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王国(下)

43

不丹位于亚洲南部,是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的内陆国家,北部和西北部与中国接壤,西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与锡金、西孟加拉、中国藏南地区相邻。

▲帕罗国际机场。

不丹是一个内陆山国,地势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北部山区气候寒冷,高山常年积雪;中部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南部森林密布,丘陵和平原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从地理上,不丹位于南亚地区。不丹全国森林覆盖率高达72%,为南亚地区第一。国内最高的山峰是干卡本森峰,位于中国和不丹的边境地区,海拔7570米。

不丹作为一个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内陆国家,夹在印度和中国之间。虽然不丹地理位置邻近中国,但不丹选择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由于一系列历史、地缘政治和外交因素的影响。在历史上,不丹与印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印度在不丹独立以来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不丹的外交政策产生影响。

▲莫迪与不丹第5代王。

根据1949年,双方签署《印不友好条约》,印度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不丹的外交政策,尽管这个条约在2007年进行了修订,允许不丹在外交上更加自主。然而印度的影响力仍然很强,不丹在其他国家发展外交关系时需要顾及印度的态度。

不丹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复杂。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尤其是涉及多卡拉和其他边界地区的争议,这些争端导致不丹和中国在外交上相对谨慎。尽管两国通过边界谈判保持了一定的接触,但尚未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与此同时,不丹与5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不丹与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都没有正式的外交关系。这些国家通过各自的驻印度大使馆处理与不丹相关的事务。不丹在外交上的独特性和谨慎态度,反映了不丹在地缘政治环境中的战略选择,旨在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独立性,同时应对来自周边大国的压力和影响。

1971年,不丹加入联合国。

不丹与印度保持着牢固的经济、战略和军事关系。印度是不丹关系最为密切的国家。不丹在对外的一切事务上受到印度政府的指导,印度也在不丹境内驻扎军队。在不丹与中国的边境地区,不丹设立了边防军营,军营中不仅有不丹军人,还包括协同驻守的印度军人。

2007年2月,印度和不丹协商对《印不友好条约》进行了重大修改,明确了不丹在对外关系上拥有完全的自主权,以及国家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第2条规定:“印度政府承诺不干涉不丹的内部事务,但不丹政府同意遵循印度政府在对外关系上的建议”。修订后的条约现已规定“为了保持不丹和印度之间的密切友谊与合作关系,不丹政府和印度政府将在相关问题上紧密合作。两国政府不得允许利用各自领土从事危害对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活动”。修订后的条约还包括一个新的序言:“重申尊重彼此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在早期版本中是没有的。

根据长期协议,印度和不丹公民可以在没有护照和签证的情况下前往对方国家,但他们仍必须持有国民身份证。不丹公民可以在没有额外法律限制的情况下在印度工作。

2012年6月21日,时任中国总理的温家宝在里约热内卢会见了不丹首相吉格梅·延里。他表示,中国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与不丹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早日划定两国边界、加强各领域交流、推动中不关系迈上新台阶。

1988年,不丹推行了一项同化政策,强制要求国民使用宗喀语、穿着不丹传统服饰,并信仰藏传佛教。这项政策引起了不丹境内尼泊尔裔洛昌人的不满,因为洛昌人不愿遵守这些强制性规定,洛昌人的反抗导致了政府与洛昌人的紧张关系。

1990年,不丹政府对洛昌族实施了种族清洗,将部分洛昌族人驱逐出境,这一行动导致了不丹与尼泊尔两个关系的显著紧张。洛昌族人与尼泊尔的关系仍然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紧张。

自1990年起,不丹实施了一项种族清洗政策,将境内大量的洛昌族驱逐至尼泊尔,受影响的人数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这一做法引发了洛昌族人废除绝对君主制,建立代议制政府的政治诉求。很多持不同政见的洛昌族人被捕、驱逐、财产被没收。当时,不丹国内的骚乱不断加剧,政府随后动用了安全部队进行镇压,并驱逐了更多的洛昌族人。

据联合国难民事务署统计,截至2008年,居住在尼泊尔东部难民营的不丹难民超过10万7千人。很多难民在难民营居住了多年,随后开始申请移民至加拿大、挪威、英国、澳洲、美国等国家,以寻求新的生活。

2008年~2012年,美国政府批准了60773名不丹人作为难民身份。由于尼泊尔政府不允许居住在境内的不丹难民成为尼泊尔公民,这些人陷入了无国籍状态,无法获得公民身份或投票权。此外,不丹政府声称,这些难民成立的政党是非法的,甚至将它视为恐怖主义组织。人权团体指出,不丹政府干预公民的个人生活,要求所有居民,包括少数民族,在公共场所必须身着多数民族的传统服装。不丹政府在佛教寺院、政府机关、学校、官方机构以及公共活动中都实行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目前,不丹政府和国内的反政府武装——主要是由不丹共产党(马列毛)领导的不丹猛虎力量——之间冲突不断。这些反政府武装组织曾向政府提出一系列诉求,包括土地改革、男女平权、以及政治民主化,但这些请求遭到了政府的拒绝,并且政府宣布这些组织为非法团体。如今,这些反政府武装致力于通过武力手段推翻不丹的君主制政权。

不丹被控禁止宗教传教,批评者认为这是对宗教自由和种族政策的侵犯。从1980年开始,不丹采取了“一国一民”的政策,旨在建立统一的民族认同感。这种政策被讲尼泊尔语的人解读为对大多数竹巴人的文化、语言、服饰、宗教和政治主导地位的支持。

▲不丹难民——洛昌族人。

在廓尔喀兰运动的启发和不公正的反感下,一些洛香巴人(Lhotshampa,又称洛昌人)开始组织反对不丹政府的示威活动。此外,学校课程中取消尼泊尔语,转而更集中的使用宗喀语,同时拒绝向无法证明在1950年之前持有土地所有权的人授予公民身份,这些措施被认为是专门针对洛香巴人群体,这个群体当时估计占不丹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系列政策引发了广泛的骚乱和政治示威。

▲不丹王室护卫军。

1988年,为了应对潜在威胁,不丹政府在南部地区进行了一次特别人口普查,旨在核查非法移民合法居民的身份。这个地区有大量洛香巴人,因此普查结果导致了大批洛香巴人被驱逐出境,估计这些被驱逐者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即使一些根据1958年不丹国籍法获得公民身份的人,也被剥夺了公民权。

▲西方国家在尼泊尔营地接收不丹难民。

在一些讲尼泊尔语的公民采取激进形式进行暴力袭击政府官员和烧毁学校后,不丹政府进行了干预。警方和军队被指控焚烧洛香巴人的房屋、没收土地以及其他侵犯人权的行为,包括非法逮捕、酷刑以及强X,主要针对参与政治抗议和暴力活动的洛香巴人。在被不丹强行驱逐后,洛香巴人在尼泊尔的难民营度过了近20年,并在2007年至2012年期间逐步前往美国等西方国家重新定居。

2023年12月,不丹正式脱离最不发达国家的名单。不丹曾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2007年,不丹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 per capita)为1400美元。当地最大的收入来源是向印度出售水力发电的电力。根据据联合国2004年发布的全球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不丹在192个国家中位居第134位,显示经济相对落后。

▲不丹第4代国王与现王储。

1972年,不丹的第4代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提出了一个名为国民幸福总值(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的理念,旨在指导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同,国民幸福总值更注重人民的精神幸福和整体生活质量,而不仅仅关注经济增长。这一理念的核心在于将民众的幸福感作为衡量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准,而不仅是经济数据。

2012年4月2日,联合国召开了一次高级别会议,主题是“和平与幸福:定义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此次会议由时任秘书长潘基文与不丹总理吉格梅·延里共同主持。不丹是《全球幸福指数报告》的倡导者,也是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总值”概念的国家。然而,这个南亚小国并非全球最幸福的国家;根据不丹自定的标准,不丹在相关排名中位居第90多。

近年来,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不丹国内开始增加进口产品的购买量,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由于这些变化,很多不丹民众无法再自给自足,这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并导致失业率上升。

不丹的矿产资源包括白云石和石墨等。森林覆盖率高达72%,而且盛产各种名贵木材和花卉,主要树种有菩提树、橡树和松树。工业以生产日用品和食物加工的小型企业为主,农业和林业是经济的主导产业,74%的就业人口从事农业、牧业和林业。农产品只要包括稻米、玉米、小麦等。

水力发电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2%生产的水力电力被出售给印度,不丹国内完全使用可持续能源,并没有石化燃料的发电厂。

旅游业是不丹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支柱。曾经,不丹与外界隔绝,直到1974年才开放外国人入境。尽管不丹对游客没有设定人数上限,但游客只能在政府严格监管下参观,团体游(3人或以上)每天需要向不丹财政部缴纳200美元(旺季为250美元)。这些费用由政府支配用于保护不丹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

不丹政府宣布,自2023年9月至2027年8月,外国游客每天向不丹财政部缴纳的200美元费用减半至100美元。(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曾在疫情前探访过不丹,这个国家非常值得推荐)。

▲不丹公路网络。

不丹的公路网络约有3000公里,主要运输工具包括牦牛、骡和马。印度是不丹的主要外贸合作伙伴和国防援助国。不丹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开放电视和互联网的国家。不丹没有铁路,但印度铁路公司计划根据2005年1月签署的协议,将不丹南部与印度铁路网络连接起来。

2008年,不丹与印度签署了一项“自由贸易”协议,这个协议允许不丹的货物通过印度进行贸易,实际上两国之间没有关税。过去,不丹与中国西藏一直保持贸易关系,但在1960年关闭了边界。

目前,不丹的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生产活动以家庭手工业为主,但政府正在鼓励发展规模更大的工业,并已兴建了一些工业设施。道路建设项目主要依赖印度。主要农产品包括大米、辣椒、乳制品、荞麦、大麦、根茎类作物、苹果,以及低海拔地区的柑橘和玉米。工业领域行涵盖水泥、木制品、加工水果和酒精等。不丹的苹果汁很好喝,街头流浪狗也很多。

▲帕罗国际机场。

不丹的交通网络包括8000公里的公路和4个机场,其中3个机场正在运营且相互之间有航班,帕罗机场是唯一的国际机场。作为不丹基础设施现代化计划的一部分,不丹的道路系统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直在发展和建设。不丹境内没有铁路,但正在规划修建一条铁路。由于不丹是一个内陆国家,没有可航行的水道,因此也没有港口。

▲不丹行政分区。

不丹的行政区域划分为东方区、西方区、南方区和中央区。每个区域下设宗,全国共有20个。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不丹总人口为831920人,其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不丹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

不丹的民族分为三大类:

1.沙尔乔普人(ཤར་ཕྱོགས་པ),也称仓洛人,主要居住在不丹东部,是不丹的原住民。

2.噶隆人(སྔ་ལོང་པ),也称阿洛人,主要居住在不丹西部,是9世纪藏族移民的后裔,也是目前不丹的主体民族。

3.洛沙姆帕人(ལྷོ་མཚམས་པ、ल्होत्साम्पा),也称洛昌人,主要是19世纪末期移居不丹的族群。洛沙帕姆意为“南不丹人”,他们使用尼泊尔语。

不丹的官方语言是宗喀语和英语,洛昌人则使用尼泊尔语。宗喀语与藏语关系密切。不丹是一个全民信教的宗教国家,国教是藏传佛教,主要教派是竹巴噶举派,国内最早的寺院建于公元637年。但是还有25%的人口信奉印度教。

印度教徒主要集中在不丹南部,包括湿婆派、毗湿奴派和性力派等分支,在廷布还有印度教寺院。不丹境内也有苯教,但大部分已被宁玛派吸收。

据估计,藏传佛教占全国宗教人口的三分之二,而整个不丹人口的四分之三都是佛教徒。此外,还有一部分印度教信徒,其他宗教的信徒只占3%的人口。根据2008年不丹宪法,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得到保障,但政府对非佛教的传教活动仍有限制,禁止非佛教传教士进入不丹,并限制非佛教建筑的建设,以及非佛教宗教节日的庆祝活动。

根据目前不丹的宪政框架,宗教信仰自由受到保障,但宪法限制宗教界人士参与和改变宗教信仰相关的政治活动。禁止基于政治目的的宗教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教信仰的自由。

▲不丹,祈楚拉康的转经筒。

佛教在公元7世纪传入不丹,并在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得到推广。松赞干布下令在不丹修建了两座佛教寺院,一座位于不丹中部的布姆唐,另一座位于帕罗河谷的祈楚。

不丹国内的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都是免费的。为了保留传统文化,民众在上班、上学时必须穿着传统服装:男性穿Gho(音帼,连身及膝短袍),女性穿Kira(音旗拉,连身长裙加薄外套)。所有建筑都需要按照传统风格修建,无论是医院、银行、学校,还是住宅,不论使用的材质是泥土还是钢筋水泥,建筑风格必须符合传统形式。

尽管不丹保留了传统古国的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任何被联合国认定的世界遗产。国内的全民运动是射箭。

▲普纳卡宗。

不丹曾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发布的“世界快乐地图”(World Map of Happiness)中排名第8位,但随后排名持续下滑。

2016年,在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幸福报告中,不丹排名第84位,排名落后于比利亚、菲律宾、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这引发了外界对不丹先前塑造的“快乐”形象的质疑,认为这可能是建立在严格的政教合一体制下和对媒体与社会管制之上的,导致民众没有对外界的比较心理。一旦外界信息开始大量涌入,这种“快乐”可能被揭示为一种假象。

2004年12月17日,不丹政府曾宣布了全国范围的禁烟令,成为全球第一个实施全面禁烟的国家。居民禁止在公共场合和任何户外地点吸烟。本地商店不允许售卖任何烟草产品,违规者每次罚款225美元,屡次违规者可能面临吊销商业执照的惩罚。无法戒烟的民众可以自行进口香烟,但需缴纳100%的进口税。不丹政府宣称全国只有1%的人口吸烟。然而,禁烟令颁布多年后,吸烟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导致香烟走私更加猖獗。鉴于此,政府于2023年修订法律,重新允许在不丹境内销售香烟。由于不丹曾实行全面禁烟的政策,导致国内的槟榔食用变得非常普遍。

▲不丹第5代王的长子。

不丹政府禁止民众私自砍树、打猎和采矿,并禁止使用塑料袋。这是源于不丹的基本原则:绝不牺牲自然环境来实现经济发展,因此不丹没有印刷业。大米、荞麦和玉米是主食,猪、牛、犛、鸡是常用的肉类,常见的饮料包括红茶、酥油茶、米酒和啤酒。不丹的牛奶和犛牛奶通常用来制作奶酪、黄油和其他乳制品。

Ema Datshi(辣椒起司)是一道用奶酪和辣椒制成的非常辛辣的菜,是不丹的特色菜肴,因不丹人对此感自豪,常被称为“国菜”。

1980年,不丹颁布《婚姻法》,规定一夫一妻制。但由于传统习俗和历史原因,不丹仍允许少数人实行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国家,只要双方自愿即可。

▲不丹第5代王与雪谦冉江的母亲。

虽然不丹没有禁止本国人与外国人通婚,但对于异国通婚的法律规定相当严格。根据不丹婚姻法,与外籍人士结婚的不丹公民在婚后将失去一些国民福利,当中无法获得政府的贷款、创业资金、土地和牲畜。如果是不丹公务员,他们的职级将被冻结,无法获得晋升;如果是不丹的外交官员或国防工作者,他们必须辞职或被辞退。

即使不丹公民愿意牺牲这些国民福利,婚姻申请和手续也非常复杂,且难以获得批准。不丹政府会对外籍伴侣进行历史,习俗、传统和语言等方面的审查,以确保外籍伴侣充分了解不丹文化,否则无法获得结婚证书。此外,外籍人士与不丹人结婚后不会自动获得不丹国籍,而是需要经过复杂且严格的程序才能申请。同时,外籍伴侣必须遵守不丹的习俗、传统和法律。外籍伴侣还被禁止宣传佛教以外的宗教。

1973年,国有不丹广播服务频道(BBS)成立,并于1986年重组。不丹广播服务在首都廷布以FM频段进行广播,在其他地区则以短波广播。节目内容以宗喀语、尼泊尔语和英语进行播出。

1999年,不丹庆祝第4代国王登基25周年,并开放卫星电视频道,允许国民收看外国节目。目前,卫星电视每天播出4小时,主要在宗喀语地区播出。

1999年,不丹首次开放互联网连接,由Druknet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

1986年,不丹成立了国有周报《Kuensel》,以宗喀语、尼泊尔语和英语出版。《Kuensel》在它的网络意见论坛上逐渐允许多元言论。

2006年,不丹首次开放民间拥有私营报纸,成立了2家私人周报:《不丹观察家报》和《不丹晚报》。当年,在无国界记者组织的国际新闻自由指数排名中,不丹的排名从146位上升到98位。不丹还有《德鲁克·洛塞尔》季刊,以宗喀语、尼泊尔语和英语出版。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