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旺楚克王朝第一任国王——乌颜·旺楚克
文章只发于微信公众号@18/11/2024。除了“业余”个人网站以外,所有其他渠道均为未经授权的抄袭和盗窃。目前,“业余”并无时间制作相关视频,任何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均为未经“业余”授权的粗制滥造作品。
乌颜·旺楚克
乌颜·旺楚克,宗喀语:ཨོ་རྒྱན་དབང་ཕྱུག་,英文Ugyen Wangchuck,1862年~1926年(生卒年),按照藏语传统翻译为贡萨·乌金旺秋(Gongsar Ugyen Wangchuck),是不丹旺楚克王朝的创立者及不丹世袭君主制的第一任国王。
1907年,作为不丹重要地方领导人(宗本)之一的乌颜·旺楚克,在英属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击败境内敌对势力,结束了不丹传统的双重政教共治体制(竹第悉与基堪布共治),建立了世袭君主制的旺楚克王朝,为不丹统一与稳定奠定了基础。在位期间,他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与赢得人民的支持。他的吉格梅·旺楚克,后继承王位成为不丹第二任国王。
1862年6月11日,乌颜·旺楚克出生于不丹布姆唐(བུམ་ཐང་རྫོང་ཁག་ )贾卡尔宗(བྱ་ཀར་)的旺迪佐林宫 (Wangdicholing Palace)。他的父亲吉格梅·南嘉 (Jigme Namgyal) 是不丹的竹第悉 (འབྲུག་སྡེ་སྲིད་)。乌颜自幼随父亲接受领导能力和战争指挥的训练。由于成长于战乱时期,他被培养成一名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战士。
1876年,年仅14岁的乌颜随父亲出征,对抗帕罗的叛乱领袖彭洛普·策旺诺布 (Penlop Tshewnag Norbu)。
1877年初,吉格梅·南嘉派乌颜留在帕罗处理普纳卡的叛乱事务。在此期间,乌颜被父亲的敌人丹却·仁钦 (Damchö Rinchen) 绑架。吉格梅·南嘉以处死仁钦姐姐家族的十二名成员相威胁,最终迫使丹却·仁钦释放了乌颜。
1878年,16岁的乌颜·旺楚克被任命为帕罗(སྤ་རོ་)的彭洛普(དཔོན་སློབ་)。
1881年,吉格梅·南嘉去世,乌颜继承了父亲的大部分职责。他努力与父亲的敌人和解,通过向不满父亲的寺院赠送礼物,以及对曾反对父亲的人表现宽容与善意,逐步平息对立。随后,他着手巩固权力,将信任的盟友安插到政府的关键职位中。
1882年,在经历一段内乱与冲突后,乌颜接任通萨的彭洛普(ཀྲོང་གསར་དཔོན་སློབ་),继续镇压异见者。但是,他的两位亲信阿鲁·多吉(Alu Dorji)和彭措·多吉(Phuntsho Dorji)背叛了他,试图拥立一位僧侣为第55任竹第悉。这场争斗最终于1886年的昌利美塘战役达到高潮。这场战役是不丹历史上的最后一次内战。24岁的乌颜在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彻底平息内部纷争,确立了自己作为不丹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在不丹建立世袭君主制之前,竹第悉制度统治了不丹256年,共经历了54任继任者。
1907年,乌颜·旺楚克创立了不丹的世袭君主制,尽管他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成为不丹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但这一年正式确立了他的地位。
1907年12月17日,乌颜·旺楚克在普纳卡宗被民众代表、官员和僧侣代表一致推选为不丹首位世袭国王。当天,关于建立君主制的法律文件正式通过并以印章和指纹确认。
英帝国的驻锡金政务官克劳德·怀特爵士(Claude White,1853-1918年)代表英属印度政府出席了加冕仪式。从此,12月17日被定为不丹的国庆日 (Gyalyong Duechen)。
早在1904年,作为通萨彭洛普,乌颜·旺楚克就已在荣赫鹏入侵西藏的战役中担任英国与西藏之间的调解人,展现了他的外交手腕。
1906年,乌颜·旺楚克前往加尔各答会见威尔士亲王。尽管在这一时期他尚未正式加冕为国王,但他的实际统治地位已被广泛承认,直到1907年才正式加冕为不丹国王。
1911年,乌颜·旺楚克最后一次访问印度,前往德里出席乔治五世(1865-1936年)的加冕大典。这位国王正是1906年初在加尔各答与乌颜·旺楚克会面时的威尔士亲王。
英国驻不丹的政治官员直到1908年一直是约翰·克劳德·怀特(John Claude White),之后由查尔斯·阿尔弗雷德·贝尔(Charles Alfred Bell,1870-1945年)接任。怀特对乌颜·旺楚克国王抱有深厚的敬意,并写道:“我从未见过比乌颜·旺楚克爵士更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他正直、诚实、坦率且直接。”怀特还拍摄了1907年乌颜·旺楚克加冕为国王的珍贵照片。
乌颜·旺楚克深谙在地区冲突和大国竞争中保护不丹的重要性。他展现出卓越的远见卓识,因而在1910年签订了《普纳卡条约》,对1865年的条约进行了更新。在新条款中,不丹承诺在与第三国交往时咨询英属印度政府。这一条款是在英帝国对中国和沙俄帝国在中国西藏及周边地区影响力的疑虑背景下制定的,旨在确保不丹的稳定与安全,同时巩固其与英属印度的关系。
乌颜·旺楚克与很多佛教高阶上师保持着密切关系,其中包括喇嘛色贡多杰羌(Serkong Dorji Chang,1856-1918)、伏藏师吉农南卡多吉(Zilnon Namkha Dorji),以及第15世噶玛巴(མཁའ་ཁྱབ་རྡོ་རྗེ,1871-1922)。
1894年,年仅33岁的乌颜·旺楚克主持修建了古杰寺(Kurjey Lhakhang),这座寺院如今是金刚乘佛教的重要地标之一。寺院中殿主供一尊高大的莲师像,由乌颜·旺楚克亲自设计并推动完成建设。他还慷慨资助全国僧团(Dratshang),对僧伽教育和佛教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奠定了不丹佛教发展的坚实基础。
为推动学术发展和培养年轻僧才,乌颜·旺楚克派遣两批不丹僧人前往西藏深造,直至达到格西学位水平。
在1915年和1917年,这些僧人被派往多康(Dokham)地区,师从堪布贤嘎(མཁན་པོ་གཞན་དགའ་,1871-1927),深入研修佛教教义。他们学成返回不丹后,成为杰出的格西和喇嘛,为不丹佛教教育的延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乌颜·旺楚克对尼泊尔加德满都的重要佛教圣地——斯瓦扬布纳特寺(Swayambhunath)进行了大规模修缮。翻修所需经费大部分由他个人资助,与他通信频繁的噶举派僧人夏迦师利(གས་ལྡན་ཤཱཀྱ་ཤྲཱི་,1835-1919)受托监督了这一工程。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不丹国内的佛教教育和基础设施,也在国际范围内加强了金刚乘佛教的文化纽带。
乌颜·旺楚克不仅致力于僧团教育的发展,也积极推动世俗教育的普及。在访问加尔各答和德里之后,他开始在不丹创办现代学校。最早的学校设立在拉美贡巴(Lame Gompa)和旺堤乔林(Wangducholing),最初有14名来自不丹西部的男孩入学,随后学生人数增至46人。同时,不丹学生还被送往噶伦堡的传教学校接受教育。这些学生中的部分人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成为不丹的重要官员。乌颜·旺楚克率先引入西方教育理念,同时巩固了不丹的佛法根基,为国家的现代化和文化传承打下了坚实基础。
1926年8月21日,64岁的乌颜·旺楚克在旺杜波德朗(དབང་འདུས་ཕོ་བྲང་)的延列拉布坦宫(Thinley Rabten Palace)去世,长子陪伴在侧。他去世前向普纳卡的中央僧团捐赠巨款,并请求将他的遗体火葬于布姆唐的古杰寺,以表达对佛法的虔诚和对国家文化遗产的深切认同。
推荐阅读
欢迎关注公众号“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原创文章第一时间推送。
版权声明:
1.凡本公众号注明文章类型为“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归属:“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2.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文章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
3.所有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图片时必须保留:“图片水印:业余喜马拉雅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