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2年7月

甘丹墀巴 藏传佛教

甘丹墀巴

甘丹墀巴,藏文dgav Idan khri pa,英文Ganden Tripa,又称甘丹赤巴、甘丹色墀、墀仁波切、甘丹法王,它既是宗喀巴大师在甘丹寺法座继承者的专称,也是格鲁派教法的领导者。 现代,格鲁派传承,宗喀巴唐卡。 甘丹墀巴在格鲁派的宗教地位仅次于拉萨活佛、日喀则活佛,通常墀巴(法台、座主)[…]
甘丹寺 藏传佛教

甘丹寺

​甘丹寺,藏文dgav Idan rnam tgyal gling,全称甘丹南巴结维林,意为兜率尊胜洲,又称为噶丹寺,清·雍正帝曾赐名为永泰寺。甘丹寺位于今拉萨东约40公里拉萨河南岸卓日伍齐山上,它既是格鲁派前藏三大寺之一,也是格鲁派六大寺之首。 ▲甘丹寺。 ▲甘丹寺,摄于1904年。 公元1409[…]
囊谦土司 藏传佛教

囊谦土司

囊谦土司又称隆庆土司、囊谦王、囊谦千户,是安多地区囊谦的世袭土司,还是隆庆二十五族土司之一。 囊谦先祖姓氏是智氏,属于古藏族六大姓氏之一。 囊谦,意为内大相,因为囊谦的先祖曾担任过吐蕃王朝的内大相,所以将囊谦作为自己家族的名称。 在吐蕃王朝解体、灭亡以后,囊谦家族的第47代头人,就此占据囊谦拥立为王[…]
巴卧·祖拉陈瓦 藏传佛教

巴卧·祖拉陈瓦

巴卧·祖拉陈瓦,藏文dpav bo gtsug lag phreng ba,公元1503年-公元1565年(生卒年),出生于拉萨尼塘,他是噶举派第2世巴卧活佛,还是著名的学者。 ▲16世纪,巴卧铜鎏金造像。 公元1508年(明正德3年),祖拉陈瓦被认定为是转世灵童,迎入洛扎县的卓卧寺坐床后,在第8世[…]
多杰羌佛 藏传佛教

多杰羌佛

多杰羌佛又称金刚总持、持金刚、持金刚佛,梵文Vajradhāra,藏文Dorje Chang。多杰译为金刚(坚不可摧),羌译为永恒持有,意为总持统摄一切金刚,是噶举、格鲁、萨迦等传承的本源,宁玛的本源则来自于普贤王如来。 ▲17世纪,萨迦、觉囊派传承,金刚总持唐卡。金刚总持居中,头戴宝冠,身深蓝色,[…]
国师·嘉察仁波切 藏传佛教

国师·嘉察仁波切

国师·嘉察仁波切,藏文Goshir Gyaltsab Rinpochen,是冈仓噶举的四大法子之一,嘉察仁波切还是大宝法王的摄政。嘉指的是法王噶玛巴,察指的是代表、摄政,嘉察意为代理噶玛巴守护教法者,或直译为摄政国师。 第12世嘉察仁波切。 国师·嘉察仁波切被证实是菩萨、大成就者的化现,还被认定为是[…]
第二次金川之役 历史

第二次金川之役

第二次金川之役又称第二次金川之战,是指公元1771年,大金川土司袭杀了革布什咱土司,并协助小金川土司侵占鄂克什土司、明正土司。四川总督令其退还土地,遭到大小金川土司的拒绝。随后,清朝廷再次发兵进剿。次年底,清军攻克小金川官寨美诺,直至清军攻克大金川噶尔崖寨,于公元1776年,结束了第二次金川之役。 […]
第一次金川之役 历史

第一次金川之役

第一次金川之役又称为大金川之战,是指公元1747年,大金川土司私自入侵革布什札土司、明正土司的领地,持续在边境制造纷乱。 1936年,四川地图,由亚新地学社出版《袖珍中华全图》。 大渡河上游。 大、小金川,位于今四川西北部,大金川是大渡河的上流,小金川是大渡河上流东面的一条支流,都是羌藏族同胞的聚居[…]
赞拉土司 藏传佛教

赞拉土司

赞拉土司又称为小金川土司,是明、清时期设立的嘉绒世袭土司,辖境在今阿坝小金县(旧称懋功县),它是嘉绒十八土司之一。在《清史稿》中将赞拉土司称为攒拉土司。 赞拉土司是明朝雍仲拉顶·广法寺(原是苯教寺院,现为格鲁派寺院)演化禅师-哈衣麻衣的后代。 公元1650年(顺治7年),赞拉土司-吉儿卜细归附于清朝[…]
促侵土司 藏传佛教

促侵土司

促侵土司又称为大金川土司,是清朝时设立的嘉绒世袭土司,辖境在今阿坝金川县,它是嘉绒十八土司之一。在《清史稿》中将促侵土司称为促浸土司、祁浸土司。 大渡河上游。 嘉绒十八土司,是古代羌、氐等族与吐蕃融合的后裔,汉地称为土番。在明、清时期,嘉绒境内有杂谷(今阿坝理县)、梭磨、丹坝、卓克基、松岗(今马尔康[…]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