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观音,梵文Ekādaśamukha-Avalokiteśvara,音译”十一最胜”、”十一首”,又称”十一面菩萨”、”大光普照观音”;是观音慈悲与智慧的化身,也是六观音之一,主救济阿修罗道,给众生以除病、灭罪、增福的现世利益,是一位能够除恶导善、引众生入佛道的菩萨。
十一面观音的十一张面孔。正前三面呈慈悲相,代表宝部;左方三面呈忿怒相,代表金刚部,表示可化恶有情;右方三面呈寂静相,代表莲花部,表示可化导出世净业;九面之上是忿怒相,代表羯磨部,表示教化事业需要有极大的威严和极大意乐才能无懈而成就;最顶上一面是阿弥陀佛(寂静相),代表佛部,表示一切皆能成佛方便。
十一面观音,是东密(日本真言宗)的六观音之一;对应天台宗的大光普照观音。十一面观音是密教六种主要观音的一种,根据不同传承仪轨,其手臂有二、四、六、八、十等多种,十一面的排列方式也有几种,西藏流行的是十一面八臂观音。
十一面观音的十一个面,其中”十一面”,普遍说法是表示为“十地”(佛教术语。是指佛教修行过程的十个阶位);最顶上的”一面”,则表示为十地之上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为至高无上的平等觉悟。是佛教修行上的最高觉悟,证得者即等同于”成佛”)。
关于十一面观音塑像,依据佛经有:
1,北周耶舍崛多(佛经翻译师)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2,唐代玄奘(法相宗创始人)译《十一面神咒心经》;
3,唐代不空(唐密创始人)译《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