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

第二次结集,佛教史事 藏传佛教

第二次结集,佛教史事

第二次结集是佛教史事。在南传佛教史书《大史》、《岛史》等记载,在佛陀涅槃的一百年后,由东印度跋耆族比丘提出新主张的十条戒律(即“十事”),以耶舍比丘为首的诸长老比丘,为此在毗舍离城召集七百位比丘,审定律藏,宣布新主张的十条戒律是非法的(即“十非法事”),这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二次结集;又称为“毗舍离结集[…]
第一次结集,佛教史事 藏传佛教

第一次结集,佛教史事

第一次结集是佛教史事。相传在佛陀涅槃的当年,由佛陀弟子-大迦叶比丘召集众多比丘,在王舍城共同忆诵及确定佛教经典,史称“第一次结集”。 此图是中国清代,佛陀唐卡。 据南传佛教、北传佛教所传记载,第一次结集的地点,在王舍城的七叶窟,结集的人数是五百位比丘,又称“王舍城结集”或“五百人结集”。 关于结集三[…]
月称尊者 藏传佛教

月称尊者

月称 ,梵文candrakīrti ,大约生活在公元6世纪,他是古印度佛教的僧人,亦是古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多罗那他尊者著述的《印度佛教史》第二十四章记载: 月称出身于南印度萨曼多的婆罗门家庭,他年少出家,师承佛护尊者的弟子-莲花觉尊者,他精通佛护尊者一系的「中观学说」。 […]
瑜伽行派 藏传佛教

瑜伽行派

瑜伽行派,梵文yogācāra,亦称“大乘有宗”。瑜伽行派与中观学派并称为古印度大乘佛教的两大派别。 瑜伽行派的“瑜伽”意为“相应”,是与理相应,属于“观”(即毗钵舍那);“行”指修持,此处特指禅定(即奢摩他)。通过止观思悟佛教“真理”,以证得大菩提、大涅槃。 此图是近代,《显扬圣教论颂》,纸本。 […]
结集,佛教术语 藏传佛教

结集,佛教术语

结集,梵文sangti,是一个佛教术语。“结集”是集体合诵(或会诵)、编纂佛教的经典。佛陀在世时,只有口头传诵的‘说法’,并没有文字记载的经书。 此图是佛陀卷轴画,钱化佛绘制。 佛陀涅槃后,僧团弟子举行集会,对口述的佛经,进行会诵、甄别、审定,系统地把它们确定下来,即为‘结集’。 此图是佛陀十大弟子[…]
俱舍宗 藏传佛教

俱舍宗

俱舍宗是中国佛教的十三宗之一。俱舍宗以研习世亲尊者的《俱舍论》而得名;而俱舍宗的学者被称为‘俱舍师’。 此图是日本平安时代,俱舍曼荼罗,绢画,收藏于日本东大寺。佛陀居中,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居于两侧,四周围绕的是俱舍宗的诸祖师,还有大迦叶尊者、阿难尊者、梵天、帝释及佛弟子,四大天王居于四角。 世亲尊者[…]
部派佛教 藏传佛教

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是从原始佛教分裂出来的各个教团、派别的总称。 据南传佛教的史书《大史》、《岛史》等记载,佛陀涅槃一百年后,古印度东部的跋耆族比丘提出十条戒律的新主张(即‘十非法事’),遭到教团内以耶舍长老为首的诸长老比丘的反对。为此耶舍长老召集了七百比丘举行结集,宣布“十事”是非法的。与此同时,认为“十事”[…]
鸠摩罗什 藏传佛教

鸠摩罗什

鸠摩罗什,梵文kumarajiva,公元344年-公元413年(生卒年),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称‘罗什’或‘什’,意译‘童寿’。 鸠摩罗什是后秦时期的僧人,是一位伟大的佛典翻译家。 此图是中国新疆,克孜尔千佛洞,鸠摩罗什大师像。 据《出三藏记集》卷一四、《高僧传》卷二等记载,鸠摩罗[…]
三脉四轮,藏密术语 藏传佛教

三脉四轮,藏密术语

三脉四轮,藏文rtsa-gsum-vkhor-bzhi。藏密所说的‘脉’是指人体内风息、精血运行所依附的通道,其中最重要的是邬玛、姜玛和汝玛三条。 此图是军荼利瑜伽时轮体系。 在《时轮经》里记载:人体内的这三脉里风息的运行与天体上罗睺、日、月的运行有相应的关系。罗睺、日、月三者相会时,会出现日蚀或月[…]
三论宗 藏传佛教

三论宗

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以‘三论’(即《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为立宗的依据而得名。创始人是吉藏法师,祖籍安息(今伊朗),又称胡吉藏。 三论宗着重阐扬‘诸性法空’,又称为‘法性宗’,而三论宗与成实宗又是相对的;成实宗称为「小乘空宗」,三论宗称为「大乘空宗」。 此图是中国宋代,观音大士轴,现收藏[…]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