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曲瑜伽长老

阿曲瑜伽长老,英文Tokden Achö,全称为确吉罗卓瑜伽长老,英文Togden Chökyi Lodrö,他是康巴噶寺(札西炯)最资深的瑜伽长老,也是最初与第8世康祖仁波切离开西藏的那批瑜伽长老中目前唯一仍然在世的一位。

1932年,阿曲出生在藏地。
1942年,阿曲在康巴噶寺出家,随后就进入闭关中心。他长期专注于那洛六法和施身法的修持。
1949年,经过7年修行后,阿曲进行了为期10年的闭关修行,并成为第8世康祖仁波切的弟子。
1960年,随着第8世康祖仁波切离开西藏,之后,阿曲也前往了印度。

1969年,第8世康祖仁波切在札西炯重新修建了康巴噶寺。多年来,阿曲与其他瑜伽长老共同致力于在札西炯建设寺院和社区,同时从第8世康祖仁波切及其他上师处领受了大量的教法和灌顶,不断深化闭关修行。

1986年,阿曲被指派为第9世康祖仁波切的亲教师和代理寺务,并陪伴第9世康祖在亚洲、欧洲等地进行朝圣活动。目前,他担任康巴噶寺(札西炯)瑜伽士的首座。在过去的20年里,他一直照顾着第9世康祖仁波切。尽管他不居住在闭关中心,而是在第9世康祖的住所内,但仍会前往闭关中心教课。

我认为如果我们修持菩提心、慈心、悲心,在修行方面将有所了解、成就,这时我的想法。菩提心的意义就是具有良善之心,训练自己帮助他人、善待他人。想要以这种方式进行修持的人,不会有什么无法了解的事。我觉得这是最好的。
——阿曲瑜伽长老

康巴噶寺设有2座闭关中心,其中康巴噶寺瑜伽中心又被称为“Drubde”,意为“修行者团体”。最初由第4世康祖仁波切创立,随着在拉多建立康巴噶寺,闭关中心也开始运行。最初,闭关中心只有13名瑜伽士修行者,这个数字象征着吉祥。第4世康祖的住所靠近闭关中心,他先在闭关中心的地基上赐予了白色的朵玛,随后泉涌自然涌出,然后他又赐予了一个朵玛以驱散障碍势力,并要求僧人在那里树立石碑。僧人们搭起了13块石碑,这被认为是一种吉祥,并与一直拥有13名瑜伽士的闭关中心相连接。泉水的涌出量足够维持13个人的生活。


第4世康祖仁波切与蒋巴巴沃(Jampal Pawo)是这13位瑜伽士的上师,瑜伽士被称为“toden”,意为“觉者”。瑜伽士大多在童年出家,终身持戒,刻苦专修「大手印」、「那洛六法」。虽然受持比丘戒律,但他们的外表不像一般的僧众剃发,而是留着发髻,盘成发髻的形象。这是根据第4世康祖仁波切所制定的规定:“外现在家相,内持解脱戒,秉持菩提心,广为利众生”。瑜伽士专注于精进修持,因此无需过多顾及外表,恢复了米拉日巴时代的装束,树立了实修的法幢。


作为瑜伽士的前行修持,他们主要依赖口耳相承,通过上师与弟子之间的传承。随后,他们修习上师相应法、外内密上师相应法,以及金刚亥母、胜乐金刚的简单和复杂的仪轨。接下来,他们深入修持金刚手、不动佛、大黑天,然后是那洛六法、五仪轨、忿怒莲师、大威德金刚和三宝总摄。他们主要专注于修持胜乐金刚、金刚亥母、极深瑜伽、那洛六法和大手印。
闭关中心一直保持在13名瑜伽士,新的瑜伽士只能在有瑜伽长老去世的情况下才能加入。


1959年,首先由瑜伽长老Choelek、Zopa、Tamchok、Ajam、Amtrin等人离开西藏,经由锡金后成功抵达印度。随后,第8世康祖仁波切和16名僧人一同离开西藏。不久之后,Semdor和阿曲也踏上了离开的西藏旅途,经历了艰辛的旅程后与第8世康祖仁波切在印度噶伦堡会合。

Zopa和Tamchok两位瑜伽长老在康巴噶寺(札西炯)修建之前已经去世。随后,Lama Osel、Tsewang Rigzin加入了位于达尔豪斯的闭关中心。在那里,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做闭关修行,同时,在Banuri和噶伦堡,其他瑜伽士也有时间进行闭关修行。随后,他们迁移到札西炯,所有的瑜伽士都花时间兴建新社区。

1970年初,在刚刚修建札西炯社区时,瑜伽士住在僧人的僧舍里。后来,第8世康祖仁波切在札西炯上方的山坡上为瑜伽士们建造了房间,这些房间主要是Ani Jinba Palmo赞助兴建。

1970年末,Choelek瑜伽长老在不丹病逝,享年87岁,他是札西炯最主要的禅修导师。后来,在不丹Satsam Chorten的附近,修建了一座舍利塔以纪念他。


1975年,康祖仁波切设法筹集资金兴建了“Trulkhor Khang”,提供给瑜伽士进行能量和通道相关的修持的大厅。这座建筑的经费主要来自邱阳创巴仁波切的博尔德社区的赞助,专门用于瑜伽修持以及每月的胜乐金刚、金刚瑜伽母法会。

在札西炯的大威德金刚闭关中心,有6位瑜伽士定期修持大威德金刚,这也是第8世康祖仁波切和阿谛瑜伽长老的本尊。在波巴仁波切及韩国学生弟子的协助下,阿谛瑜伽长老亲自监督了大威德金刚闭关中心的修建。

1970年末,第8世康祖仁波切向Ani Jinba Palmo提出请求,寻求她的帮助来筹措资金和赞助,以确保瑜伽士有足够的零用钱用于支付额外的食物、医疗费用和个人支出。这些赞助将为每位瑜伽士提供每月的津贴,以满足他们个人生活的需求。
1990年,瑜伽士蒋措(Gyamtso)、突托尼玛(Thutop Nyima)、竹举(Drubgyu)、听列昆恰(Thinley Kunkyab)加入闭关中心。

在1999年、2005年、2008年,Ajam、Amtrin、Osel等瑜伽长老相继在札西炯离世。他们的离世伴随着惊人的征兆。在Ajam、Osel的遗体火化后,出现了罕见的五色海螺贝壳形状的舍利。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其他器官没有完全火化,目前这些舍利被供奉在寺院中。
1999年,安江瑜伽长老(Ajam)去世,享年86岁。他生前主要的修行是那洛六法,并念诵了数亿遍的金刚萨埵。
2005年7月1日,安谛瑜伽长老去世,享年84岁,他在过去的25年里是札西炯最主要的禅修导师,专修大威德金刚。目前,他的舍利被供奉在札西炯,存放在由竹古·确嘉仁波切设计的舍利塔。


2009年,经过持续13年的闭关修行,第9世康祖仁波切正式任命新加入的瑜伽士们为Toden,并授予了专属的白长袍。随后,一些来自藏地康巴噶寺的僧人也加入了闭关中心,并一直接受训练,目前大约有18名瑜伽长老和瑜伽士正在接受训练。
2011年,森多瑜伽长老去世,享年87岁。他是一位艺术高明的藏医,主修那洛六法。

在钦哲耶喜仁波切担任康巴噶寺(札西炯)的领导职务时,他监督了闭关中心下方瑜伽士房间的重建,并在每个房间里都安装了卫生间,以便瑜伽士们在不被人看见的情况下进行闭关修行。康巴噶寺(札西炯)向闭关中心提供食物,瑜伽士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房间或闭关中心的厨房烹饪食物。


随着生活成本不断上升,闭关中心非常欢迎来自各界的赞助,以支持瑜伽士们的修行。赞助者对瑜伽士修行的支持一直持续至今,瑜伽士们对来自各界赞助者的不懈帮助深表感激。值得注意的是,支持闭关中心的修行者将会得到瑜伽士们密集修行所积累的无上功德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