谿卡,藏式行政单位
谿卡,藏文gzhis ka,又称溪卡,意为庄园,是旧西藏三大领主经营领地的一种组织形式,通常以自然村落为基础,无论大小都会以1座比较高的庄房作为庄园的标志,周围聚集着各个等级的农民住房,村落周围有农田、道路、磨房,以及水利、防御设施的农业生产。
旧西藏的三大领主——世袭贵族、寺院(活佛)、噶厦政府官员,都可以拥有庄园。
公元14世纪,由大司徒·绛曲坚赞推行宗谿制度,用来取代萨迦巴实行的万户制度,为了巩固帕木竹巴的势力,大力推行宗谿制度。
宗谿,就是宗和谿卡,谿卡既是经济组织也是基本的行政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行政地位比宗低或平级。
藏式平顶建筑,木石结构,凸字形,大多2-3层高,也有4-5层高。根据庄园建筑的外部装饰,可分出庄园的等级。墙头装饰白玛草的庄园一般是商人、无官职的领主或附属某个大庄园、寺院;墙头装饰有1层白玛草的庄园是受地方政府、大寺院直接领导,他们可以互相交换附属庄园、买卖农奴、转让土地;墙头装饰有2层白玛草的庄园,可以在庄园内设有监狱,有权过问当地的政务、关押反抗的农奴;墙体装饰有3层白玛草的庄园,一般都属于噶厦政府的庄园,这些庄园有的直接控制一个宗,有的是与拉萨活佛有来往。
谿卡,主要分为3类:
宗谿,藏文gzhung gzhis,意为政府土地;
曲谿,藏文chos gzhis,意为僧人土地;
贡谿,藏文sger gzhis,意为世俗之地。
宗谿,是分配给各个政府机构,充当军队、官员的薪水;曲谿,是分配给寺院,作为对僧人的供养,并免除他们的劳役税;贡谿,是封赐给世俗贵族的私有庄园,是贵族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是政府对贵族的酬劳,按规定,每个世袭世俗贵族中至少要有1名男性继承官方庄园,贵族世家至少要有1名男性为政府服务。
这3类庄园,通称为谿卡,在谿卡里劳作的就是农奴。在旧西藏社会划分的3个等级中,谿卡里的农奴、仆役和军人,被认为是属于中等阶级中的下等,他们当中又以是否拥有差地,而被分成差巴(藏文khral pa)、堆穷(藏文dud chung)、囊生(藏文nang gzan)。
有些谿卡还把专门从事其他营生的手艺人,或来自其他谿卡的外逃者,称为烟火户(藏文tu gazham)。
宗谿的长官称为谿堆,藏文gzhis sdod,在明、清朝时期,中央政府还会授予长官都指挥使司佥事;之后,就由西藏噶厦政府委派,或由特定的寺院委派。
1959年,西藏境内有64个谿卡,是旧西藏三大领主的标志之一。
1959年后,中央政府更改西藏行政区划,于1960年把各个宗、谿卡合并改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