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由十六罗汉演变而成。依据师子国(今斯里兰卡)的庆友尊者,又译”难提蜜多罗”,著述《大阿罗汉难提蜜多罗所说法住记》里所载:佛陀在涅槃前夕,嘱咐弟子留在世间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在《法住记》中只记载了十六罗汉的姓名。在相关典籍《入大乘论》、《释迦氏谱》、《弥勒下生经》等都是类似的记载。
至于如何演变为十八罗汉的原因,来源颇多。中国是到了唐朝以后,才在十六罗汉的基础上多加入了两位尊者,组成了今天我们熟知的十八罗汉。至于增加的两位罗汉,出现的原因及身份,说法很多,已经无法考证。
十八罗汉出现在绘画中,是根据中国北宋时期,苏轼的《东坡文集》及相关画像。第一次是《东坡文集》描述:苏轼,他曾得到一幅来自前蜀(五代十国时期)简州金水张玄绘制的“十八罗汉图”,苏轼在画上题了十八首赞《十八大阿罗汉颂》,没有详细列出十八罗汉的名字。第二次是《东坡文集》的续十:苏轼,他在清远峡”宝林寺”见到了贯休(五代十国时期的僧人)绘制的“十八阿罗汉图”,苏轼写诗题赞《自海南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这次有标识诸罗汉的名字。不过,苏轼题记的第十七、第十八罗汉分别是”庆友尊者”、”宾头卢尊者”(“宾头卢”与之前的十六罗汉重合)。
我们也从苏轼所见的绘画作品中推断出:当时的画家所处的年代,应该是中国唐代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在当时的中国,就有了十八罗汉的说法。
到了宋代、元代后,十八罗汉已经在中国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在中国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里,就有“十八罗汉斗悟空”的故事。
不过,中国宋代的志磐法师(天台宗僧人)撰写的《佛祖统记》里认为”宾头卢”是重复充数,”庆友”则是《法住记》的作者,就剔除了这两尊罗汉名。他在《佛祖统记》中认为:迦叶尊者和君徒钵叹尊者,是受到佛陀嘱咐的最后两位罗汉。
而在,中国清代的《秘殿珠林续编》(中国清代宫廷收藏书画的著作)中,乾隆题颂的最后两位罗汉是:迦叶尊者、弥勒尊者;并交由”章嘉呼图克图”(章嘉活佛,内、外蒙地区的格鲁派传承)进行考证。
中国西藏的藏传佛教各宗派大都流传的是十六罗汉,某些教派或地区也有十八罗汉的记述。罗汉的信仰,应该是从汉地传入;藏地认定的最后两位罗汉是:达磨多罗和布袋和尚。
也有传闻”十八罗汉”是中国清朝的乾隆帝所钦定。可事实上,在中国明代《西游记》中,就有了十八罗汉。所以这个传闻不具参考。
十八罗汉是:
第一尊者,宾度罗跋啰惰阇(坐鹿罗汉,据说曾骑鹿去拘舍弥王宫说法)
第二尊者,迦诺迦伐蹉(喜庆罗汉,据说每次听闻佛陀讲道后就十分欢喜)
第三尊者,迦诺迦跋厘惰阇(举钵罗汉,据说每次化缘时会高举起铁钵)
第四尊者,苏频陀(托塔罗汉,随身携带装有佛陀舍利的塔)
第五尊者,诺距罗(静坐罗汉,出家前为士兵,静坐时依然显出力士体魄)
第六尊者,跋陀罗(过江罗汉,传说曾乘船去东印度群岛传法,过江像蜻蜓点水。还有认为是禅宗的祖师菩提达摩)
第七尊者,迦理迦(骑象罗汉/拂尘罗汉,出家前是驯象师,用清净慈悲心、用拂尘去除众生烦恼)
第八尊者,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身边带有小狮)
第九尊者,戍博迦(开心罗汉,传说他曾向人袒露其心,使人知道佛陀在心中)
第十尊者,半托迦(探手罗汉,每次打坐完,就会把双手举起)
第十一尊者,罗怙罗(沉思罗汉,诵经勤奋又严守戒规/佛陀之子)
第十二尊者,那伽犀那(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知名)
第十三尊者,因揭陀(布袋罗汉,传说他携带一个布袋)
第十四尊者,伐那婆斯(芭蕉罗汉,他常坐在芭蕉树下修行)
第十五尊者,阿氏多(长眉罗汉,传说他出生时就是长眉)
第十六尊者,注荼半托迦(看门罗汉,他每次化缘时,都会在人家门口摇动锡杖以求布施)
第十七尊者,迦叶波尊者(降龙罗汉,传说他曾降服龙王取回佛经。苏东坡认为第十七尊者应该是庆友尊者)
第十八尊者,梅呾利耶尊者(伏虎罗汉,身边卧有被降服的老虎;另一说第十八尊应该是玄奘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