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基拉姆

795

在中国各个地区都有财神信仰,尤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财神的信仰就更加地繁荣。

随着,拉萨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拉萨城里的一座不起眼的扎基寺逐渐红遍拉萨,并成为西藏著名的朝拜寺院之一。

扎基寺是供奉扎基拉姆的寺院,扎基拉姆是汉、藏文化融合形成的神灵,在汉、藏交流越来越频繁、西藏经济迅速发展到今天,受到了来自汉、藏同胞的共同信仰,同时,还吸引其他地区的信众前来朝拜。

扎基拉姆有着很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但不妨碍她成为信众心中求财灵验异常的西藏汉族女财神。

关于,扎基拉姆的形象与传说事迹,通常文献资料中都没有记载。显然,扎基拉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神。通过探寻扎基寺的历史及汉、藏文化交流的影响,扎基拉姆可能是一位被藏族文化重新塑造过的汉族神灵,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化、宗教的神灵之间的位移。藏族人民按照自己最重要的女护法神重新塑造了这位来自内地的女神,但是让她保留了鸡足;用佛殿供养她,但是对待她的态度又与佛教神明略有区别。在汉文化进入藏区后,它被吸收、接纳、逐渐本地化,却又不是不留痕迹地彻底消融。

扎基拉姆,怒相护法神,皮肤黑色,眉头紧皱,怒目圆睁,有蓝色上眼睑、金黄色眼珠,眼眶和面颊用金色描绘出怒纹,张大嘴,露出4颗獠牙,血红色的舌头吐至下颌处,头戴骷髅冠,长着鸡足,身体其余部分被锦缎衣裳、宝石首饰及哈达所包裹,胸前佩戴银色镶银色宝石的大护心镜,镜面上有Bhyo字,头顶上有孔雀翎毛制成的华盖;她喜欢的供品是白酒,致使寺院外的商贩,除了提供哈达和煨桑的树枝香粉外,还提供价格不同的白酒。信众行至扎基拉姆像的右侧,会有专事的僧人负责接过信众手中的白酒,然后倒入直径约1米的双层器皿,同时,口中会不停地念诵经文。

在西藏有一个有意思现象:很多汉族人,尤其是刚到西藏不久的内地和旅行的人,会把扎基拉姆叫做藏族的财神。事实上,藏族人把扎基拉姆称为“汉人的神”,在他们(藏人)的心目中,这位从内地来的女财神只不过是藏传佛教众多护法神中的一位。居住在西藏的汉族人会向朋友(尤其是经商)一再推荐朝拜扎基拉姆“非常非常灵验”;可藏族的信众会表现得很平静甚至是淡漠,会一直强调她“是汉族的”、“不是佛,不是菩萨”,“一般不专门去朝拜,如果路过的话就进去”。带着一定目的、有求而去的藏族人中以年轻人居多,老年人去转守朝拜是生活习惯,很少是以扎基拉姆保佑发财的灵验而去。

那么,扎基拉姆到底是什么神灵呢?是藏族的财神还是汉族的财神?据藏传佛教的典籍描述:财神(瞻巴拉)都是男性,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手臂上多一个吐宝兽,藏文gter gyi neu le。显然,扎基拉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神。从形相上看,她与藏传佛教万神殿的首席女护法神——班丹拉姆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造像经概要,木刻本《本尊大海修法·大宝生处天成法·宝生明事》中描述:班丹拉姆化身之一的丹玛索杰姆,藏文dpal Idan dmga zor rgyal mo,“从字母Bhyo中生出,她一身黑蓝色……张大嘴,龇出4颗尖锐的牙齿,她的三只红色的、珠圆的眼睛如同闪电一样眨动,额头因愤怒而皱起……额上饰有5颗人头骨,女神的头上还有一顶孔雀羽毛的华盖”;她的化身怒相女神南喀阔巾,藏文Iha mo nam nkhav gos can,“龇着獠牙,舌头如同闪电一般甩动”;其余化身护螺女,藏文Iha mo dung skyong ma,左手持吐宝兽,头顶用骷髅做成的头冠装饰;化身热玛蒂夜叉,藏文gnod sbyin re mati,左手持吐宝兽;化身金刚展翅女,藏文re ma ti rdo gshog rgod ma,肘弯处卧有吐宝兽,且有孔雀羽毛做成的华盖;还有一个呈罗刹怒相的变化身形,持财女王热丹玛,藏文nor vci rgyal rab brtan ma,手中持有吐宝兽;还有独髻母,藏文Iha mo ekajati的侍女伴神玛姆夜叉美女的化身,藏文ma mo gnod sbyin mdzes Idan ma,她被密宗修行者当作密咒教法的护法神,但是在民间她又被看成是财宝的守护神。

通过比较各类女神、女赞、勉姆、玛姆、龙女、罗刹女等,可以发现,骷髅冠、怒目、龇牙是女性护法神的普遍外貌特征,不过伸出舌头的比较少,只有南喀阔巾和玛姆中个别被描写为舌如闪电,孔雀翎毛的装饰及孔雀毛披风时常看见,但是孔雀羽华盖的使用只在班丹拉姆及化身看见;尽管有女神(长寿五姊妹)手中握有珍宝玉石,象征财宝的吐宝兽只出现在班丹拉姆的化身上。由于,扎基拉姆被衣物锦缎层层包裹,无法得知神像是否带有吐宝兽,但她“财神天母”的身份似乎更能证明自己与那些手持吐宝兽女神的相似性,扎基拉姆可以看成是班丹拉姆的化身之一,有一个让她区别于其他的西藏女护法神,那就是她的鸡足。

通过对扎基寺的历史的探究,发现它与内地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1728年,清军入藏平定卫藏之乱后,留兵驻守西藏。住在拉萨城内的川兵给规模有限的拉萨城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通过颇罗鼐的请求,选定了拉萨北郊的扎基塘来修建新兵营;随后,驻藏大臣的衙门也迁移到扎基兵营前。

在清朝政府的倡导下,把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存在的民间崇拜对象——关帝演化为清军的保护神,清军在西藏驻扎的拉萨、日喀则、泽当都建有关帝庙,而拉萨的关帝庙就建在扎基军营前。

公元1761年,时任驻藏办事的积福和辅鼐为了庆祝乾隆帝的生日,在扎基塘修建了常住寺。

通过扎基寺的200多年历史,我们可以推断,扎基常住寺、扎基关帝庙、扎基拉姆殿很有可能是同一座寺院,或同属一个寺院。这样的寺院,先奉关公,后奉财神天母,表面上看是扎基关帝庙废而不葺的结果,其实,这两位保护神在功能上是有一定的相似。清军对关公的祭祀,主要是基于对武圣的崇拜,普通信众、尤其是汉族商人,对关帝的崇拜还包含有其他的因素。

传说,关帝曾管过兵马站,擅长于算数,为人讲信用、重义气,被很多商人所崇祀,也都以他为守护神,关帝在民间还被视为是“招财进宝”的财神爷。关帝既是驱逐恶鬼凶神的有力者,又是商贾的保护神,关公的继任者扎基拉姆就延续了这个职责。

从扎基拉姆供品——白酒来看,这位来自内地的女性财神享用如同勇猛战神才接受的供品。不知道最早在塑造扎基拉姆像时,是否结合了关帝的特色?

200多年来,内地到西藏的信众始终保持着对关帝、扎基拉姆的虔诚。

目前,藏区信众有一种自愿结合的民间社团——吉都,其中就有汉裔组织的“祭神会”、“土地会”、“慈善会”等,每年“慈善会”都要到关帝庙祭祀,每年“土地会”都要到扎基拉康祭祀扎基拉姆。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