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

历史上华人曾经或者依然人聚居的地区广泛流传的几大类以中文承载的佛教

声闻乘 汉地佛教

声闻乘

声闻乘,梵文sravaka,音译“舍罗婆迦”,又称“声闻藏”,简称“声闻”,是佛教主要思潮及其修习者之一,它与缘觉乘合称为“二乘”,又与缘觉乘、菩萨乘合称为“三乘”。 在《阿含经》中记载,“声闻”起初指的是佛说的诠释者,也有博闻多识的意思,即被视为佛说的正宗弘传人;在大乘佛教兴起后,「声闻」就被判属[…]
佛像 印度佛教

佛像

佛像,即佛的造像,广义的包括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 早期的佛教是没有佛像的制作,认为制作佛像是对佛的亵渎。 此图是中国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壁画。 在公元前后,才开始有佛像的出现,不少的大乘佛典也在宣讲造像的功德。 此图是高丽佛画,阿弥陀三尊图。此图描绘了伸出右手的阿弥陀佛飘浮于云上[…]
汉、藏佛教的顿渐之争 汉地佛教

汉、藏佛教的顿渐之争

汉、藏佛教的顿渐之争,又称顿渐之争,中国藏传史事。 藏传史上的顿渐之争,发生于公元8世纪末叶的吐蕃王朝,是汉地传入的禅宗与印度传入的中观宗之间的一场斗争,这两种的思想都起源于古印度,同属大乘佛教,由于传播时在不同地区,经过长期的、相互隔绝的独立发展,两者差异较大,再加上语言不通,翻译未能诠释原意,使[…]
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记》的一处错误 汉地佛教

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记》的一处错误

在纪录片《佛国记·法显西行记》第3集,有个明显的错误,纪录片中叙述的是:公元408年,法显在多摩梨底国学习佛教绘画,在纪录片中所使用的佛教绘画稿图,很明显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唐卡,而唐卡是兴起于西藏吐蕃时期,时间线等同于内地的唐朝。 此图是纪录片第3集截图,画面的文字内容是学习佛教绘画艺术,然而画面显示[…]
狮子贤 印度佛教

狮子贤

师子贤,梵文Haribhadra,藏文sengge zangpo,音译为僧格桑布,大约生活在公元9世纪,出身于刹帝利,他是瑜伽中观派的论师,师从寂护。 后来,狮子贤又师从遍照贤学《般若经》、《现观庄严论》等,他精通般若学。 狮子贤应巴拉王朝的“达磨巴拉王”的邀请,前往新苏摩补契寺宣讲《般若经》,后来[…]
论师 印度佛教

论师

lùn shī  论  师,梵文abhidharmacarya,是指精通论(阿毗昙)藏、论释佛教经义的僧人。 此图是19世纪,佛陀与古印度诸论师唐卡。 阿毗昙,巴利文Abhidhamma,梵文Abhidharma,佛教分类著作之一,属于论书(佛教术语,针对佛教经义与法相进行论述的书籍,被归[…]
护法 汉地佛教

护法

护法,梵文Dharmapāla,公元530年-公元561年(生卒年),他出生在南印度的达罗毗荼国。 护法是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的重要论师,他师承因明学大师陈那论师,他还担任过那烂陀寺的住持。 护法论师与中观自续派的清辨论师,进行过「空有之诤」,但他们没有面对面的进行辩论。 此图是19世纪,司徒风格[…]
如来藏学派 汉地佛教

如来藏学派

如来藏学派,旧称“如来藏缘起宗”、“法性宗”,与中观派、唯识派,组成了大乘佛教的三大派别。如来藏学派主要宣扬如来藏常住的学说,以《胜鬘经》为代表。如来藏学说与唯识学说融合后,出现了如来藏唯识学说,以《楞伽经》、《密严经》为代表。汉传佛教以「如来藏学派」为主流,藏传佛教也受到了影响。 此图是现代,格鲁[…]
如来藏 汉地佛教

如来藏

如来藏,梵文Tathāgatagarbha,属于大乘佛教三大派别(中观、唯识、如来藏)之一。 此图是贵霜王朝,犍陀罗片岩,佛陀说法浮雕。此片岩石雕刻画了佛陀说法时的盛况,主尊释迦牟尼佛顶有螺发,身着袒右式袈裟,两手于胸前结转法轮印,跏趺坐在莲台上。佛陀五官深邃,鼻梁高挺,鼻头小,上唇薄,两颊稍平,身[…]
判教 汉地佛教

判教

判教,又称"教相判释"、"教判",学术上称为“判教理论”,即判别解释佛陀一生言行教法的差别理论。 大乘佛教在传入中国后的诸多教典,佛教僧众就以其具体教说的形式、方法、内容、意义等,逐一进行分类而判别教说的体系,以证明佛陀言行的真意。这个传统上,认为佛陀的言行因缘和合因时而生、应对象根机、翻译等问题差[…]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