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东寺

1259

嘎东寺,又称参卓林寺,全称嘎东参卓格丹塔杰林,位于今日喀则白朗嘎东镇玛义村,格鲁派寺院。

公元788年,由译师巴泽西热琼乃修建嘎东寺,这里也是《西藏大藏经》最初翻译场所。

相传,公元13世纪,著名的后藏译师蔡巴·措赤加布曾在嘎东寺讲经授课;在班钦·释迦室利担任寺院堪布后,扩建了寺院的规模。

班钦·释迦室利,1127年——1225年(生卒年),又称克什米尔班钦,出生于克什米尔哲丹城的扎哇索惹,初名曲吉坚赞,他23岁出家,30岁受近圆戒,因为精通五明,所以被称为班智达,他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传播律学的佛学家,他传承的律学被西藏佛教界称为“班钦律统”,他传授的显密经论非常多,具有影响深远,传承的律学属于根本说一切有部,也是西藏所有持律者遵循的三个来源之一。

嘎东寺盛行过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等,后从公元17世纪中叶起,转奉为格鲁派。

1985年,在原址重建了嘎东寺。

嘎东寺占地2139.25平方米,建筑面积2985平方米,在藏传佛教前宏期时就是享有特殊优越性的寺院,寺院建筑由门廓、佛殿、经殿、僧舍等组成。

寺院主供佛陀、宗喀巴师徒三尊、度母等像,寺内收藏108件文物,其中包括700年前的一尊陶制的克奇班禅佛像,500年前的一个度母化生的空行母色萨曲珍的头盖骨,头盖骨上自然生有“阿”、“热”、“达”,第4任堪布格龙勒巴仁钦(桑布仁钦)的右胫骨,上端的骨缝周围自然生有微小的佛陀、观世音、无量光佛、护法神、度母,左胫骨自然生有微小的佛陀及4个白色舍利。

2010年,嘎东寺被列为白朗县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又申请为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嘎东寺历经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到公元17世纪中叶转奉格鲁派。

2012年,嘎东寺核定编制僧人为50名,实有僧人47名,其中有1名日喀则地区政协委员,2名日喀则地区佛协理事,寺院编制的僧人中有6名享受国家低保待遇,全寺僧人的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都达到100%。

同年,嘎东寺、嘎东寺管委会,寺院的47名僧人被评选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白朗县三级先进单位、和谐模范寺院、爱国守法先进僧尼等荣誉称号。

每年,嘎东寺会举办2次重要的佛事活动:藏历新年,大年初一举办立经杆活动;藏历7月28,举办嘎依跳神节,期间会有上万的信众前来朝拜。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