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

将人文和社科合并起来涉及关于宗教信仰的门类;在人文触及,社科覆盖,又有神秘宗教属性的独立和宽泛的门类

弥扎空行母 藏传佛教

弥扎空行母

弥扎空行母,梵文Maitridakini,藏文Maitri Khacho,亦称"空行持明乐女"是梅智派传承,经由松巴达玛云丹译师从匝雅萨那尊者处听受,随后传入西藏地区;她也是萨迦派的"十三金法"之一。 弥扎空行母铜鎏金造像。弥扎空行母居中,右手置于右脚上,左腿高举,左手穿过左膝弯,手握嘎布拉碗;呈飞[…]
那若空行母 藏传佛教

那若空行母

那若空行母,梵文Naro Khechari,音译"多杰那觉玛",又称"金刚瑜伽佛母"。她是那若巴(大成就者)传承的空行母,也是藏传佛教诸派中最具智慧与力量的女性本尊。 此图是19世纪,萨迦俄尔寺传承,那若空行母唐卡。空行母居中,红色裸身,一面二臂三目,头戴五骷髅冠,右手自然垂下持钺刀,左手高举持嘎布[…]
象鼻财神 藏传佛教

象鼻财神

象鼻财神,梵文Ganapati,又称"象鼻天"、"象头财神",音译毗那夜迦。他是帝释(忉利天之主)和邬摩夫人的长子。在帝释与阿修罗的交战中,阿修罗将帝释的长子斩首。帝释随后命人把一头小象的头安装在长子的项上,长子才得以复活。兄弟两人在玩耍时,弟弟不慎将哥哥的象牙打掉,哥哥誓要杀死弟弟,被帝释阻止。 […]
欲帝明王 藏传佛教

欲帝明王

欲帝明王,梵文takkiraja,又称"忿怒明王"、"大欲明王",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传承的"萨迦十三金法"的三红尊之一。 此图是16世纪,萨迦俄尔寺传承,欲帝明王(单身相)唐卡。欲帝明王居中,红色身,一面二臂三目,微嗔相,头戴宝冠,蛇饰束发,赤发上扬。裸上身,肩带绕肩,身饰品璎珞和蛇形项链,右手高举持[…]
作明佛母 藏传佛教

作明佛母

作明佛母,梵文Kurukulla,藏文lha-mo-rig-byed-ma,音译“咕噜咕咧佛母”,又称"智行佛母"。她是二十一度母的化身之一;在藏传佛教传承中,她被视为是"怀摄与守戒"的本尊。她也是萨迦派传承的"萨迦十三金法"之一,作明佛母,还是第五世拉萨活佛(格鲁派)的本尊。 此图是19世纪,藏东[…]
狮吼观音 藏传佛教

狮吼观音

狮吼观音,梵文simhanada—avakokjtesvara,藏文spyan-ras-gzigs-seng-ge-sgra,亦称"阿摩提观音";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还是密教本尊之一;可降伏一切龙魔所生的病苦,使三界众生脱离苦海所化现的观音,极具威猛力量。狮吼观音,还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十三金法"[…]
不空羂索观音 藏传佛教

不空羂索观音

不空羂索观音,梵文Amoghapāśa-avalokitesvara,全称"不空羂索观世音菩萨",亦称"不空王观世音菩萨",音译"阿牟伽皤赊";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之一。 此图是19世纪,格鲁派传承,三面四臂不空羂索观音唐卡。不空羂索观音居中,三面四臂相,三面寂静相,每面都是二目,头戴宝冠,右第一手结施[…]
千臂千钵曼殊室利菩萨 藏传佛教

千臂千钵曼殊室利菩萨

千臂千钵曼殊室利菩萨,全称"五顶五智尊千臂千手千钵千佛释迦曼殊室利菩萨",略称"千钵文殊"、"千臂曼殊"。菩萨名。 此图是中国山西,五台山显通寺,明代万历时期,千臂文殊铜镀金坐像。文殊居中,造型奇特,上叠五层面头像,每层有三面,从下到上逐渐缩小,面相虽不完全相同,但都面含聪慧。文殊寂静相,头戴七宝佛[…]
叶衣观音 藏传佛教

叶衣观音

叶衣观音,梵文Parṇaśāvari,藏文རི་ཁྲོད་ལོ་མ་གྱོན་མ།,又称“叶衣菩萨”、“披叶衣菩萨”等,是佛教中观音菩萨、多罗菩萨(度母)的化身之一。 此图是18世纪,汉藏风格,格鲁派传承,叶衣佛母唐卡。叶衣佛母居中,嗔怒相,口微张露出尖利的犬牙,三面六臂,每面三目,头戴宝冠,身着树[…]
引路观音 藏传佛教

引路观音

引路观音,又称"引魂王观音"、"引路王菩萨"等,意为"引导亡者往生净土的菩萨",是观世音菩萨的一种化身。 此图是中国唐代,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引路菩萨绢画,现收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引路菩萨男相,头戴宝冠,身饰璎珞珠宝,身着缟衣,右手持香炉,左手持莲茎,茎上挂引路幡,两脚分踏莲花,半侧身,略回首。菩萨身[…]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