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乐金·索朗杰布

711

江乐金·索朗杰布,藏文Icang lo can bsod nams rgyal po,1897年-1972年,原西藏噶厦官员,后为新中国官员。

江乐金·索朗杰布出生于江乐金家族(由颇拉家族改名),他6岁时就进入甘丹厦私塾学习;他12岁随父亲在雪堆白列空(雪造币厂)开始熟悉地方政府的政务工作,之后父亲经常带他四处游历和参加政务活动,以便让他熟悉政务和学习协作公文,还邀请哲蚌寺果芒扎仓的喜饶嘉措格西来家里教他诗词、语法等,父亲还让他去拉萨附近的寺院学习佛教知识。

1916年,江乐金19岁时,被土登贡培授予“公”的爵位,以让他继承家族的世袭公爵。

1923年,江乐金进入江孜的英军营学习英文和军事技术。

▲1921年8月,江乐金左起第二。

1925年,江乐金返回拉萨后,就被噶厦政府、藏军司令部派往印度去采购军火。

同年,江乐金参与了藏军总司令擦绒·达桑占堆为首的激进派组织策划扩充藏军,与拉萨三大寺的保守势力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事件。

第13世拉萨活佛亲自出面调解这次波动,并对参与的噶厦官员施行了降级、罚金等处分,江乐金被剥夺了“公”的爵位,降为赛朗巴(四品官)。

尽管,第13世拉萨活佛对江乐金在这次斗争中的活跃表现非常不满,但也为了爱惜他的才干和学识,只是把他调到阿里担任堆噶本(阿里总管,五品官)。

▲1933年9月,噶厦官员在拉萨德吉林卡的合影,第二排左二为江乐金。

1933年,江乐金没有亲自前往阿里就职,只是派了他的姐姐和姐夫帮他顶替,他自己留在拉萨,主管恰擦列空(茶盐局)。

同年,第13世拉萨活佛圆寂后,西藏的政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拉萨活佛的近侍们为了得到这个西藏最高的统治权,掀起了一场争夺权力的斗争。使西藏整体的政治局面陷入了两派势的斗争,拥有新思想的改革派和拥护旧势力的保守派,造成了西藏政局的动荡和社会的不安。

1934年,西藏噶厦政府专门召开了“关于谁来当摄政王问题”的措那杰宗(西藏僧俗官员扩大会议),在大会上各方势力发生了不少的争执;在大会上有些人提议,让土登贡培担任摄政王管理西藏的政教事务;也有些人提议,由司伦–朗顿·贡嘎旺秋(第13世拉萨活佛的侄子)担任摄政,外加2名僧俗官员;另外一些人提议,还是按照先例请一位大活佛担任摄政王。此时,江乐金作为新思想的代表,坚决主张由土登贡培担任摄政王,他在这次重要的大会上慷慨激词、力排众议、语惊四座,他说有些人的主张是切中时弊,另有一些人的主张是离经叛道,他还用巧妙的语言讽刺拉萨三大寺保守势力:

把一个无知的小小喇嘛置于最高宝座,再由一位老喇嘛强佐钦布(大管家、掌实权者)坐在一侧,吸着鼻烟操纵,如此而已。

据研究者认为:江乐金倾向新的思想,接近英国君主立宪的社会结构。主张拥有新观念的人来担任摄政,来改变西藏保守的观念和制度。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江乐金看到长期政教合一的阴影下,西藏的政治事务也都过于受到宗教势力的影响。虽然第13世拉萨活佛打破了原有封闭保守的局面,但是保守势力仍然占据西藏的政治主导地位,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制度都还处在落后的状态。


江乐金在“扩大会议”上第一次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他讽刺的语言也在保守派势力的心里留下了仇恨的伤疤,也为他之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虽然江乐金在“扩大会议”上的主张没能实现,但他没放弃改革西藏政治的追求,为了改变西藏的政治体制,他参与了龙厦·多吉次杰组织的“求幸福同盟”。

1934年5月10日,发生了西藏近代史著名的“龙厦事件”,噶厦政府中大约有100名官员都被卷入这次事件。

噶厦政府判罚龙厦被挖了双眼,江乐金被判砍手,后来由他的恩师格西喜饶嘉措向各方跑动说情,再加上一些亲友的帮助,他最终被减轻罪刑,免去了砍手的惩罚,但还是逃不过被流放的命运,他被流放到工布孜拉岗地区,在这里他与被流放的土登贡培相遇了。


1936年,江乐金与土登贡培一起逃亡印度,后在印度生活了10年,这10年也是他人生的第二次转折点,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国度,跟不同的人接触中使得他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进。

▲1905年,民报刊登三民主义。

1939年,江乐金与更敦群培、邦达·饶嘎、土登贡培等人在噶伦堡成了了“西藏革命党”。他们把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翻译成藏文,还制定了《西藏革命党简要协定》。

之后,江乐金担任了不丹王子们的藏文老师,他还和根敦群培、巴布塔钦(当时在印度开办藏文报)等人创作过随笔、诗歌和《书牍规范》等藏文工具书,他的代表作《老少三人的叙情》也是在噶伦堡时创作,他和不丹公主曲尼旺姆曾一起把英文作品翻译为藏文,还协助巴布塔钦编辑《西藏镜报》。

1946年,英属印度政府知晓了他们的组织活动,极力反对和组织他们的组织及活佛,又把建立组织的消息通报给西藏噶厦政府。

1946年,西藏革命党解体,除了根敦群培之外,组织成员在噶伦堡全部被捕,更敦群培在之前早已返回拉萨,后在拉萨被噶厦政府逮捕。
英属印度下令邦达·饶噶1个月之内离开印度,土登贡培7天之内离开印度。因为江乐金担任过不丹王室的藏文老师,所以与不丹王室的私交很好,他被捕后,在不丹王室出面的干涉下获得了释放,就算在不丹王室的帮助下,他还是没能及时离开印度。
1946年4月26日,西藏噶厦政府请求英属印度把江乐金等人引渡回西藏。

1947年,经江乐金本人写信申请,保证以后不参加任何政治活动,被西藏政府的批准后,他才返回拉萨。

1951年,人民解放军进藏初期,江乐金参与了部分西藏高层人士自发组织的拉桑岗堆活动。

拉桑岗堆主要是筹集粮食,把粮食出售给驻守在西藏的人民解放军。江乐金为驻守西藏的人民解放军解决粮食、柴禾等供应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后,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成立,江乐金在编审委员会担任委员,还在西藏军区干校任教。1952年2月18日,西藏军区在雪康林卡召开兴办学校的座谈会,阿沛·阿旺晋美、擦绒·达桑占堆、噶雪巴·曲结尼玛、桑颇·才旺仁增、江乐金等50余人应邀参加座谈会,会后宣布由噶雪巴·曲结尼玛、桑颇·才旺仁增、邦达、擦珠·阿旺洛桑、阿沛·阿旺晋美、江乐金、林亮、李安宅等14人作为拉萨小学筹备委员会委员。

拉萨小学创立后,江乐金担任拉萨市第一小学董事会董事、副校长。

1952年,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成立,江乐金参加会议,他和擦珠·阿旺洛桑一起在《藏文新闻简讯》担任副主编。

当时,新闻、报纸在藏文中都是新名词,还没有固定的译法。
西藏军区编审委员会委员也为此进行了讨论,有的委员认为不要区别这两个词,有的委员认为要区别,懂英文的委员指出了NEWS、NEWS PAPER的区别,有的委员认为应该把“西藏日报”翻译为藏文的“西藏每日新闻”(TIBET AN DAILY NEWS),这个译法是被接受的。

江乐金进而解释:

首字取印刷时的声音“嚓”(原意为“点儿”),第二字是藏文的原有词,意为“印刷品”,这一方案被通过,藏文中的报纸一词就这样诞生的,很快就被广大读者所接受。

1953年初,经各方面的协商,在拉萨成立了临时机构——雄竹基佐康(粮行),机构的职能是统管粮食买卖,既能保证驻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粮食供应,又能照顾城镇居民的粮食供应。江乐金被噶厦授予台吉(三品官)和雄竹基佐康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谭冠三将军。

同年,拉萨爱国青年文化联谊会成立,谭冠三、阿沛·阿旺晋美、江乐金等人在大会上讲话,联谊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就选举出了正、副主任委员。

1958年,中央政府组织了70名工作人员到西藏进行社会调查工作。著名学者张逸逊也率领《藏汉大辞典》的工作小组来拉萨收集词汇,并形成了《藏汉大辞典》初稿。

1958年7月,江乐金被任命为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了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文教处处长、文管会副主任,后来还担任西藏自治区文管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等。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后,江乐金担任拉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组组长、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文教处处长。

1961年,张逸逊请西藏自治区对《藏汉大辞典》初稿进行审定时,江乐金受自治区党委、筹委会的委托,亲自组织多名学者一起参加审定,《藏汉大辞典》直到1985年才出版。

1962年,江乐金发表了《欢迎文成公主进藏》,把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和在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回到西藏拉萨演出话剧《文成公主》的藏族演员们联系在一起,大力赞美了汉、藏民族的团结。 

1965年,江乐金当选为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大代表,担任自治区人委文管会主任、西藏自治区第二届政协副主席、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2年3月13日,江乐金突发心脏病,去世。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