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术语——结夏安居

81

结夏安居,巴利文vassa,梵文varṣa,意为雨,藏文དབྱར་གནས,威利转写dbyar gnas,英文vassa、Rains Retreat(yarney),直译为夏住;又称为夏安居、坐夏、坐夏安居、雨安居、安居、坐腊,是指在印度雨季期间,上座部佛教僧团举行为期三个月的闭关,安住在固定住所精进修行,度过雨季的制度。期间,僧人不允许随意外出。

梵文varṣa的字根来源于vṛṣ,意为年或雨。在印度雨季期间,为了避免僧团游行乞食时遇到困难,防止受到蛇类、蚊虫的侵袭,以及避免伤害到草木和昆虫,佛陀沿袭了印度沙门的习惯,制定了结夏安居的规定。

结夏安居的传统早于佛陀住世的时代。在印度,乞食的苦行僧在雨季期间不旅行的习俗由来已久,以避免在旅行中无意间伤害农作物、昆虫或自身。很多佛教修行者生活在没有雨季的地区,因此,在某些地区可能不会遵守结夏安居。

上座部佛教结夏安居的时日按印度历法为每年室罗伐拏月(Shravana/5月)至頞湿缚庾阇月(Ashvin/7月),为期三个月,又称为前安居。无法参加前安居者,可受持后安居,时间是前安居再推迟一个月。

汉传佛教的结夏安居制度追溯至姚秦时期(384年~417年),是以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作为安居期,解夏日是施主(dānapati)为寺院设斋供养僧人、腊佛,以及施食饿鬼的盂兰节。

在禅宗的寺院,还有冬安居(农历十月十六日至次年一月十五日)的制度,又称为结冬。

虽然结夏有时被非正式称为佛教大斋节,但这一称呼并不被所有人接受。

在安居开始和结束时,都会举行一定的法会仪式,僧团会限定僧人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称为结界(sīmā-bandha)。除非有要事,受父母或施主请托,僧人不得离开僧团外出乞食或独自别居。如果确有要事,僧人可以向僧团申请暂时请假,离开的期限通常为七天或十五天。

僧团成员平日分为两类:一类是居住在聚落附近的聚落比丘,另一类是生活在森林中独居的阿兰若比丘(头陀,dhūta),各自进行修行。然而,安居期间,僧团的成员需要聚在一起,共同诵戒、纠正彼此的行为,并分享修行心得。

据化地部佛经《五分律·卷第十九·第三分之三·安居法》记载:

“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春夏冬一切时游行,蹈杀虫草,担衣物重,疲弊道路。诸居士见,讥诃言:“此诸外道沙门、婆罗门,尚知三时,夏则安居;众鸟犹作巢窟,住止其中;而诸比丘不知三时,应行、不行。常说少欲,慈愍护念众生;而今践蹈无仁恻心。无沙门行,破沙门法!”诸长老比丘闻,种种诃责,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汝等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诃责已,告诸比丘:“不应一切时游行,犯者突吉罗!从今听夏结安居。”

据《巴利圣典·律藏·篇章·大品·入雨安居篇章》记载:

当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当时,世尊未为诸比丘制定雨季安居。此处的诸比丘夏季、冬季、雨季尽皆游行。

众人忿怒、非难说:“为何诸沙门释迦子冬季、夏季、雨季尽皆游行,践踏青草,以害一根之命,多杀小生命呢?诸外道们其教法恶说,亦顾此以求雨季安居,那些鸟类等亦顾此作巢树顶,求雨季安居。然彼沙门释迦子等不论冬季、夏季、雨季,尽皆游行,践踏青草,害一根之命,多杀小生命。”

诸比丘闻彼众人忿怒、非难。当时,诸比丘以此事告知世尊,世尊说:“诸比丘!允许入雨安居。”

南传佛教国家沿用了印度传统,在雨季的三个月进行安居。具体时间为缅历的哇梭月(waso/7月)、泰国阴历8月、傣历9月的亏月首日(华人农历六月十六日起),至缅历的德丁卒月(Thadingyut/10月)、泰国阴历11月、傣历12月的月圆日(华人农历九月十五日止)。

在安居期间,僧人们会留在一个地方,通常是寺院或庙宇的范围内。在一些寺院,僧人们会将安居专用于密集的冥想。 为了遵守安居,一些佛教居士会也会采取更为苦行的做法,例如戒肉、戒酒或戒烟。在泰国,结夏的第一天(守夏节)和最后一天(解夏节)禁止销售酒精。

通常,僧人在寺院生活的年数是通过计算自出家受戒以来的结夏次数来表达的。

大乘佛教也遵守结夏。越南禅宗(Thiền)和韩国禅宗(Seon)的僧人们也会在一个地方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密集修行。

藏传佛教沿用印度传统,在雨季的三个月中进行安居。根据萨迦派的计算,结夏安居的时间为藏历五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而根据格鲁派的计算,时间为藏历六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

不过,由于高原天气的原因,藏传佛教的结夏安居时间通常缩短至一个半月,就是藏历的六月十六日至七月三十日(也有五月十六日至六月三十日),为期四十五天。

传统上,雪顿节(ཞོ་སྟོན་)是藏族同胞在六月底解夏后供养僧人酸奶的日子。由于解夏日在六月三十日,这意味着藏传佛教的安居时间通常是从四月初到六月底(三个月),或从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底(一个半月)。

结夏安居始于农历八月的下弦月的第一天,就是初转FA轮日(Asalha Puja/Dhamma day)次日。结夏安居在自恣(Pavarana)日结束,届时所有僧人会在僧团面前忏悔在结夏期间可能犯下的任何过错。

在安居期间,每半个月,由羯摩师(主持受戒的比丘)召集僧团进行布萨羯摩。

首先,由上座长老诵读波罗提木叉(pratimokṣa)戒本,提醒僧人不要违犯戒律,并要求僧人自我反省,举出自己在安居期间的不正当的行为。违反戒律的僧人可以在此时向大众忏悔,接受僧团的处份,这一过程称为布萨(Upavasatha/诵戒)。

接着,僧团成员可以提出自己对戒律的疑义与看法。由上座长老进行判断,并经过僧团成员的一致同意,僧团会共同决定戒律的制定与施行。通过的新戒律将由僧团共同遵守。这一过程称为羯摩。

在布萨之后,僧人可以请人陈述自己在安居期间所犯的过失,以发露忏悔,从而获得清净和喜悦,这称为自恣(pravāraṇā)。

夏安居的最后一日是僧人戒腊(受具足戒以来的年数)的受腊日(新岁日),自此起开始计算法岁。十六日为新岁的岁首。

在结夏安居结束之后,开始供僧衣会(Kathina)。在此期间,僧人可以向施主乞讨僧衣,为过冬做准备。供僧衣会结束后,僧人可以自行返回平时修行的地方,或回到森林中独居。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版权申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属:“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2.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文章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3.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图片时必须保留:“图片水印: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