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须菩提

1191

须菩提,梵文Subhūti,又译“苏补底”、“须扶提”,意译“善现”。他是佛陀在世时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是”人中第一”,是”第一离欲”的大阿罗汉,他也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被誉为“解空第一”。(“解空”,佛教术语,是悟解世间诸法的空相)

中国清代,须菩提铜鎏金坐像。须菩提居中,剃髻比丘相,额宽颐丰,双目微合,寂静庄严相。身披袒右式袈裟,双手合掌置于胸前,下身着僧裙。垂足倚坐方台上。衣纹简洁,线条流畅。

唐代,道世法师著《法苑珠林》卷二十五载:”佛陀的五百个弟子中有两位是叫“须菩提”,一位是出身王室叫“天须菩提”;另一位就是十大弟子之一“善于解空”的须菩提。

中国清代,乾隆时期,汉藏风格,须菩提唐卡。须菩提居中,端坐在湍急的海岸边修法,海水中出现了很多条毒龙,空中出现七只羽翼丰满的金翅鸟,作俯冲姿,降服毒龙。右上方绘佛陀为修行者说法,左下角绘制了四大天王护法。此幅唐卡所绘内容、构图以及设色均与故宫珍藏的班禅大师进献的一幅班禅喇嘛源流-须菩提唐卡如出一辙。此幅应该是宫廷画师的临摹作品。

须菩提,出生在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的婆罗门家庭。后来须菩皈依佛教后,每次出门化缘,都选择去富人门前,因为他同情穷人的贫困,不愿让穷人增加开销;而大迦叶却专向穷人化缘,因为大迦叶想要赐与穷人累积善业的机会。佛陀却对这种化缘行为都予以了责备,佛陀说:”化缘、布施都应随顺自己的因缘,不应该特选檀越。”(檀越,佛教术语。指施主

18世纪,西藏风格,须菩提木雕坐像。须菩提居中,比丘相,短密黑发,弓形发际线。身着僧服,披袒右式袈裟,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托僧钵,跏趺坐在束腰仰覆式双层莲花宝座上。莲瓣绘制颇具特色。袈裟上用金漆绘制大朵的莲花图案和繁复的缠枝纹。佛像底座的背面有藏文题记,汉译为“顶礼须菩提”。

大乘佛教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也称《金刚经》,相传是“佛陀”在祇园精舍和”须菩提”的对谈记录。《金刚经》被视为集中反映大乘佛教般若性空思想的代表经典。”须菩提”也经常出现在”般若”类经文典籍中。还有《中阿含经》卷四十三《拘楼瘦无诤经》、《增一阿含经》卷三、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九的“尊者善现”、《大智度论》卷五十三等等。

中国敦煌,莫高窟千佛洞出土,唐代(公元868年),版印《金刚经》,后来被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在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中有位“菩提祖师”或“须菩提祖师”,指的就是须菩提。他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孙悟空耳闻传言后,便前往拜师,菩提祖师收孙悟空为徒,并传授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法门。”须菩提”被描写为既精通道教,也精通佛教的神仙形象。

中国清代,藏东风格,须菩提铜鎏金坐像。须菩提居中,面庞丰润,双目垂俯。弓形发际线,身着袒右式袈裟,右肩覆搭袈裟一角。衣纹流畅。双手当胸合掌相,右腿上屈,左腿略弯,游戏姿坐在法座上。座垫后镌刻了藏文,汉译为“断离烦恼,至上须菩提尊者”。

在大乘佛教的《法华经》中须菩提被佛陀授记在将来无量劫后会成佛,佛号是“名相如来”。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