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观音
白衣观音,梵文Pāṇḍara-vāsinī,简称”白衣”,音译”半 拏啰 嚩悉宁”。因为此观音常穿白衣,所以称”白衣大士”;又因为此观音常坐在白莲中,又称为”白处观音”;是观音诸多化身之一。
据《大日经疏》(唐代,沙门一行撰)卷五:”半拏啰嚩悉宁,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为名……白者,即是菩提之心,住此菩提之心,即是白住处也。”白色,则表示为明心的洁净。
在中国汉传佛教、日本佛教的观音信仰中,其实就是以”白衣观音”为本尊的女性菩萨,她既是观音之母、莲华部之母,也是莲华部主母。
在藏地的藏传佛教中,称为”白衣佛母”(五方佛母之一)。她代表了自性清净法性与胜义菩提心,密号是”离垢金刚”。
莲华部主母(白衣观音)的形象,在善无畏法师(唐密的创始人之一)所译的《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及《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都将莲华部主母(白衣观音)的形象塑为”发冠覆白色纯帛,全身袭纯素衣,左手持莲花。”
在不空法师(唐密的创始人之一)所译的《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则记载:莲华部主母(白衣观音)的形象为”头上至身披有布帛,并以莲花的藤蔓装饰身体、右手持真多摩尼宝即如意宝珠能心愿随求实现,左手施与愿印。”
在不空法师翻译的另一部《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中,则将”白衣观音”的左手持棒或持羂索,右手执于般若梵箧。”白衣观音”持般若梵夹,表示为‘莲华部母白衣明”能够息灾,具有灭罪息灾、灭苦息灾、除难息灾、障碍息灾而世、出世悉地成就,修此观音的法门,必定要修白衣观音真言。”
不空、善无畏的译文,对于莲华部母(白衣观音)的形象,都是全身披帛,手持的器物,则有所不同。
在日本台密(日本天台宗)承澄法师所撰的《阿婆缚抄》记载了”白衣观音”:右手持般若梵箧,左手持羂索”,又说”此观音非常柔软、慈悲,有求必应。”
在中国宋代,密教经典《佛说瑜伽大教王经》(法贤法师译)中:
白衣观音的形象是三面六臂,面各三目一切庄严,右第一手作无畏印,第二手持金刚杵,第三手持箭,左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数珠,第三手持弓,结跏趺坐观想。
后来,这尊三面六臂的白衣观音身相传入了西藏地区后,成了藏传佛教萨迦派传承信仰的‘六臂度母’本尊。
日本的真言宗,主张‘所有的观音皆由莲华部母(白衣观音)随机应化,她是一切观音的本尊’。
觉禅(日本真言宗僧人)所著《觉禅抄》记载:“白衣观音其形慈悲柔软,如是天女着白色青罗衣,头发上覆白帛,或有顶戴阿弥陀尊,左手持念珠,右手持印文,足下踏白莲。又举有左手持印钥,右手持杨柳枝,或立于二莲花上,右手执念珠,左手作莲花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