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陀仁波切

董陀仁波切,全称为滇贝嘉岑董陀仁波切,藏文གདོང་ཐོག་བསྟན་པའི་རྒྱལ་མཚན་,英文Tenpe Gyaltsen Dhongthog Rinpoche,简称为T.G.董陀仁波切,1933~2015年(生卒年)。他是当今藏传佛教中的顶尖学者之一,尤以卓越的历史学研究和辞典编纂而著称。

1933年(藏历水鸟年),董陀出生在康区的Thinkar村,他的父亲名叫Lobsang Dorjee,母亲来自Dongthoe。他是5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子,他的父母都是农民,以种植大麦、小麦和豌豆为生。
1940年,董陀被第40任萨迦崔津确认为蒋巴日佩拉吉(Jampal Rigpai Raldri)的转世。8岁时,他被迎入董陀利卓彭措林寺,开始接受传统的寺院教育。

1946年,董陀进入俄尔寺深造。在萨迦寺院体系中,僧人通常需要在萨迦寺、俄尔寺、那兰扎寺等寺院进行深造学习。随后,董陀在宗萨佛学院跟随蒋扬钦哲确吉罗卓的教导,深入学习了13部大论和辩论的经文。通过在寺院的学习,董陀掌握了阅读、写作以及在法会期间吟诵祈祷文的技能,对藏族文学和佛教的原理等有了更深的了解。

1953年,董陀前往印度进行朝圣。 在印度,他学习了印度语和英语。朝圣结束后,他返回西藏。然而,由于当时局势的变化,使得他无法返回康区,最终滞留在拉萨。

1957年,董陀离开西藏,再次前往印度。在他离开之前,他已经担任了董陀利卓彭措林寺(甘孜)的首席教师。抵达印度后,他继续学习英语和藏语。

1973年,董陀在印度出版了第1本《英藏词典》(约300页),以及很多关于西藏文学、历史和哲学的著作,还有他的自传。

1979年,应达钦仁波切的邀请,董陀移居美国西雅图。
1987年,董陀与德松仁波切共同创立了萨班学院(Sapan Institute),继续支持他的学术著作并致力于保护藏传佛教及语言。

自1979年开始,董陀主要居住在美国西雅图,他出版了很多藏文著作,其中大部分是通过他指导成立的萨班学院出版。

1990年初,董陀与他的私人侍者返回西藏探亲。

2015年1月13日凌晨4点30分,董陀仁波切在西雅图的家中圆寂。按照藏历,他享年83岁。他留有妻子以及2个儿子和1个女儿。

董陀的著作涵盖了丰富的领域,其中包括《藏传佛教萨迦派教法史》(The History of Sakyapa School of Tibetan Buddhism)、《能净水滴》(The Cleansing Water Drops)、《震地雷鸣真实语》(The Earth Shaking Thunder of True Work)、《西藏史》(The history of Tibet)、《新光明英藏字典》(New Light English-Tibetan Dictionary)。此外,他还是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藏文版的编译者,同时将大卫·杰克森著述的德松仁波切的传记翻译为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