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舍利弗

897

舍利弗,梵文Śāriputra,巴利文Sāriputta,又译”舍利弗多”、”舍利弗罗”,他是佛陀在世时“十大弟子”之一,是被誉为“智慧第一”的大阿罗汉。但是,舍利弗的年纪比佛陀年长,他也比佛陀先行涅槃。

中国清代,康熙时期,汉藏风格,舍利弗铜鎏金立像。舍利弗居中,比丘相,造型姿势异于一般佛弟子的造像。主尊的头部较小,非常浑圆;面形圆润,双目俯视,鼻梁高挺,双唇抿起成一线,双耳齐垂。五官小巧,刻画的清晰明朗。它的躯体非常修长,上身着袒右式袈裟,下身着僧裙,衣着样式和衣纹处理,都透露出笈多风格,衣服薄透贴体,衣纹简洁明快。衣缘上刻满花纹,精致细密,繁复华丽。右手当胸持锡杖(锡杖已失),左手置于胸前结禅定印托僧钵(僧钵亦失)。站立在圆形覆式莲座,莲座的造型周正,上下边缘都饰有联珠纹,莲瓣饱满宽大;莲座下保存的完好,封底板上刻画了一个金刚杵。

在藏传佛教的造像中,佛陀的左右胁侍是目犍连和舍利弗;他们与佛陀一同接受信徒的供养和膜拜。舍利弗是骑乘或脚踏狮子,象征了佛教智慧的“狮子吼”。

18世纪,汉藏风格,释迦三尊鎏金造像。佛陀居中,寂静庄严相,头顶发髻,面相圆润,双目垂俯,身着袒右式袈裟,右手置于膝上结触地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下身着僧裙,腰间束带并露出蝴蝶结。佛陀跏趺坐于双层束腰莲花宝座上。莲花座上缘饰有联珠纹,莲瓣饱满宽大,上下对称排列。左右胁侍是舍利弗(手结说法印)、目犍连(手持锡杖已失)。两尊均比丘相,身着袒右式袈裟,寂静相,下身着僧裙,站在单层仰式莲花座上。

在汉传佛教中,佛陀的左右胁侍是大迦叶和阿难。

中国清代,汉传佛教传承,释迦三尊金漆木雕。佛陀居中,寂静庄严相,跏趺坐于千叶莲花法台上。莲花瓣的雕刻十分精细,莲花瓣都非常的饱满,排列十分整齐。左、右胁侍是大迦叶(老者抱拳相)、阿难(年轻合掌相)。三尊的莲花座下都刻有龙纹的高座。三尊的身后都雕刻了透视的龙凤纹背光,远远观去,让观者敬畏佛法。三尊的体量颇为硕大,分背光、主尊、台座三部分雕刻拼接而成。

在南传上座部佛教的论书中,用”法将”,巴利文Dhamma-senapati 指的是—”舍利弗”。

15世纪,中国西藏,扎什伦布寺风格,舍利弗铜鎏金立像。主尊居中,面相慈和,比丘相,上身着袒右式袈裟,下身着长裙。右手持锡杖(已佚),左手托钵,体态自然,衣纹流畅。站立在下承双层束腰的莲座,上下层均饰有联珠纹,莲瓣修长规整,挺拔饱满,内外层的瓣尖微微翘卷,上饰卷草纹,莲座后设背光,华丽与精美。整体的鎏金色饱满,造像生动,整体造像的风格具有明显的扎什伦布寺风格。

舍利弗,Śāriputra,意译”鹙鹭子”、”鹙鹭眼之子”等;他的名字是来自其母亲,其母亲叫”舍利”,梵文Śāri(是一种鸟名),汉译”鹙鹭”、”百舌鸟”等。有种说法是他母亲的眼睛,美如”鹙鹭鸟”而得名;还用一种说法是:他母亲擅长辩论,如同”百舌鸟”得名。”弗”,梵文putra,是“儿子”或“男子”的意思。汉地旧译为”身子”、”珠子”。

舍利弗又称”优婆低沙”,梵文Upatissa,或称”优波底沙”、”优婆提舍”等;这个名字是来自他父亲的名字,他父亲名叫”提舍”,梵文Tissa,意译”低沙”、”帝沙”。

舍利弗,出生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婆罗门家庭,他父亲”提舍”是婆罗门教中的著名论师。舍利弗从小就才智过人,善于辩论,非常出名。二十岁时,拜”删阇夜·毗罗胝子”(六师外道之一)为师,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让舍利弗对删阇夜·毗罗胝子的学问有了不满足。

后来,舍利弗再听了”马胜比丘”(佛教五比丘之一)宣说”因缘所生法”(即十二缘起)的偈颂后;便决定和自己的好友—目犍连,一起加入佛陀的僧团。他和目犍连,共有弟子两百名,也都一起加入僧团;舍利弗成了僧团里的骨干。”僧团”常被称为佛陀的”常随众”。

中国清代,蒙古喀尔喀风格,舍利弗、目犍连的铜鎏金立像。两尊造像均为站立比丘相,面相慈和,上身着袒胸式袈裟,下身着长裙。两尊造像的左手均托钵(已佚),衣纹写实自然,衣缘上刻画了花纹。表现手法具有写实的特征。右手结说法印的是舍利弗,居于释尊左侧,被誉为“智慧第一”。右手持锡杖(已佚)的是目犍连,居于释尊右侧,被誉为“神通第一”。佛陀称舍利弗和目徤连是众弟子中的“双贤”。佛陀曾说:“此二人当于我弟子中最为上首,智慧无量,神足第一。”

在佛陀门下学习时,因为舍利弗有”持戒经验、于法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佛陀便常让舍利弗代替他说法;舍利弗还侍奉了佛陀二十多年,佛陀还称赞舍利弗是“众生的生母”。

僧团里日常遇到的问题,都是由舍利弗出面解决,比如”提婆达多”(佛陀的堂兄)另立僧团时,也是舍利弗和目犍连出面解决,并带回了一些青年比丘。

中国清代,舍利弗尊者立像。

在”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佛教的分支)认为《阿毘达磨集异门足论》;和”法藏部”(原始佛教的分支)、”犊子部”(原始佛教的分支)认为《舍利弗阿毘昙论》,都是舍利弗撰写。

中国明代,崇祯时期,《舍利弗阿毗昙论》版印,由释昙摩崛多法师、释昙摩耶舍法师译。
印度,那烂陀寺旧址,舍利弗的舍利塔。

在大乘佛教的汉传佛教里传说,唐代,玄奘法师西域求法时,遇到了观世音菩萨传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带回并汉译。《心经》里的“舍利子”指的就是舍利弗。

心经塔,蒲侗,作于1948年。

在大乘佛教的经典《法华经》中,”舍利弗”被佛授记在将来无数劫后会成佛,佛号为”华光如来”。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