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佛教术语

1041

八正道,佛教术语。梵文Ārya-aṣṭāṅgamārg,又译”八圣道”、“八正”、“八道”、“八支”等。”八正道”是指通向”解脱、涅槃”的八种正确方法或途径,所以又比喻为“八船”、“八筏”等。

八辐金轮,对应八正道

“八正道”属于“三十七道品”,也是从“四圣谛”中的“道谛”来展开延伸。”四圣谛”的智慧是指”正见”,而”正见”却是”八正道”中最基础的。

三十七菩提法即三十七道品

在佛经《中阿含经》卷七载:“云何苦灭道圣谛?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

1)正见:又作”谛见”,梵文samyag-drsti;指正确的观念,特指具有佛说的四谛知识,也就是佛教智慧。

2)正志:又作”正思维”,梵文samyak-samkalpa;指正确的思维,特指离开世俗的主观分别、离开邪妄迷谬,是指智慧的思索。

3)正语:又作”正言”,梵文samyag-vac;指纯正净善的语言,合乎佛法的言论;就是指不妄语,不慢语,不恶语,不谤语,不绮语,不暴语,远离一切戏论。

4)正业:又作”正行”,梵文samyag-karmanta;指正当的合乎佛教要求的活动、行为、工作。就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婬,不作一切恶行。

5)正命:又作”谛受”,梵文samyag-ajiva。指正当的谋生手段,即按佛教的标准,来谋求衣食住的必需品,就是指远离一切不正当职业,如诈现奇特、自说功德、星相占卜等。

6)正精进:又作”正方便”,梵文samyag-vyayama;指正确的努力,止恶修善、去恶从善,自觉努力、令未生之恶心不生,已生者令断;使未生之善心生起,已生的恶心臻于完善。

7)正念:又作”谛意”,梵文samyak-smrti。指忆持正法,明记四谛等佛教真理。

8)正定:又作”谛定”,梵文samyak-samadhi。指正确的禅定,即正身端坐,专心一志,身心寂静。

一般都将“八正道”作为“三十七道品”的总结,并最后归结为”戒、定、慧”三学。

在《阴持入经》(中国东汉时期,由安世高大师译写,此经主张通过止息杂念与观照智慧,使人从无明及爱欲中得到解脱)卷上注说:“三十七品,总为八道行。合为戒、定、慧。戒净度欲界,定净度色界,慧净度无色界”,故亦是出离“三界”之所行。此中“直语、直业(亦作”直治”)、直治(亦作”直利”、”正命”),是名为戒种;彼此直方便、直念、直定是名为定种;彼所谓直见、直行(正思维),是名为慧种”。

四谛图示

据《大乘大义章》(又称《大乘义章》。中国东晋时期的慧远大师提问鸠摩罗什大师的佛教义理文本。显示出当时的中国佛学水准,尤其对后世在理解佛教思想史上,具有相当的贡献;同时也对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思维的对比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卷一六等,大体也沿用这些总结,唯以“正精进”解释为“遍通”一切道行,而不特限定“定种”。一般说,小乘佛教的诸家所说,都没有超出“四谛”中的“道谛”范围,规范行者的是”身、口、意”三业。

在《大智度论》(大乘佛教中观派的重要论著。由龙树尊者撰写,鸠摩罗什大师翻译)里则用“大悲”和“实相”用以补充;《瑜伽师地论》(大乘佛教瑜伽行唯识学派及汉传佛教法相宗的根本论书。是由唐代玄奘大师西天取回。此书相传是弥勒菩萨口述,无著尊者记录。但是藏传佛教认定是无著尊者撰写)等则将“八正道”列在“见道”之后的“修道”所行。《瑜伽师地论》卷二九说:“最初获得七觉支故,名初有学见圣谛迹;已断灭永见灭道所断一切烦恼,唯除修道所断烦恼,为断彼故,修习三蕴(指戒、定、慧三学)所摄八支圣道……诸圣有学已见迹者,由八支摄行迹正道,能无馀断一切烦恼,能于解脱究竟作证。”据此,它给“正见”这一八道中有决定意义的观念定义为:“若觉支时所得真觉;若得彼己,以慧安立如证而觉,总略此二,合名正见。”此中的”真觉”,不论是“慧安立”者还是由“证”而得者,从瑜伽唯识说,即是对“唯识理”的体认。所谓“见迹”,即是“见圣谛迹”,是指全部修持过程中现见“四谛”的“见道”。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