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战役

481

昌都战役是指新中国与原西藏噶厦政府和平谈判失败后,人民解放军为了和平解放西藏,而与噶厦政府中亲英份子的一次正面较量。

在昌都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击垮了藏军主力,大大降低了原西藏噶厦政府亲英份子的士气。

之前,新中国政府一直尝试与原西藏噶夏政府联系商量和谈的条件,但都没成功。

1950年3月7日,原西藏噶厦政府派代表团前往印度的噶伦堡,与新中国代表展开对话会谈,西藏方面要求新中国尊重原西藏噶厦的领土完整。

1950年7月10日,西康甘孜的格达活佛自告奋勇,愿意前往拉萨劝说原西藏噶厦政府与新中国政府和平会谈,但当格达活佛到达昌都后,噶厦政府既不给他前往拉萨,也不给他返回甘孜。

8月22日,格达活佛被杀。

1951年7月8日至9日,绕道印度前往西藏的张经武一行人,受到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等人的欢迎。

1950年9月16日,西藏代表团会见了新中国驻印度大使袁仲贤,袁大使提出三点要求:

西藏承认新中国政府对统治;

新中国政府负责西藏的国防;

新中国政府负责西藏的贸易、外交事务。

如果,西藏方面接受这三点要求,新中国政府就会和平解放西藏;西藏代表团则承诺维持中国对西藏的宗主国关系。

▲夏格巴·旺秋德丹,摄于1950年,印度德里。

9月19日,西藏代表团的夏格巴·旺秋德丹建议人民解放军无需在西藏驻兵,只有西藏被印度、尼泊尔攻击时,西藏才会考虑是否请求人民解放军的增援。

在昌都战役前,藏东地区的管辖是在西康省,不在原西藏噶厦政府的管辖。人民解放军可以在抵抗较少的情况下顺利抵达藏东。

早在1934年,人民解放军就已经知道邦达仓要推翻噶厦政府的计划。

▲乔治·帕特森。

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写信给邦达兄弟,希望换取邦达家族支持和平解放西藏,但邦达决定不与人民解放军合作,随后他们警告噶厦政府,因为之前他们企图推翻噶厦政府,所以致使噶厦政府不相信他们。

邦达家族经过讨论决定,委托乔治·帕特森前往印度报告,并寻求国际的援助。

▲邦达·阳培。

6月,邦达·饶嘎要求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承认康区独立,以换取康区士兵,但遭到了阿沛的拒绝。

邦达饶嘎、索南在昌都战役时都参与了同新中国的谈判。藏军主力在昌都被歼灭后,邦达饶嘎开始协调原西藏噶厦政府与新中国的谈判。

▲最右是邦达长子邦达养壁,其余分别是堪穷强基、索康、夏格巴。

1950年1月,中央政府批准向西藏多路向心进兵计划,分四路进军西藏,四路以康藏方向为主攻,由第18军负责。

7月上旬,滇藏方向由第14军42师第126团进驻云南贡山,后抵达门工东北,以配合第18军行动。

7月24日,青藏方向由第1军组建的骑兵支队600多人抵达玉树。

8月底,新藏方向由新疆军区派独立骑兵师第1团1连135人作为进藏先遣队到达阿里改则的扎麻芒堡。

1950年2月12日,人民解放军第18军组成以第52师为主力的进藏先遣支队抵达雅安。

3月14日,抵达康定,第18军组成前进指挥所,由军副政委王其梅、参谋长李觉率领,统一指挥北路先遣队(第52师第154团)、南路先遣队(第53师第157团),从乐山分别向甘孜、巴塘进发,为主力进军做准备。

截止4月中旬第18军至少有3万人经过康定,1万藏人修筑康定到甘孜的道路,8月修成。

7月22日,青海骑兵支队进入玉树结古多。

7月30日,第18军在甘孜集结,以珠母宗(今新龙县)为总部,从康定西进理塘,形成南北夹攻昌都的作战计划。

▲人民解放军俘获谋害格达活佛的罗伯特·福特。

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与藏军在邓柯第一次战斗,邓柯位于甘孜至玉树的交通要道旁,距离昌都东北部约161公里,昌都总管拉鲁·次旺多吉(龙厦·多吉次杰的儿子)在这里架设了一座无线电台。人民解放军追踪到无线电线号的来源,随即越过金沙江发动突袭,捣毁电台。此时,罗伯特·福特发现与邓柯的无线电失去联系,随即报告拉鲁。

▲拉鲁·次旺多吉。

7月,穆恰代本率800名藏民兵(包含300僧兵)突袭邓柯,致使人民解放军阵亡600人。

▲阿沛·阿旺晋美与妻子,摄于1948年。

拉鲁的任期任满后,昌都总管一职就由阿沛·阿旺晋美担任。

之后,人民解放军成功占领藏东。

经过数月的谈判,西藏决定尝试争取外国的支持与保护,但拉萨方面仍在探讨。

10月7日,人民解放军越过了原噶厦政府控制的西部和西康省控制的东部之间的临时界线金沙江,进入康区西部,这次行动不是为了占领整个西藏全境,只是为了歼灭驻守在康区西部的首府昌都的藏军主力,为的是和平解放西藏。

10月6日-7日,人民解放军越过金沙江,进入原西藏噶厦政府控制的康区西部。

10月6日-7日,人民解放军越过金沙江,进入原西藏噶厦控制的康区西部。人民解放军实施外线远距离大迂回的北线右路部队(154团和青海骑兵支队等),在高原上纵横跨过3个省区(西康、青海、西藏),14天走了750公里,穿过横断山脉,两次横渡金沙江、澜沧江等,在甲藏卡、类乌齐等地区打了几场仗,由于解放军的连续行进,导致很多战马死亡,不少的骑兵变成了步兵,终于在指定时间比藏军撤退之前,抵达五路口(恩达),完成了大迂回包围的任务。迂回部队渡江后,南北两线的部队,分别在渡口陆续横渡金沙江,迂回部队和跟进的北线左路主攻部队渡江时没有遇到藏军的抵抗,北线左路和南线主攻部队在德格、岗托、巴塘的渡江口遭遇了藏军的强攻,造成解放军部队的较大伤亡,但解放军还是成功的渡江,汇合后的解放军迅速组织战斗,南线53师157团歼灭了藏军一个甲本。


▲出家的格桑旺堆,摄于1937年。

10月11日,藏军第9代本格桑旺堆率部在宁静宗(今芒康县)和平投降。人民解放军的云南126团、157团随后向西行进,分别执行拦截任务。昌都的藏军无力抵抗,弃城而逃,157团作为北线的主攻部队进入昌都,左路部队与155团相继跟进,在这次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死亡114名,藏军伤亡180名。

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率残余部队逃至拉贡附近,听说人民解放军已经堵住去路后,便折回昌都的朱古寺,尝试与人民解放军联系,后令藏军2700多人放下武器。

10月19日,人民解放军进入昌都的城关镇,而剩下的藏军主要集中在拉萨附近,人民解放军认为已经抵达目的地,就下令停止进攻,并释放已经投降的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令他前往拉萨重申中央人民政府的要求。

被俘的藏军得到了较好的待遇,人民解放军给他们发放金钱后,便把他们全部送回家乡。

10月21日,拉萨方面令西藏代表团即刻从北京撤离,只同意接受第一个要求,附带保留拉萨活佛的宗教地位,拒绝其他要求,之后,噶厦政府拒绝了第一个要求。

1950年10月24日,战役全部结束。昌都战役历时19天,先后打了20多次仗,歼灭藏军5700多人,俘获了无线电操作员福特、杰弗里·布尔(和乔治·派特森一起在康区的传教士)及2名印度人。

在昌都战役中藏军的主力已经被消灭。

昌都战役的战果传到西藏各地区后,原西藏噶厦政府内一片混乱,内部发生严重的混乱,摄政达扎自行退位。

1951年2月,西藏派出5人的代表团前往北京,愿意与新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

1951年4月,原西藏噶厦政府代表团成员先后来到北京参加会谈。

▲在布达拉宫远眺解放纪念碑。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

4月28日,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人会见了参加谈判的代表,宣布了双方代表名单:中央人民政府指派的李维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为全权代表,以李维汉为首席代表;西藏噶夏指派阿沛·阿旺晋美、凯墨·索安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桑颇·登增顿珠为代表,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

人民解放军释放被俘虏的藏军士兵后,中央人民政府承诺西藏接受和平解放,西藏人民能保持自身的权利,原西藏噶厦政府再向联合国求助无果后,重新派代表团到北京谈判。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代表在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签订《十七条协议》,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陈云主持了签字仪式。左二起:桑颇·丹增顿珠、土登列门、土丹旦达、凯墨·索南旺堆、阿沛·阿旺晋美、陈云、朱德、李济深、李维汉、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
▲1951年5月23日,《十七条协议》的签字仪式,前排右起:阿沛·阿旺晋美、凯墨·索南旺堆、土丹旦达、土登列门、桑颇·丹增顿珠,后排左起:陈云、朱德、李济深。

1951年5月,西藏代表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上签字,新中国政府宣布西藏和平解放。

战斗序列:

北线由第18军第52师指挥南线由18军第53师副政委苗丕一指挥
右路由阴法唐、李明指挥52师154团
52师骑兵侦察连
52师炮兵连
青海第1军骑兵支队
53师第157团,
炮兵连,
工兵连
中路主攻由52师师长吴忠、副师长陈子植、政治部主任周家鼎指挥52师155团
52师156团
18军军属炮兵营
52师直属部队
云南14军42师由师长廖运周、政委张子明指挥第125团3营,
第126团1营,
第126团2营
左路由18军侦察营长苏桐卿、军直属政治部主任王达选指挥18军侦察营
18军工兵营54师炮兵连
藏军由阿沛·阿旺晋美指挥
邓柯穆恰代本(团长)
昌都第3、8、10玛噶(团)
类乌齐、甲藏卡第7玛噶、代本普隆巴·扎巴次丹
第2、4玛噶
宁静第9玛噶,代本德格·格桑旺堆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