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0年6月

纵(竖)三世佛之未来佛 藏传佛教

纵(竖)三世佛之未来佛

“三世佛”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佛的合称。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之佛多如恒河沙数。“三世佛”有竖三世佛与横三世佛之分。竖三世佛是:过去佛“燃灯佛”(过去佛有多家说法,不过寺院塑像特指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现代唐卡,华锐派风格,画师更登加木措,三世佛唐卡。释迦牟尼[…]
纵(竖)三世佛之现在佛 藏传佛教

纵(竖)三世佛之现在佛

“三世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佛的合称。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之佛多如恒河沙数。有竖三世佛与横三世佛之分。竖三世佛是:过去佛“燃灯佛”(过去佛有多家说法,不过寺院塑像特指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现代红唐卡,热贡风格。释迦牟尼佛居中,寂静庄严相,身着袒右式福宝袈裟,右手结触[…]
纵(竖)三世佛之过去佛 藏传佛教

纵(竖)三世佛之过去佛

“纵三世佛”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佛的合称。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之佛多如恒河沙数。“三世佛”有竖纵(竖)三世佛和横三世佛之分。纵(竖)三世佛是:过去佛“燃灯佛”(过去佛有多家说法,不过寺院塑像都特指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三世佛唐卡。释迦牟尼佛居中,面呈寂静庄严[…]
过去七佛—第七尊 藏传佛教

过去七佛—第七尊

“过去七佛”的第七尊佛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梵文sākyamuni-buddha,亦称“释迦摩尼如来”,意译“能仁”、“寂默”。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现在佛。原是佛教徒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佛教兴起后,被神化为佛。 18世纪,释迦牟尼唐卡。这是乾隆四十五年为迎接班禅喇嘛进京,特在承德建[…]
过去七佛—第六尊 藏传佛教

过去七佛—第六尊

“过去七佛”的第六尊佛是“迦叶佛”(“叶”音同“摄”)迦叶佛,梵文kāsyapa-buddha,亦译“迦叶波佛”,意译“饮光”、“持光”。祂曾预言“释迦牟尼”当来必定成佛。 清代,乾隆八年《龙藏经》061-1。迦叶佛,寂静相,头顶发髻,身着红色袈裟,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双腿呈金刚[…]
过去七佛—第五尊 藏传佛教

过去七佛—第五尊

“过去七佛”的第五尊佛是“拘那含牟尼佛”。拘那含佛,梵文kanakamuni-buddha,亦译“迦那伽牟尼”、“俱那含”,意译“金寂”。 朝鲜佛画,过去七佛供养图 据《长阿含经》卷一云:“在贤劫中出世,出于婆罗门种。“坐优昙婆罗树下,成最正觉”。拘那含牟尼佛有二弟子一名优波尠多,二名郁多罗。有执事[…]
过去七佛—第四尊 藏传佛教

过去七佛—第四尊

“过去七佛”的第四尊佛是“拘楼孙佛”,也是“现在劫”千佛的第一尊佛。拘楼孙佛 梵文krakucchandha-buddha,亦译“拘留孙佛”,意译“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 上座部佛教寺院—缅甸蒲甘的阿难陀寺的大殿供奉—拘留孙佛站立金身像 据《长阿含经》卷一云:“此贤劫中(现在劫)有拘[…]
过去七佛—第三尊 藏传佛教

过去七佛—第三尊

“过去七佛”的第三尊佛是“毗舍婆佛”。 毗舍婆佛,梵文visvabhū-buddha,亦称“毗舍浮佛”,音译“一切胜”、“一切自在”。 辽代,奉国寺大雄宝殿供奉的过去七佛 据《长阿含经》卷一云:“即彼三十一劫中,有佛名毗舍婆如来.至真。出现于世。毗舍婆佛出于刹利种姓,“坐娑罗树下,成最正觉”。毗舍婆[…]
过去七佛—第二尊 藏传佛教

过去七佛—第二尊

“过去七佛”的第二尊佛是“尸弃佛”。 尸弃佛,梵文sikhin-buddha,亦译“式弃佛”,音译“顶髻”、“最上”。 朝鲜,七佛供养图 据《长阿含经》卷一云:“过去三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至真。出现于世。尸弃佛出刹利种,“坐分陀利树下(白莲树下)成最正觉”。有二弟子,一名阿毗浮,一名三婆婆,有执[…]
过去七佛—第一尊 藏传佛教

过去七佛—第一尊

“过去七佛”中的第一尊佛是“毗婆尸佛”。毗婆尸佛 梵文vipasyin-buddha亦译“毗钵尸佛”,意译“观胜、净观、胜见”。 清代,乾隆时期《龙藏经》061-2。毗婆尸佛唐卡,主尊居中,寂静相,头顶发髻,左手作拔济众生印,右手置于腹部结触地印,身着右袒式袈裟,跏趺坐于法座上。 据《长阿含经》卷一[…]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