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英国侵略西藏战争

254

英国侵略西藏战争,英文British Expedition To Tibet,是指发生在1903年12月——1904年9月,清·光绪年间英属印度陆军从锡金入侵西藏的战争。英帝国的直接目的是建立属于英属印度与西藏之间的贸易、政治联系,它的战略目的是为了防止沙俄帝国势力渗入到西藏,进而间接威胁到英属印度。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荣赫鹏进军路线图。

清·光绪14年(公元1888年),英军占领了锡金和西藏的边界,从而爆发了隆吐山战役,又称为第一次英国侵略西藏战争,英军击溃了驻守在隆吐山的藏军,进而占领了入藏交通要道——春丕河谷等地区。

战后,清朝廷派代表前往印度,与英国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中英藏印续约》,清朝廷承认锡金是英国的保护国。因为原西藏噶厦政府没有参与到这两次的谈判,所以西藏噶厦政府拒绝依据条约开放与印度的贸易,也非常抵制划定界线。

1903年12月,荣赫鹏率军从锡金进入西藏,要求与西藏噶厦政府谈判边界划定、通商等问题,但遭到了西藏方面的拒绝,荣赫鹏返回印度后,请求增兵。

1904年3月31日,荣赫鹏率英属印度陆军与据守曲美辛古的藏军交战,英军使用机枪大炮歼灭了700多藏军。

4月中旬,英军进入江孜地区,在面对江孜宗山坚固的防御工事时,英军从印度增援4000多名士兵、8门大炮,以及大量先进的穿甲炮弹,进而血洗了藏军,史称英国侵略西藏战争

7月7日,英军攻陷了江孜宗山。8月3日,英军占领了拉萨,第13世拉萨活佛途径青海逃往外蒙古。

▲选自劳伦斯·沃德尔《Lhasa and its mysteries》。

随即,清朝廷剥夺了拉萨活佛的名号,令第9世日喀则活佛代替拉萨活佛名号,但日喀则活佛拒绝,英军在拉萨大肆的劫掠很多的珍贵文物、经典。

荣赫鹏与噶厦政府的噶伦等官员签订了《拉萨条约》,驻藏大臣则拒绝签署。清·光绪30年(1904年)7月28日,英国以荣赫鹏为代表与西藏三大寺代表、噶厦政府代表、民众大会代表等人在拉萨签订了《拉萨条约》,拉萨活佛印章由他临走前指定的代理摄政进行盖章,当时驻藏大臣也在场,但没有在条约上签署。

《拉萨条约》共有10款,主要为: 

1、允认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所定哲孟雄(今锡金)与西藏之边界,并建立界石; 

2、除1893年《中英藏印续约》所规定的亚东外,增开江孜、噶大克为商埠; 

3、西藏向英国赔款50万英镑,分75年付清;

4、拆除自印度边界至江孜、拉萨的防御工事;

5、非英国事先同意,不得将西藏土地让卖、租典予外国;

6、不许将西藏进款、货物、金银钱币等给予外国抵押拨兑; 

7、外国不许享受西藏的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其他利权,不得派员入藏和干涉西藏一切事务。

条约送到北京后,清朝廷坚持不签署,并要求英帝国修改条约;随后,清朝廷派唐绍仪、张荫棠等前往印度与英帝国谈判,唐绍仪坚持清朝廷对西藏的主权不容侵犯。

▲选自Edmund Candler《The unveiling of lhasa》。

1906年4月27日,英军撤兵后,双方签订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包含了附约《拉萨条约》并对其进行了修改,而英帝国承诺不侵占西藏,清朝廷则不准其他国家来干涉西藏地区:

第六款、西藏的赔款已于1904年11月11日从50万英镑减为16.6万英镑。清廷没有知会西藏政府而直接付给英国。

第九款、规定:“西藏一切事宜,无论何外国,皆不准干涉”,“无论何项铁路、道路、电线、矿产或别项利权,均不许各外国或隶各外国籍之民人享受;若允此项利权,则应将相抵之利权或相同之利权,一律给与英国政府享受。” 

▲选自荣赫鹏著,孙照初译-《英国侵略西藏史》。

中国认为英国侵略西藏的战争一共有两次:

第一次、英国侵略战争隆吐山战役

第二次、英国侵藏战争荣赫鹏远征西藏

▲选自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

西藏人将荣赫鹏远征西藏称为木龙年战争亲英份子——夏格巴·旺秋德丹在《藏区政治史》(又称《西藏政治史》)中,只称为荣赫鹏武装使团而不称为侵略

英国把隆吐山战役称为远征锡金,英文Sikkim Expedition,把英国侵藏西藏战争称为荣赫鹏远征西藏,英文Younghusband Expedition To Tibet,在英文史料中英国入侵西藏泛指的是荣赫鹏远征西藏而不包括隆吐山战役

在《中英藏印条约》、《中英藏印续约》中规定:开放亚东为商埠,5年内西藏与印度的贸易互免关税。由于,原西藏噶厦政府没有参与到谈判中,后来在西藏噶厦政府的反对与阻挠下这些条款都没有实施。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

公元1895年,第13世拉萨活佛亲政后,反对英帝国势力进入西藏。

此时,沙俄帝国正与英帝国在中亚进行一场争夺势力的大博弈,西藏当然也是它们双方的目标之一。

在沙俄帝国的拉拢下,由于在第13世拉萨活佛的政治顾问、助理教师阿旺·洛桑·德尔智的主张与沙俄帝国联合,共同对抗英帝国的想法。

迫使英帝国要尽快地采取行动,以防止沙俄帝国势力渗入西藏,并确保印度北方边境不受到威胁。1903年7月18日,荣赫鹏的率军从锡金越界进入西藏,在岗巴宗与驻藏帮办——何光燮知府、代表拉萨活佛的堪仲——第3世策墨林活佛、代本擦绒·旺秋杰布(其父曾负责《中英藏印条约》的划界)会面。荣赫鹏指责西藏没有遵守《中英藏印条约》、《中英藏印续约》,要求重新谈判边界、通商的问题,但是西藏方面要求荣赫鹏先退回到锡金,双方才能开启谈判。

8月21日,扎什伦布寺住持抵达,同样要求荣赫鹏退回到锡金,双方才能谈判。由于西藏政府拒绝谈判,荣赫鹏与英军在岗巴宗待了5个月,无功而返。驻藏大臣——裕钢建议拉萨活佛派遣高级官员前往边界与荣赫鹏谈判,但遭到了拉萨活佛的拒绝,清朝廷令裕钢亲自前往岗巴宗谈判,而西藏方面拒绝提供乌拉差役,致使他无法前行,也间接制造了后续的英军远征拉萨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麦克唐纳。

清·光绪29年(1903年10月),为了阻止沙俄帝国在西藏的渗透,英帝国决定入侵西藏。英国在隆吐山以北地区调集了3千兵力,在詹姆斯·麦克唐纳(负责军事)、荣赫鹏(负责外交)的率领下,向北进军。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荣赫鹏。

1903年12月12日,荣赫鹏率一支装备精良的先头小分队,从则里拉山口越境入藏。

22日,英军抵达帕里宗,荣赫鹏与帕里宗本交涉,希望双方不要采取任何的敌对行动,但是麦克唐纳认为帕里宗是一个军事要隘,在他的坚持下“英军和平”的占领了帕里宗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英军在帕里宗城堡下扎营。

1904年1月4日,3名西藏官员离开帕里宗,接着,英军占领了堆纳。

堆纳,摄于1904年。

西藏方面随即派藏军代本拉丁、朗色林代本率1千多名藏军,前往堆纳至多庆一线展开布防,还动员、调集了藏军的其余各部及大量民兵奔赴前线。

▲选自Edmund Candler《The unveiling of lhasa》——1904年,藏军与英军在曲美辛古的对峙插图。

1904年3月,麦克唐纳与荣赫鹏率1千多人,准备进攻嘎吾。

▲选自Edmund Candler《The unveiling of lhasa》——英军与藏军战前的最后谈判。

因为锡金国王——图多南嘉与藏军前线指挥官拉丁代本是亲戚,所以他建议拉丁与英国只能和平谈判,如果藏军选择动武,只能是鸡蛋碰石头。

▲锡金第9代国王——图多南嘉。

中国方面认为:英军是获悉在堆纳、多庆间的曲美辛古以北纵深区域有藏军和民兵防守,致使英军未敢进攻,而是提出谈判。

▲选自Edmund Candler《The unveiling of lhasa》——英军把山坡上的藏军赶到平地上。

1904年3月31日,藏军指挥官拉丁代本、朗色林代本与荣赫鹏等人的谈判失败后,英军把防守在石堆堡垒的藏军追赶到平地上,开始三路包抄夹击了藏军,后来,藏军在缴械时双方发生了冲突,只在几分钟内,英军就射杀了藏军4百多人,包括代本拉丁、朗色林代本等,身亡藏军的鲜血染红了曲美辛古泉水,史称曲美辛古大屠杀

之后,英军趁机占领了古鲁。

▲选自Edmund Candler《The unveiling of lhasa》——石堆堡垒撤退的藏军被缴械。

西藏政府纪录:523名藏军在曲美辛古阵亡,300多人受伤;还有一种说法:600——700名藏军在曲美辛古阵亡,168人受伤。对于双方起冲突的过程,彼此也有不同的说法:来自曲水的藏军定本Tseten Wangchuk说:在谈判时,英军就开枪了,他只能当场装死,趁晚上逃回多庆错。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

中国方面:英军秘密包围了藏军,荣赫鹏等与拉丁、朗色林见面后称:“既然要议和,为表示诚意,我们先将子弹退出枪膛,也要求你们下令将火枪的点火绳熄灭!”随后,荣赫鹏令英军将步枪退出一发子弹,实际上英军早已推动了枪栓把另一发子弹放入枪膛。由于当时藏军并不了解步枪的构造,误以为英军枪膛已经没有子弹,就按照协议把火绳枪的点火绳全部熄灭,紧接荣赫鹏令英军开火,而待命的藏军来不及打响火绳枪,英军使用枪炮对实际上没有武器可用的藏军展开了一次血淋淋的大屠杀

▲选自Charles Allen《Duel  in the snows》。

历史学家Charles Allen认为:藏军伤亡惨重是使用的武器太过落后。

英军攻占曲美辛古后,继续向北进攻。

1904年4月11日,英军逼进江孜。英军抵达江孜不到1个月,就有1万多的藏军聚集在江孜、日喀则及拉萨至江孜的大道上,准备展开江孜保卫战。

1904年5月初,英军3百多人袭击了江孜通向浪卡子的必经之路卡若拉的藏军阵地,留下170多名英军继续驻扎江孜。

5月3日,1千多名藏军夜袭江洛林卡,英军哨兵在藏军进攻前鸣枪示警,从而惊醒了英军,双方发生了激战,英军纪录是英军2死5伤,藏军遗尸140具。

中国方面:驻扎的英军全歼,荣赫鹏险些丧生。

▲选自William Henry《Frontier and overseas expeditions from India》。

因为英军攻下了卡若拉后援军及时赶来,所以使得英军重新稳住了阵脚。

5月26日,英军增援部队从亚东赶到江孜,英军完全占领了帕拉村。

此时,西藏噶厦陆续调集藏军、僧兵、民兵约1万6千人,往江孜方向增援。

藏军总指挥噶伦宇妥·彭措班丹率一部兵力驻扎尼木亚德,一部分藏军布防在日喀则、仁布一线,作为第1道防线,另一部分藏军布防在浪卡子一带,作为第2道防线,藏军代本敏林巴等人率民兵经过浪卡子、热隆、康马,突袭干扰了英军的后勤供应线。

▲选自William Henry《Frontier and overseas expeditions from India》——江孜宗山城堡攻防战平面图。

1904年6月,藏军代本敏林巴率工布等地的民兵,进占江孜、少岗间的乃宁寺,直接威胁英军的后勤补给线;工布的民兵在康马、少岗间设伏,歼灭了20——30名英军。

1904年6月13日,麦克唐纳、荣赫鹏率军增援江孜。

6月25日,抵达康马宗的乃宁寺,乃宁寺地处在江孜以南的20公里,是英军运输线的重要据点。

藏军为了截断英军的补给,在乃宁寺的四周修筑了防御工事。

接着,英军又分别从少岗、江洛出动,以南、北夹击乃宁寺。英军用炮火轰破了乃宁寺的围墙,冲入寺内后与民兵展开了肉搏,英军2人死、13人伤,藏军伤亡约200人。

中国方面:工布地区的民兵首领——阿达尼玛扎巴兄弟2人、康区民兵多朵布等人,用刀劈死了英国军官-则娜·色赫(旧译杂尼萨海),共歼灭英军120多名,阿达尼玛扎巴兄弟、多朵布及众多民兵阵亡。

英军攻占乃宁寺后,洗劫了寺内的很多珍贵文物,最后还纵火焚毁了寺院。

▲中国西藏,江孜,紫金寺,摄于1904年。

接着,英军攻占了江孜西北的紫金寺,直接切断了江孜与日喀则的联系。

英军攻占紫金寺后,从东、南、西北三面包围了江孜。

这时,第13世拉萨活佛派人前往江孜与荣赫鹏会谈。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

荣赫鹏限藏军在7月5日前撤出江孜,但遭到了西藏的断然拒绝,英军决定在7月5日正午对江孜发起总攻。

1904年7月5日——7月6日,英军步兵在炮兵的支援下,7次进攻了江孜宗山,但都被藏军击退,坚守江孜宗山的近5千名藏军、民兵,分别使用土火枪、大刀、弓箭、抛石等与使用枪炮的英军作战。经过3天的抵抗,守卫江孜的藏军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

7月7日,英军占领了江孜宗山,藏军、民兵只有少部分人突围,其他人则继续冲入英军中,与他们展开肉搏战,坚持抗击到最后的数百名藏军,全部跳崖身亡。英军20人阵亡,23人受伤。

英军攻占江孜宗山后,又攻占了白居寺,随后就占领了整个江孜。

1904年4月到7月,江孜保卫战持续了大约100天,是近代西藏史上抗击外国侵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

1904年7月14日,麦克唐纳率军从江孜启程,进入拉萨。

8月3日,英军占领了拉萨。

第13世拉萨活佛出走,经青海逃往外蒙古土谢图汗部库伦(今外蒙乌兰巴托)。

英军占领拉萨后,荣赫鹏以他在江孜拟定的条款为大纲,提出9条和约草案,并递交给驻藏大臣——有泰,有泰则转交给西藏噶厦政府。

1904年8月11日,噶厦政府转递答复,称应由西藏向英国支付战争赔款且只同意增开仁青岗一处商埠

这时,正值秋季,西藏的自然条件、气候已经不允许英军再做长期的停留,英属印度政府明确9月中旬撤兵。

荣赫鹏通过有泰向噶厦政府施压,声称倘若英人再次采取武力行动,则所提条件当更加苛刻

9月1日,有泰召集噶厦政府官员与荣赫鹏会谈,荣赫鹏在会上宣读事先拟好的条约文本,限令西藏方面在1个星期内签署,并不得改动,如拖延一日,每日增加赔款5万卢比。

在荣赫鹏的压迫下,噶厦政府同意签署条约,并提出将赔款期限由3年改为75年,每年支付10万卢比。

▲《拉萨条约》中的印章,依次是:英国边境委员会、荣赫鹏、拉萨活佛、三三大寺代表、西藏民众大会。

1904年9月7日,噶厦政府、三大寺代表在布达拉宫与荣赫鹏签署了条约,史称《拉萨条约》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驻藏大臣——有泰。

荣赫鹏代表英国签字,噶伦、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住持和民众大会首领代表西藏画押、钤印,甘丹赤巴——罗桑嘉措在条约文本上钤盖了拉萨活佛印章,因为清朝廷多次电令不批准此条约,所以有泰没有签字。

1904年9月23日,英军撤离拉萨。

▲选自Peter Fleming《Bayonets to Lhasa》,印度总督-寇松。

11月11日,印度总督批准了《拉萨条约》,但对条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赔款数额减为250万卢比;

英军对春丕河谷的占领期限改为初缴三年三期赔款之后; 

去掉英国派驻江孜的官员有权进入拉萨的附款。

清朝廷对此做出回应:提出由清朝廷一次性偿付战争赔款,以示清朝廷对西藏的主权;并派代表与英国重新议约。

唐绍仪与夫人张氏。

1905年1月,清朝廷任命外务部侍郎——唐绍仪为全权代表,率参赞-张荫棠、梁士诒、税司——韩德森、翻译——陈銮前往印度议约。

2月,唐绍仪抵达加尔各答,同英属印度政府外事秘书费礼夏会谈。唐绍仪要求英帝国承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英国则声称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使得谈判陷入僵局,随后,唐绍仪离开印度,返回北京。

9月,张荫棠接替唐绍仪为全权代表,会谈仍然毫无进展。

清·光绪32年3月(1906年4月),中、英谈判继续在北京进行,英国代表是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英帝国因为担心沙俄帝国乘机向西藏渗透,所以很快就做出了妥协。

4月27日,唐绍仪、萨道义签署了《中英续订藏印条约》(又称《北京条约》)六款,条约要点为:

《拉萨条约》及其更订文据作为本条约的附约,“彼此允认,切实遵守”

英国允诺不侵占藏境且不干涉西藏一切政治,中国政府亦不准许其他国家侵占西藏或干涉藏事;

在《拉萨条约》中的第九款第四节所声明:各项权利为中国独享,其他国家及其国民不得享受;惟英国在与中国商定后,有权在各商埠铺设连接到印度的电报线路;

分别在1890年、1893年,中英签订有关西藏条约各款,如与本约及附约无违者,“概应确实施行”。

英帝国解决了西藏、印度的贸易、边界问题,战争前西藏、印度的贸易主要经过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战争后春丕河谷就成了西藏、印度贸易的主要路线。

英帝国与沙俄帝国在争夺中亚控制的大博弈中及时遏止了沙俄帝国向西藏扩张的势头。

1907年,英帝国、沙俄帝国签订了《英俄条约》,规定保持西藏领土的完整,英、俄双方不能单独吞并西藏,条约使英、俄间的大博弈暂告一段落。

对于英帝国在西藏势力的扩张,清朝廷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巩固其弱化的统治,为西藏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但这也大大影响了原西藏噶厦政府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原西藏噶厦政府内部开始分裂,部分人试图与英帝国、沙俄帝国等势力结盟,以抵抗清朝廷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直接干预。

▲选自劳伦斯·沃德尔《Lhasa and its mysteries》。

英属印度政府还委托荣赫鹏率领的藏学家劳伦斯·沃德尔用1万卢比购买西藏文物,荣赫鹏把使团掠夺与购买所得的2千多件文物称为荣赫鹏远征收藏可笑的是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剑桥大学图书馆等机构争相购买、收藏。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