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 2024年5月

尸陀林 藏传佛教

尸陀林

尸陀林,梵文शीतवन、Śītavana,藏文བསིལ་བའི་ཚལ་,简称尸林,音译尸多婆那,意为寒林,又称舍摩奢那,梵文श्मशान、Śmaśāna,意为墓田、墓冢。英文Shmashana,其中sham指shava(尸体),shana指shanya(床)。原指古印度的露天林地葬场(坟场),后被佛[…]
吐蕃分裂时期 藏传佛教

吐蕃分裂时期

吐蕃分裂时期,藏文སིལ་ཆད་དུ་འཆད་པ,意为支离破碎,英文Era of fragmentation in tibet。这一时期指的是西藏吐蕃王朝在公元877年至公元1264年期间,由于吐蕃内乱和臣民大反叛,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崩溃,分裂出多个各自为政的小国。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
藏王墓 藏传佛教

藏王墓

藏王墓,藏文བོད་རྗེ་པང་སོ,英文Valley of the Kings,是公元7~9世纪吐蕃王朝的第29代至第40代(末代)赞普、大臣、王妃的陵墓群,现存最大的一组藏王墓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今山南琼结县境内的木惹山。琼结曾是古藏族的发源地,也是赞普松赞干布的家乡。 自公元7~9世纪,松[…]
净土崇拜 藏传佛教

净土崇拜

净土崇拜,是大乘佛教中对于净土的崇拜与信仰,它代表了大乘的理想。太虚法师曾说:“律为三乘共基,净为三乘共庇”。最主要的是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并以净土宗为代表,是主张以信仰他力而得到救赎的一种思想。在东亚史上,不乏对弥勒、药师佛、金刚不动、毗卢遮那等佛菩萨净土的向往者。这些佛菩萨的净土信仰,都可以纳入[…]
考古系教授——宿白 藏传佛教

考古系教授——宿白

宿白,字季庚,1922年~2018年(生卒年),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考古系首任系主任。 宿白先生长年从事历史考古学的教学研究,他在宗教考古、建筑考古、印刷考古和版本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学术水平,他尤其精通汉唐考古、宋元考古和佛教考古,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泰斗、中国佛[…]
吐蕃臣民大反叛 藏传佛教

吐蕃臣民大反叛

吐蕃臣民大反叛,藏文འབངས་ཀྱི་ཁེང་ལོག་རྣམས་རིམ་བར་བྱང,又称阴土牛年反上大叛变,藏文ས་མོ་གླང་ལ་གྱེན་ལོག་བྱུང,是指朗达玛被死后吐蕃境内的属民掀起的一场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 公元869年(藏历土牛年),起初是在康区爆发了属民起义,后来局势逐步蔓延到[…]
如(行政区) 藏传佛教

如(行政区)

如,藏语རུ།,又译为茹,是西藏吐蕃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如,意为部、翼。 ▲选自巴拉·祖拉陈哇著述,黄顥翻译的《贤者喜宴》。 根据《贤者喜宴》的说法,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位时期创建了军政制度,如就是在那时设立,并作为最高级的行政区划单位。 ▲松赞干布像。 据《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将吐蕃划分为五[…]
梅尔文·戈尔茨坦 藏传佛教

梅尔文·戈尔茨坦

梅尔文·戈尔茨坦,英文Melvyn C. Goldstein,又译梅·戈尔斯坦,美国社会人类学家、藏学家,凯斯西储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戈尔茨坦的研究重点是西藏社会、历史、近现代政治、一夫多妻制、文化和发展生态学、经济变迁和跨文化老年学研究等。 1938年2月8日,梅尔[…]
《西藏生死书》 藏传佛教

《西藏生死书》

《西藏生死书》,英文《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由索甲仁波切于1992年撰写,是以《西藏度亡经》(又称《中阴度亡经》)为基础对藏传佛教教义的阐述。 索甲仁波切写道:“我写了《西藏生死书》,作为我所有上师的心性的精髓,是一本新的西藏生死书和一本西藏生命书[…]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