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瑞像,最早的佛陀造像

704

旃檀,梵文Candana,又名”旃檀娜”,意译”与乐”,它是一种珍稀的树种。主要产自古印度南部的摩罗耶山,因为摩罗耶山的形状像牛头,又命名为”牛头旃檀”。据《本草图经》(由中国宋代的宋颂编撰)记载:檀香可分白檀、黄檀、紫檀,从古至今也把”紫檀”称为”旃檀”。不过”紫檀”是檀香的另一品种,并不是现在通用的”紫檀木”。

旃檀瑞像,藏文tsan-dan-jobo。因为这尊佛像再现了佛陀的三十二种瑞相,所以被称为‘瑞像’。

中国清代,康熙帝,建造弘仁寺,供奉旃檀瑞祥,毁于八国联军入侵时期

公元3世纪时,从天竺传入西域的龟兹;4世纪时由鸠摩罗什携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后来辗转流传至长安、江南、淮南、汴京、北京等各处,被中国的历代帝王奉祀。

在中国清代,康熙帝在皇城西侧专门为建了弘仁寺,来供奉旃檀佛像。到了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时此寺被毁,而旃檀瑞像也随之不知去向。

18世纪,汉藏风格,旃檀佛铜鎏金像,现收藏于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佛陀居中,面呈寂静庄严相,头戴五宝冠,头束高发髻,以摩尼宝珠为饰,右手上举结无畏印,左手自然垂下掌心向外结施与愿印。身着圆领通肩式袈裟,袈裟贴体,衣褶在胸前以同心圆平均分列,大腿处如水波纹。赤足双腿直立于单层覆式莲花宝座。宝座上缘镌刻一圈的连珠纹。

记载此尊佛像的典籍分有:

汉文有7世纪《四分律刑事钞》汉文,11世纪的《资持记》,14世纪初元程巨夫的《旃檀瑞像殿记》(1316),17世纪的《旃檀像西来历代传祀记》(1666);藏文有13世纪中的《tsan-dan-jo-wovi-lo-rgyas》,收入在北京版的《丹珠尔》ru字函,原是从维吾尔文翻译成藏文;汉文则译为《旃檀瑞像来仪记略》(1263),17世纪章嘉国师的《旃檀佛像史略及绕礼功德》(未完稿)等。

临摹绘此尊佛画像有元脱因1325年所刻和1589年通月重刻的石碑。详细描述此尊佛像的文字有高士奇(1644-1703)的《金鳌退食笔记》。

中国清代,康熙时期,汉地风格,旃檀佛立像。佛陀居中,束高髻,右手上举施无畏印,左手下垂施与愿印,身着圆领通肩袈裟,衣纹以湿衣状的水纹呈现,两侧对称,衣褶从手臂、胯部自然垂挂,边缘呈水波纹,赤足双腿站立于莲座之上。此尊旃檀佛是用夹纻工艺制作而成,表面漆金。造像身型比例优美,塑造手段极有章法,是典型的康熙时期宫廷样式。

据《杂阿含经 506经》、《地藏王本愿经》等佛教经论记载:佛陀成道后,应”帝释天”(即忉利天宫的主人)的邀请,升上”忉利天”宫(即三十三天。是佛教世界观中欲界的第二层天)为自己的母亲(摩耶夫人)宣说佛法,数月未还;而人间的”优慎王”(佛陀在世时,古印度憍赏弥国的国王)倍感思念佛陀,请目犍连尊者见证,特命人根据佛陀的真身,用”牛头旃檀”木雕刻成佛陀身像。当佛陀从忉利天宫返回人间后,”旃檀佛”像就升空谒佛,佛陀为此尊”旃檀佛像”摩顶受记说:我灭度千年后,汝往震旦,广利人天”。后来,这尊旃檀佛像流传到了中国,并在中国演绎了时间久远、内容神奇的佛像故事。

19世纪,西藏风格,摩耶夫人唐卡。唐卡中央绘制了宫廷式样的建筑,摩耶夫人和各式人物绘制于庭院中。摩耶夫人头戴花冠,左手扶椅,右手执一株莲花,身着丝绸绫罗,钏环具足,双足下垂,置于足踏上;侧身坐在靠背椅上。右边上空是绿色身的龙王,下方有几个孩童在水池中嬉戏,整幅画面构图疏朗,颜色淡雅清新,人物故事生动传神,一片祥和安乐。

早期的”旃檀佛像”,多以木头制作,并成为一种固定样式。后来,不论是木雕、铜铸、泥塑等塑造为相同样式的”佛陀”,统称”旃檀佛像”。也是”佛陀”形象中历史最悠久、流传最广的一种造像,尤被中国的历朝历代皇帝所重视。

中国明代,永乐时期,汉地风格,旃檀佛铜鎏金立像。佛陀居中,头顶发髻,面呈寂静庄严相,头顶饰有摩尼珠,身着圆领通肩式袈裟,右手高举结施无畏印,左手自然下垂结与愿印。赤足双腿直立站于束腰式莲座上。袈裟紧贴身体,胸前下垂形成的密集衣纹,呈水波纹,袈裟至腋部也随着佛陀手势,又形成了动感的衣褶。此尊旃檀佛像堪称是永乐时期的宫廷极品之作,佛陀的面部饱满端庄,衣纹流畅且充满动感,整体形态虽然简洁,但是雕刻却极其细致。整体造像铸造精美,鎏金亮丽。完美表现了永乐时期佛像造型华美、工艺精湛的特色。此尊佛像的封底完好,底盖还镌刻了金刚交杵图案。

塑像的固定样式是:右手结无畏印、左手结施与愿印,身着通肩袈裟,袈裟紧贴身上,衣褶呈现水波纹(非常明显的标识)。

18世纪,汉地风格,旃檀佛立像卷轴画。佛陀居中,面呈寂静庄严相,束高发髻,项戴宝珠链,右手高举结无畏印,左手自然垂下结施与愿印,身着圆领通肩袈裟,袈裟贴体,衣褶在胸前以同心圆平行分列,呈现水波纹,赤足双腿直立站于单层仰式莲花宝座上。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