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

42

任继愈,字又之,山东平原人,1916年~2009年(生卒年)。他是著名的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墨学研究专家,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名誉馆长。

图源自cctv纪录片。

1916年4月15日,任继愈出生在山东平原县的一个世代书香的大家庭,父亲任萧亭官职少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曾参与过抗日战争。他早逝的大哥早早就被过继给亲戚家,任继愈在家中排行老二,三弟是任继亮,四弟是任继周。

图源自cctv纪录片。

任继愈从4岁起就开始在私塾学习,而他的名字“继愈”正是入学时私塾老师为他取的。后来,他从私塾转学到小学,在山东济南贡院墙根的省立第一模范小学(现为大明湖小学)完成了小学学业。中学时,他就读于北平大学附属中学,开始接触到胡适、梁启超、冯友兰等人的著作,深受他们的思想影响。

在中学时代,任继愈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然而在接触到哲学后,他深深地被哲学所吸引,最终选择了哲学作为他的研究方向。

1934年,任继愈成功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深入学习西方哲学。

1937年,任继愈在念大三的时候,爆发了“七七”事变,致使北京沦陷,北大决定南迁。任继愈跟随学校南迁至长沙,并随后报名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湘黔滇旅行团”,最终旅行至昆明。

这次的旅行让他亲身领略到中国农村和农民的真实情况,对他的人生理想和态度产生了深刻的转变有。他深信:“作为一个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者,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农民,不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社会;不深入了解中国的农民和农村,就难以真实理解中国的历史。”这一经历深刻影响了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为他的学术研究和思想概念奠定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1938年,任继愈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

1939年,任继愈成功考取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第一批研究生,并选择了中国哲学史和佛教史作为他的专业方向,导师为汤用彤先生和贺麟先生。

1941年,任继愈取得硕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留校任教,一直持续到1964年。在这期间,他教授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等课程。

1956年,任继愈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了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

1955~1966年,任继愈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的编辑工作。

1956年,任继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无神论者。

1964年,任继愈被受命为正处于组建中的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任所长,这成为1949年后新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

然而,很快就遭遇到历史的巨大的变革。在这次冲击中,任继愈的右眼严重患上眼疾,左眼视力也受到损害。之后,他回到北京,世界宗教研究所逐渐恢复了原有的组织结构。

1979年,任继愈成立了中国无神论学会,并担任理事长。

自1980年起,任继愈提出了“儒家宗教说”,与当时思想界广泛认可的“中国无宗教”的观点相悖。

1978年起,任继愈着手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和博士生。

1985年起,任继愈与北大展开合作,开始培养宗教学本科生。1999年,任继愈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同时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中国西藏佛教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社会科学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名誉所长。此外,他还连任第四至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1987年起,任继愈开始担任北京图书馆(1999年,更名为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馆长,直至2005年。2008年之后,任继愈担任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名誉馆长。

2009年7月11日凌晨4时30分,任继愈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93岁。任继愈的夫人是冯钟芸,他们育有一儿一女。

任继愈在大学时主修西方哲学史,然而,1938年随校南迁的旅行转变了他的志向。这次经历促使他决心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哲学,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终身追求和使命,他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

自1950年起,任继愈相继发表了多篇关羽中国佛教思想哲学的研究论文。随后,他出版了《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问题的奠基之作。1962年至1963,由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出版,并成为中国大学哲学系的基本教材。

1964年,受到毛主席的批示,任继愈创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并担任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在任职期间,任继愈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同培养了大量宗教学本科生,为培养宗教学研究人才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78年底,在中国无神论学会成立大会上,任继愈首次提出儒教是宗教的论点。从1980年起,他开始发表一系列文章,正式阐述“儒教是宗教”的主张。这包括1980年的《从儒家到儒教》,1982年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儒家个性与宗教共性》、《儒教是人伦日用的神学》,以及1984年的《佛教向儒教靠拢》,1986年的《重视儒教的研究》,再到1988年的《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这些论文详细地探讨了儒教的发展、演变、历史与现实,透彻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宗教性质。他指出:“儒教作为完整形态的宗教,应当从北宋算起,朱熹把它完善化。多年来人们习惯地称为理学或道学的这种体系,我称之为儒教”。任继愈进一步提出,儒教的内在本质表现为禁欲主义、敬天法祖、重“忠孝”、尊“三纲”,教义体现为“天地君亲师”,并与王权结合,广泛而深入地影响了宋、元之后的中国社会。

自1980年以来,任继愈投入大量精力,领导了大规模的传统文化资料整理工作。1982年起,担任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的任继愈开始主持编修《中华大藏经》。《中华大藏经》以1930年代发现的稀世孤本《赵城金藏》为基础,采用《房山云居寺石经》、《资福藏》、《影宋碛砂藏》、《普宁藏》、《永乐南藏》、《径山藏》、《清藏》及《高丽藏》等八种刻本进行对校。大藏经的编纂由汉文部开始,《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费时13年,前后有160多名学者参与编写,共107册,1.07亿个字。未来的续编工作预计将包括二至三亿个字。此外,任继愈还担任了《中国佛教史》、《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辞典》、新修《二十四史》、《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以及《中华大典》等浩大文化工程的领导或主编。

学术界普遍公认,任继愈对中国哲学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在于他深刻意识到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对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强调了中国佛教和道教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并努力将它们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任继愈始终主张,研究中国思想文化应该从“多民族统一大国”的中国国情出发,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

注:任继愈在1942年到1964年期间,在北京大学教授的课程有: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中国哲学问题、朱子哲学、华严宗研究、佛教著作选读、隋唐佛教和逻辑学等。此外,他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中国哲学史课程。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