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生死书》
《西藏生死书》,英文《The Tibetan Book of Living and Dying》由索甲仁波切于1992年撰写,是以《西藏度亡经》(又称《中阴度亡经》)为基础对藏传佛教教义的阐述。
索甲仁波切写道:“我写了《西藏生死书》,作为我所有上师的心性的精髓,是一本新的西藏生死书和一本西藏生命书”。这本书探讨了:无常的讯息;进化、业和轮回;心性和如何通过冥想训练心灵;如何在当今的时代走上灵性之路;慈悲心的修持;如何照顾和表达对临终者的爱,以及死亡时刻的灵性修持。
在《西藏生死书》的序言中写道:在这本及时的书中,索甲仁波切重点讲述了如何理解生命的真谛,如何接受死亡,如何帮助临终者,以及死者……死亡和临终提供了藏传佛教与现代科学的交汇点。我相信双方在理解和实际利益方面可以为彼此做出很大贡献。索甲仁波切非常适合促成这次会面。他在西藏传统中出生和长大,并接受了我们当代一些最伟大的上师指导,他又受过现代教育,并在西方生活和工作过,对西方的思维方式很熟悉。
据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说法,索甲仁波切早在1979年就已经计划要写一本关于生与死的书。
1983年,索甲仁波切结识了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Elizabeth Kubler Ross)、肯尼思·林(Kenneth Ring)和其他护理专业和濒死研究的人士,他们鼓励索甲仁波切开拓藏传佛教关于死亡的教义和帮助濒死者方面的工作。之后,索甲仁波切继续在世界各地进行弘法活动。
1989年,索甲仁波切在尼泊尔遇到了安德鲁·哈维(Andrew Harvey),并邀请他协助这个项目。索甲仁波切的数百小时教诲被收集转录为录音带。
1991年,安德鲁·哈维和帕特里克·加夫尼(Patrick Gaffney)搬进了加利福利亚州的一所小房子,为了创作而选择靠近索甲仁波切的住所。他们开始根据索甲仁波切的口授教义起草《西藏生死书》的前几章,并定期拜访索甲仁波切,索甲仁波切会纠正章节并提供新的想法。
《西藏生死书》的很多前期工作在伦敦完成,但最紧张的时期是在1991年底的巴黎。后来,当索甲仁波切在德国和澳洲主持闭关修行时,期间,他会向加夫尼和哈维发送长篇传真,当中充满了更正、更新和新段落。索甲仁波切正在测试关键的章节,例如心性、禅修、慈悲、上师瑜伽和大圆满,并通过在世界各地举办闭关和课程中一次又一次地直接教授。其中有些文字部分被更正、重写了25次。
1992年7月,索甲仁波切在法国的列饶林(Lerab Ling)进行为期3个月的闭关修行,期间他对《西藏生死书》进行了最后的修改。
加夫尼在谈到这个过程时说:“可能从来没有以如此不寻常的方式写过一本书。如果说它很困难,那是因为它提出了如此多的挑战。其中最伟大的事如何找到索甲仁波切的声音,那种亲密、温暖、清晰和幽默的声音,现场交流时是如此雄辩。索甲仁波切是西藏最伟大的口授大师,传承的历史可追溯到几个世纪前,口授的标志是通过语言从心到心传递力量,这是无法言喻的。还有其他重要的问题,我们恳求索甲仁波切将他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一生的记忆都纳入其中,这对西藏人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大胆行为。索甲仁波切也有意识地编织了不同层次的含义,索甲仁波切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确保教义的真实性,他在书中融入了向藏传佛教高阶上师们提出的关于死亡教义问题的回答。”
1992年9月,《西藏生死书》首次在美国出版,并受到了高度的好评,连续数周位居畅销书的榜首。之后,在英国、澳洲和印度等国发行,并首次被翻译为德语和法语,迄今为止,共印刷超过300万册,使用34种语言在80个国家进行出版。
1979年,索甲仁波切创建了本觉会(Rigpa),它是一个由佛教中心和团体组成的国际网络,以基于真实传统的方式提供佛陀的教义,但对现代世界的人们也具有相关性。《西藏生死书》成功促进了本觉会的工作和扩展,并促使了本觉会推出精神护理教育和培训计划,以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
1993年,Christine Longaker等人响应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要求,创建了一个名为“精神关怀”的国际教育和培训计划,以实际方法将《西藏生死书》教义的慈悲和智慧带入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过去的时间里,他们与医院、临终关怀医院和大学合作,在医疗保健和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培训了全球超过3万名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和志愿者,并为很多面临严重疾病、死亡或丧亲之痛的人们及家庭提供支持。
1996年,在慕尼黑附近的盖默灵(Germering)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涉及临终关怀方面的几位主要权威人士,对德国新兴的临终关怀运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2002年,出版了《西藏生死书》的修订版,以庆祝出版10周年。
2012年,出版了《西藏生死书》的进一步的修订新版。
2020年,出版了《西藏生死书》的25周年纪念版。
《西藏生死书》主要分为2部分,探讨:生(第一部分)无常的信息(1.死亡之镜,2.无常,3.反省与改变);心及其真实本质(4.心性);如何通过冥想练习来转变心灵(5.把心带回家);业力(因果)和转世(6.演化、业与轮回);根据中阴(7.中阴与其他实相)解释生与死的景象;今生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与我们的思想及其感知/投射以及我们的自我一起工作(8.今生:自然中阴);如何遵循精神之路和奉献精神(9.精神之路);根据大圆满法教的心性(10.心要)。
濒临死亡(第2至3部分)如何在实际和情感上帮助濒死的人(11.对临终者的叮咛);慈悲的修持(12.慈悲:如意宝珠);如何在精神上帮助濒临死亡的人(13.给临终者的精神帮助,14.临终练习);死亡的过程(15.死亡的过程);死亡那一刻可能发生的深刻体验(16.地,17.内在的光芒),死后的中阴状态会发生什么(18.受生中阴);如何帮助已经去世的人以及丧亲的过程(19.亡者推荐);濒临死亡研究与科学证明(20.濒死经验:上天堂的阶梯?)。结论,总结和宗教间比较(21.共通的历程);奉献和祈祷(22.和平的仆人)。
自《西藏生死书》出版以来,它已经被各种教育、医疗和精神机构、中心和团体采用。
索甲仁波切在修订版的介绍中说道:“护士、医生和那些专业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人员告诉我,他们如何将这些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听过很多普通人使用这些做法的故事,并发现它们改变了亲人的死亡。我觉得特别的感动的是,这本书被不同精神信仰的人阅读过,他们说这本书加强和加深了他们对自己传统的信仰。他们似乎认识到这本书的信息的普遍性,并明白它的目的不是劝说或皈依,而只是提供传统佛教教义的智慧,以带来最大可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