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拉康

645

随着,藏传佛教在拉萨的兴盛与发展,藏传佛教寺院也从最初单一的佛殿发展到今天功能复杂、规模庞大的寺院,寺院又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拉康、寺、旦康、嘎巴、日追。

在藏传佛教建筑中,只有完全具备佛、法、僧三者,才能被称为寺庙,规模较小,不完全具备三者的在习惯上称为拉康,藏语的本意是佛殿。

拉康作为小型寺院解释时,指代的建筑物较少,除了佛殿,就是供给本寺僧人居住的扎康和供信徒转经的东康。

强巴拉康,藏文Jampa Lhakang,又称八廓弥勒殿,位于今拉萨市城关区色拉达果一巷,从嘛呢拉康出门向右走20米就到,是一座格鲁派寺院。

强巴拉康最初由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建造,寺内设有格鲁派祖师、噶举派疯僧竹巴昆列的修行地洞,大殿供奉一尊高8米的强巴佛。

在1层可以看到强巴佛的下半身,在2层可以看到强巴佛的上半身,在强巴佛的左右两侧还供有身形较小的佛陀、过去佛,三尊合称为三世佛。

传统上,西藏寺院佛坛与殿门多是相同朝向,大殿的佛坛通常面对殿门,可是强巴拉康却是正门朝东、佛像朝北,在拉萨只有两座寺院的布局是这样,一座是强巴拉康,另一座是达布林赞康。

每天,强巴拉康都会举行除障法会,法会具有忏悔罪孽、除障、祛病、延寿、驱除厄运。只要是来拉萨的信徒都会前来参加仪式。

早晨8–9点,信徒就可以来寺内排队上楼,在2层门边有一盘棕色面团,信徒可自取一块捏成长条形,然后在身上各处擦拭,尤其是有病痛的部位,想象面团吸收了体内的病患,然后在面团上面吹一口气,想着自己的病气已融入面团,最后把它丢进另外一个放置丢弃面团的盘内。

排队来到法座前方时,信徒弯腰跪在垫上,主持法事的上师会按顺序赐予宝瓶甘露,把甘露淋在朝拜者头顶,以孔雀毛象征性地扫拂朝拜者的身体,最后上师手持金刚杵置于朝拜者的头顶。

信徒接受甘露时,应要双手承接,喝进后吐在面前的水槽中;以甘露淋头、孔雀毛扫拂,象征去除病患、厄运、魔障等;持金刚杵置于头顶,象征寿元坚固。

仪式结束时,可以按照西藏传统供养,供养随意,无固定收费。

需要注意的是,除障法会虽然欢迎任何佛教徒参与,但并不欢迎游客的参观、摄影。如果不准备参加仪式,不宜在这个时段拍摄、随意走动。

从强巴拉康出来,可以前往同巷内的瞻巴拉拉康、贡嘎曲德寺分院和木如宁巴寺。在强巴拉康和瞻巴拉拉康之间有一道锁着的门,称为色拉后门。这个门是色拉寺僧人在法会期间进出大昭寺的专用门。

每年,拉萨举行广愿大法会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都会参加,为了控制人流,各寺都会有固定的进退路线。

色拉后门就是专给色拉寺僧人在法会期间进出大昭寺的后门,位于寺院布局的中轴线,正对大昭寺主尊等身佛的背部。门的后面,是大昭寺南、北厨房的北厨房。在举行广愿大法会时,北厨房负责1天2次做饭,每次2大锅,首先提供给僧人,剩余的分给民众或布施乞丐;南厨房专门负责提供给信众的茶水。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