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大弟子-阿难
阿难,梵文Ānanda,又称”阿难陀”,意译”喜庆”、”欢喜”、”无染”等。他是佛陀的堂弟,还是佛陀的侍者;也是佛陀在世时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难以博闻强记著称,被誉为”多闻第一”。
阿难,出生于古印度迦毘罗卫的释迦族。他的哥哥是提婆达多。阿难的容貌端正,面如满月,眼如青莲花,身光净如明镜,他出生在佛陀证悟成道日(时年三十岁),净饭王既听闻悉达多太子已证悟,又听闻宫中有诞新婴,增加双重欢喜,于是说:“今日大吉,是欢喜日”。
据《大乘无量寿经解》载:“又尊者随佛入天宫龙宫,心无乐着,故名无染。”阿难出家后,佛陀曾带他去看过天宫、欲界天、龙宫、还有大龙菩萨的住处;无论是在龙宫、天宫,阿难都没有被染污,心地依然清净;所以这个名号也有”无染”的意思。
阿难,是佛陀八位堂弟中最小的一位。佛陀在成道后的第六年回乡传法。阿难(时年六岁)与释迦族的其他王子共七人,一同跟随佛陀出家修行。阿难出家时的亲授老师是毘罗茶尊者。
在佛陀五十三岁时,阿难则二十三岁。因为阿难年轻和记忆力强,所以在竹林精舍,阿难正式被推选为佛陀的侍者。阿难侍奉佛陀共计二十七年,他一直跟随佛陀在古印度境内的各地说法,还参与了佛陀对不同信徒的各种开示说法。因为阿难能够完整的把佛陀的一言一行都谨记无误,所以他被誉为”多闻第一”。
佛陀涅槃后,阿难非常伤心,并向僧团转达了佛陀的遗命:“小小戒可舍”。因为佛陀当时在生病,所以阿难也没具体问清“小小戒”是什么!
在王舍城的”第一次结集”时,大迦叶就用“小小戒”的定义不清,举发”阿难”一连串的过失,包括”佛索水而不与”。阿难起初认为自己没有过失,并据理力争。可最后阿难为了僧团的和谐,选择向僧侣们忏悔自己的过失。
阿难的不寻常处,是他这一生都没有树立敌人。阿难一直是躬行佛法,深知是佛法的熏陶,才让他变得如此。阿难一直都是谦逊、诚恳的待人待物。他也经常受到佛陀公开的称赞。虽然阿难在僧团身处高阶位,天天和大众部的僧侣们激烈地辩论不同的问题,也没有遭到他人的忌妒和怨恨。
在”第一次结集”会上,阿难凭借出色的记忆力,完整地诵出佛陀在世时的各类开示说法(即”经藏”)。这些都被记录下来,后被整理成《佛经》,其中包括《长阿含经》、《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譬喻经》、《法句经》等。在佛经中,经常出现的“如是我闻”的“我”即指”阿难”。
阿难非常长寿,大迦叶在鸡足山禅定后,阿难被公推选为僧团的领导者。传说阿难的圆寂,还使得古印度的摩揭陀国和毗舍离国,两国和好,不再有战争。
在中国汉传佛教的禅宗派中,”阿难”被尊奉为本宗的第二位祖师。
在大迦叶圆寂后,阿难率领僧团徒众宏扬佛法。在中国汉传佛教的造像中,佛陀身旁的左、右胁侍就是阿难和大迦叶。
在许多佛经记载的对话中,都是阿难与佛陀的对话。比如《楞严经》记载的就是:阿难在化缘时遇到了过去五百世,都和阿难结为夫妻的摩登伽女;摩登伽女见到阿难后就一见钟情,可她的母亲却对阿难下咒,导致阿难差一点破戒。后来佛陀派文殊菩萨用”楞严咒”前去营救,最后就有了这部《楞严经》。
三乘(佛教术语。即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共同认定”阿难”是声闻阿罗汉。
在大乘佛教典籍的《法华经》中:阿难被佛陀授记再供养六十二亿诸佛之后将会成佛,佛号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佛国名”常立胜幡”,劫名”妙音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