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优婆离

646

优婆离,梵文Upāli,又译”优婆利”、”优波离”,意译”近取”、”近执”。他是佛陀在世时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佛陀的执事人,被誉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出生在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首陀罗家庭,他原来是宫廷的理发师。在佛陀成道后的第六年,释迦族的七位王子”跋提、阿那律、阿难”等,追随佛陀出家修行,优波离亦跟随王子们一起出家。这表示佛教对修行者是广开门户,也初步实现种姓制度的平等、摄化。

日本镰仓时代,释迦灵鹫山说法图。描绘了释迦佛在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外的灵鹫山中说法,诸菩萨、十大弟子、四大天王、诸天部围绕聆听的景象。佛陀身后的绵绵山峦及身前的诸多自然景观。构图简洁,菩萨、弟子、天王排列有序。整幅画遵循平安时代的佛画固定样式,也汲取了中国宋代艺术的风格。在自然景观的表现手法上,特别是下方的山、水,用松树群为点缀,颜色葱绿,完整的继承了平安时代(唐代风格)的精炼而出的山水表现方式,显得盎然和工整。
中国敦煌,莫高窟出土,唐代,《律藏四分卷第八》纸本,散失。

在王舍城“第一次结集”时,他诵出了《律藏》(律藏,佛教术语。三藏之一,是佛教戒律的规定与讨论),在法藏部(部派佛教的分支)典籍《佛本行集经》卷五十三《优波离因缘品》有记载。

中国宋代,版印《中阿含经》卷一

还有另一人也叫优婆离,他原是尼犍(耆那教)外道的弟子,在说一切有部(上座部佛教的分支)典籍《中阿含经》卷三十二《优婆离经》记载。

16世纪,佛陀与弟子唐卡。佛陀居中,寂静庄严相,身着袒右式袈裟,右肩覆搭袈裟一角,右手结触地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跏趺坐于仰覆式莲华宝座,下承双狮托举的法台。左、右胁侍弟子赤足踩在法台两侧的榻上,诸尊坐佛及十八罗汉环绕佛陀四周。整幅唐卡色调使用朱砂色,使得整幅画面凝重与统一。

因为优波离是”持戒”的大阿罗汉,让他和俗世就鲜少有来往;他也不用出去弘法。”戒律”是为了僧团而特别设置。优波离一生都没有离开过僧团。所以关于优婆离的轶事,也都限于僧团资料中。

中国清代,佛陀涅槃檀香木像。

佛陀涅槃的时候,优波离大概有七十多岁,诸大比丘们在耆阇崛山的毕波罗延石窟中,推选大迦叶为上首的大比丘,公推阿难结集诵出《经藏》,优波离结集诵出《律藏》,起初迎请优波离结集的时候,他谦虚的推辞。由于大迦叶是支持优波离的,给予他信心。后来优波离就没有推辞,他先提出很多原则性的问题,要众弟子们共同遵守,接着他诵出了《律藏》。

当他升座诵律的时候,一一条目都说明此”戒”的原由,佛陀在何时、何地、对何人,以何因缘而制定,以及若犯了此”戒”会有怎样的惩罚程度,参加结集的长老们,对优婆离的记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经藏》纸本,残缺。

优婆离,是一个出身贱民种姓的人,但他在僧团里却有崇高的地位。这不是偶然的。他主持结集诵出的《律藏》,受到后世的敬仰与礼拜,也使低种姓的人群增加了信心;足以证明佛法的万物平等,万世千秋照抚着一切众生!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