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性空

248

他性空,梵文parabhava sunyata、parasvabhava sunyata,又称他空、彼彼空(梵文itaretara sunyata),是大乘佛教中对于空性的一种见解,主张在自性之外的法,自性就是空性,抱持这种见解,称为他空见,梵文parasvabhava sunyata drsti。

他性空,梵文parabhava sunyata,属于复合名词,字根bhava,是指法的存有本身,也就是法的自性(梵文svabhava),意为本体、本质。词头पर(para-),意为其他的,与自我的词头स्व(sva-)相对,凡是不属于自我的,都可以说是他。他性(para-bhava)相对于自性(sva-bhava),是指非存有本身的其他存有,又拼写为para-svabhava,就是法自性之外的其他自性。龙树在《中论》中对“自性、他性”做了探讨,Jay L. Garfield在他英译的《中论》中,把“他性”译为“otherness-essence”。

在大乘佛教的唯识学派如来藏学派都主张他性空,就是世俗谛是空、胜义谛是有,与主张一切法自性空的中观学派的核心主张不同。

觉囊传承,多罗那他唐卡。

在藏传佛教的觉囊派是第一个明确以他空见立宗立义的宗派,宁玛派称他空见为大中观、义大中观,在大手印中也采用他空见。

11世纪,贝叶:兰札文梵语《八千颂般若经》。

在大乘佛教的《般若经》中把空性见解的十八空,归结为四空:有性空、无性空、自性空、他性空,他性空被归纳其中。

在《楞伽经》中称为“彼彼空”,自性可以被用来作为真如、法性、实际等同义词。

龙树认为:在没断见结时,产生执着,认为在真如自性之外,还存在其他的法,因而说他性空,来断除这种错误的见解。

他性空,梵文parasvavhava sunyata,作为空性见解的一种,字面意为:系认为某个特定法自性之外的其他法自性,本质都是空性(sunyata)。因为在佛教中自性有2种解释:1是世间一切法的自性,2是胜义的真如自性。如果肯定真如法性为真实自性,在真如法性之外的世俗法自性就为他性,所以他性空也能解释为,胜义真如法性之外的世俗法自性为空性。虽然没有明确这种见解,也暗示了自性是不空的,就是有的。根据他性空的论点:他性空论者一般抱持着世俗自性是空性,但是胜义自性是存在的立场,这个观点就造成了大乘佛教长久以来的争议。

龙树认为“因他性故无自性”,而以“一切法无自性故空”立宗。有现代学者依据彼彼空来论述,认为汉译《中阿含经》的《小空经》论说了“约他性说空、约自性说不空”,有别于汉传佛教的传统理论;又依据方法论的不同而划分了空、有二宗:龙树的徒众分别主张自空为“此法有故、此法即空”,随之形成中观学派,又称为空宗;主张他空为“此法是空、余法不空”,随之形成了唯识学派、如来藏学派,又称为有宗。

“他性空”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部派佛教时期对空行相、空三摩地的论述。在说一切有部的四谛十六行相中,苦谛四行相–《杂阿含经》中的五取蕴思惟非常、苦、空、非我,但不定说“诸法皆空”,理由是一切法“约他性空、约自性不空”。

在《中阿含经》的《小空经》中有“约他性空、约余者不空”,含义是:某自体中无特定的其他客体而称为空,这个自体中有特定的其余客体而称为不空。比如,有时因其中无象等人物,就说某堂舍空,有时因为当中有比丘,就说成堂舍不空。

在《瑜伽师地论》中进一步解释:因其自身所缺失等缘故也可以说堂舍空,但不能说堂舍毕竟空。在《楞伽经》中对“彼彼空”就有了进一步解释:因他法故空、因他法故不空的论断,不蕴涵自法和他法本身为空。

在大乘佛教经典中有很多处都提到了“他空”的名相,在《光赞经》卷6记载:到蕴处界五阴十八界都有生住异灭的现象,都无自性、暂有,最后都毕竟空,不论佛出不出现,只有本住法常住,祂寂灭故无本,无本就是本际,又称为他故空,是菩萨应要修行的大乘法门。

在《正法念处经》记载:若修行者能以无常、自空、他空、无我来修禅就是上上根有智慧的人,那这个修行者就离到达涅槃彼岸不远了。

在《大般涅槃经》中记载:声闻缘觉只见一切空,却见不到不空。于蕴处界见一切都无我,却不见真我。说声闻缘觉不得第一义空。因不得第一义空的缘故,说声闻缘觉不行中道。无中道的缘故,见不到成佛之性。唯有智慧的菩萨才能见到空与不空,才能见到常与无常、苦与乐、我与无我,这些修行者才是真正性于中道,那些不见空与不空的愚众生也就见不到成佛之性,这都是因为他们的智慧被无明所覆盖。

16世纪,宗喀巴唐卡。

在《楞伽经》还指出:虚妄想象自性执着者常惰于自性空、彼彼空等七种空的妄想。在西藏诸多学派中只有觉囊派持他空见,虽然在印度的佛典中有“他空”的名相,但是很少流通;他空不是觉囊派独创的佛学新名词,觉囊派承认有情都是真如本性,认为万法都是暂有,只有觉明、觉性才是真正存在。

18世纪,笃补巴唐卡。

因为觉囊派认为世俗诸法是因缘所生,所以无自性,属于自空;胜义谛“则非缘和之无为法”,是他空,属于实有。“自空”是西藏诸多中观学派的主要见解,自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假借的概念和名相,本身并没有独立的实体性。但是觉囊派认为胜义、如来藏不是自空,而是他空。西藏其他教派主张成佛是证空性,把胜义、世俗一起空掉,把胜义如来藏说成是缘起性空。觉囊派认为这样世俗万物就失去依托,认为:“说毕竟空者,认为一切都是空的,他们忽略了如来藏的奥秘和自觉的妙智”。认为佛性若自空,求出离三界解脱,契证佛果等都成为毫无意义的事。

果让巴。

宗喀巴依据中观应成派的看法,反对他性空见解。

萨迦派的果让巴认为宗喀巴的应成中观见为断见,觉囊派的他空见是常见。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