于定又称为寂,体性静,观属于慧又称为照,体性明。止息一切外境妄念,专注于所缘为定,正见如实知一切法非常,苦,空,非我为观慧。三三昧,即空三昧、无相三昧、[…]
三无漏学 汉地佛教

三无漏学

三无漏学,又称三学,梵文śikṣā,分别是指增上戒学,梵文adhisīla-sikkhā,增上意学或增上心学,梵文adhicitta-sikkhā,增上慧学,梵文adhipaññā-sikkhā,简称为戒、定、慧。 03 Dhammacakka Wheel, at Wat Phothivihan, […]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