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之宁玛派
宁玛派,藏文snying-ma-ba,是藏传佛教的教派之一。公元十一至十二世纪时,在西藏僧人中有合称为“三索尔”的”索尔波且•释迦生”、”索尔迥•喜饶扎巴”、”索尔迥•卓浦巴”(因为他们都来自索尔家族,所以称三索尔)及”绒•却吉桑波”等都尊奉”莲花生”为祖师,并遵从修习莲师入藏时,所传的密咒及所遗的伏藏,遂自成一派,当时并没有命名教派的名字。
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时,在藏地产生了不同的教派。这个遵奉莲师的教派,因为遵循藏传佛教前弘期时的旧密咒,所以被称为“宁玛派”(藏语“宁玛”意为“古、旧”)。又因为此派的僧人,或在家的修行者都戴红帽,所以又称为”红帽教”或“红教”。
宁玛派将佛法判为”九乘三部”(九乘即:三乘、内三乘、外三乘)。
第一部”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包括大、小乘佛教的显教各派内容,称为”集聚招引乘”、“引度业恼乘”。
第二部”事、行、瑜伽”三乘,称”外密乘”、”苦行明觉乘”;该部被认为是宁玛派和其他教派所共有的,即密法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的前三部。相当于其他教派把密宗分为四续的”事续”、”行续”、”瑜伽续”等前三续。
第三部大瑜伽密、无比瑜伽密、无上瑜伽密三乘,称”内密乘”、”深密随转方便乘”,此部是宁玛派独有的密法,约相当其他各派密法中的第四部无上瑜伽部。相当于密宗四续中的”无上瑜伽续的父续”(方便续)、”母续”(胜慧续)、”不二续”。
宁玛派的根本典籍分为“经典”和“伏藏”两大部分:
“经典”指前弘期译传的《幻变经》、《集经》、《心品》等三大部经典。《幻变经》传承相当于摩诃瑜伽乘;《集经》传承相当于阿鲁瑜伽乘,传到邬巴垅巴与《幻变经》部相合;《心品》传承即是大圆满法,相当于阿底瑜伽乘,是宁玛派特有的法门。其下又分”心部、界部、教授部”等三部。
“心部”有十八部经典,又称“十八部怛特罗”。其中的前五部由”毗卢遮那”传出,后十三部由”无垢友”传出。但通常奉行的只有八部,即:”文殊身”、”莲华语”、”真实意”、”甘露功德”、”橛事业”(这五部称”五出世法”)、”差遣非人”、”猛厉咒诅”、”世间供赞”(这三部称”世间法”)。
“界部”是由印度班智达”佛密”传出,后被”喜饶扎巴”得到此密法。
“教授部”有《甚深大圆满心要》和《空行心要》两大传承。前者集大成人物是隆钦然监巴,他以《心要》教授阐释《秘密藏续》,撰写《心要》法类三十五种(上师至要)。
《七宝藏论》是宁玛派”心要法门”中一部最重要的经典。《空行心要》是由莲花生传出,属于伏藏,在公元十二世纪被挖掘而传世。
宁玛派的教法以“大圆满法”为正传。此外,无垢友所传的”幻变密藏”和”心部”等密法,莲花生弘传的”金刚橛法”、”马头明王法”、”诸神护法”,静藏弘传的”文殊法”,吽迦罗弘传的”真实类法”,默那罗乞多弘传的”无上瑜伽部”密法,都是宁玛派特有的密法。
“经典”传承分为三个支系:
“索尔波且”是第一个把宁玛典籍组织成系统的人,他把所学的全部密法,都传授给索尔迥•喜饶扎巴。十三世纪时,这一支系的继承人曾和元朝联系,可到了公元十四、十五世纪时,逐渐衰微。
另一支系是索尔波且同时的绒•却吉桑波所传,主张”大圆满法”。
再一支系是以部分伏藏传承为主,兼弘“三索尔”传承的典籍,以娘•尼玛俄色、古如•却吉旺秋、扎西多吉、居美多吉为代表,均以”父子承袭”或”转世形式”相传。
宁玛派以分散发展为主,与地方上的实力集团关系不甚密切,到了公元十六、十七世纪时,才有了较具规模的寺院,在格鲁派的五世达赖的支持下,宁玛派才得到较大的发展。
宁玛派著名的寺院有多吉扎寺、敏珠林寺、四川西部的竹箐寺和噶妥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