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西黄寺

65

文章只发于微信公众号@23/11/2024。除了“业余”个人网站以外,所有其他渠道均为未经授权的抄袭和盗窃。目前,“业余”并无时间制作相关视频,任何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均为未经“业余”授权的粗制滥造作品。

西黄寺

西黄寺,英文Xihuang Temple,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安贞街道黄寺大街,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寺中保存有清净化城塔,是北京现存的四座金刚宝座式塔之一,其余三座分别为碧云寺塔、真觉寺塔、玉泉山妙高塔。 

西黄寺

现今的西黄寺专指原西黄寺建筑群中的清净化城塔院,寺院山门位于北京市黄寺大街11号。如今,这里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所在地,也是第11世班禅喇嘛的常驻地,由中共中央统战部负责管理。此外,西黄寺同时作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

清·顺治8年(1651年),顺治帝派大臣前往西藏,敦请格鲁派政教首领第5世达赖喇嘛赴北京会晤。随后,他下令在东黄寺旁修建西黄寺。

根据光绪时期《顺天府志》的记载,“顺治九年,以逹赖喇嘛综理黄教,肇建兹寺。”因此,西黄寺又被称为“逹赖喇嘛庙”、“逹赖庙”。西黄寺修建于辽金时期佛教寺院“汇宗梵宇”的原址上,寺院的设计“诏仿西藏布达拉宫式”,寺内还建有“达赖楼”。还有史料记载,西黄寺原本为迎接第4世班禅喇嘛而建,但因第4世班禅年事已高无法赴京,清朝廷改请第5世达赖喇嘛赴京。因此,西黄寺的主要用途为接待第5世达赖喇嘛。

顺治9年3月初七(1652年),第5世达赖喇嘛启程进京。途中,顺治帝多次派亲王及内务府大臣迎接,并亲赐“金顶黄轿,黄伞幡幢”。

▲1886年,北京城郊图。下部绿色区域为南苑,上方粉色和绿色者是北京城。

顺治9年12月16日,第5世达赖喇嘛抵达北京。顺治帝以“畋猎”为名,在南苑与第5世达赖“路遇”,并迎请他暂居东黄寺。一日后,第5世达赖迁至西黄寺,在京停留5个月后经内蒙古代噶(今凉城县岱海)返回西藏。自此,历代DLLM常派使者赴京朝贡,使者均按例居住在西黄寺。

▲第5世达赖喇嘛觐见顺治帝,绘制在布达拉宫司西平措的壁画。

雍正元年(1723年),漠北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蒙古王公捐资为寺院塑造佛像、修建宝塔并增添经书,供奉于西黄寺,使寺院得以修葺一新。

乾隆36年(1771年),在章嘉呼图克图和理藩院大臣的建议下,西黄寺获得清朝廷重修。

乾隆45年(1780年),乾隆帝为西黄寺御题山门额匾“汇宗梵宇”。

同年8月13日(1780年),适逢乾隆帝七十大寿,他特邀第6世班禅喇嘛赴京祝寿。

乾隆44年6月,第6世班禅从扎什伦布寺启程。沿途受到乾隆帝派遣的皇太子、章嘉呼图克图和散秩大臣的迎接,并获赏赐御用朝珠、鞍马及设宴款待。

▲1874年,香山宗镜大昭之庙的琉璃牌楼。

乾隆45年7月12日,第6世班禅抵达热河避暑山庄,参加乾隆帝寿庆活动。乾隆帝为他专门修建了建须弥福寿之庙作为驻锡地。

乾隆45年9月,寿庆后,乾隆帝邀请第6世班禅前往北京。班禅初至北京时驻锡西黄寺,为迎接他,寺内特别新建一座牌坊。

在京期间,第6世班禅的驻地分为三处:冬季居于西黄寺,夏秋季则居于南苑德寿寺及香山宗镜大昭之庙。乾隆帝回京后,先后在德寿寺与宗镜大昭之庙会见第6世班禅,随后又在故宫保和殿宴请款待并赏赐。第6世班禅在西黄寺的达赖楼驻锡期间,讲经说法,广传佛法。 

▲保和殿内部。

乾隆45年10月29日,第6世班禅因感染天花高烧不退。乾隆帝闻讯后立即派御医诊治,并亲赴西黄寺探视。

同年11月初二,第6世班禅在西黄寺圆寂。据清净化城塔塔记载,圆寂日期藏文记为“阴铁鼠年孟冬月”,终年49岁。

▲乾隆帝八十岁像。

乾隆帝闻讯后辍朝一日,敕令亲王前往致祭,并指示近畿各寺喇嘛为第6世班禅嘛诵经四十九天。他在敕谕中哀悼道:“班禅笃诚远来,并未能平安回藏,朕心实为悼惜。”

西黄寺为第6世班禅举行了为期百日的祭祀仪式并诵经超度。乾隆帝还赐予第6世班禅的两个兄弟“诺门汗”和“札萨克”等封号及相应职衔,以示哀悼与褒奖。

乾隆46年2月13日,第6世班禅的舍利金龛自北京启程运回西藏。当日,乾隆帝亲赴西黄寺拈香祭送,并命理藩院尚书博清额等人护送灵榇至扎什伦布寺安葬。

乾隆47年(1782年),乾隆帝下诏“于寺之西偏建清净化城塔院”,以安奉第6世班禅的衣冠,并珍藏他的遗物等作为纪念。这一举措使得清净化城塔院在原西黄寺建筑群(即“逹赖庙”)以西建成,清净化城塔(俗称“班禅塔”)成为第6世班禅的衣冠塔。

同年,乾隆帝亲自撰写《清净化城塔记》。自此,西黄寺形成了“逹赖庙”和“清净化城塔院”东西并立的格局。

▲1860年,费利斯·比特拍摄的永通桥(八里桥)。英法联军打开了通往北京的道路。

咸丰10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东黄寺与西黄寺均遭到破坏,建筑受损严重。

光绪21年(1895年),第13世达赖亲政,正式成为西藏地方的政教首领。

▲1900年,八国联军士兵,从左到右:英国、美国、英属澳大利亚、英属印度、德国、法国、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

光绪26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东黄寺遭受进一步的劫掠。

▲1904年,岗巴宗,由约翰·克劳德·怀特拍摄。

光绪29年(1903年),英国侵略西藏,占领后藏岗巴宗,并由荣赫鹏(Francis E.Younghusband)率军入侵亚东、帕里一线,非法占领藏地,屠杀藏民,爆发第二次英国侵略战争。此时,西藏噶厦与清朝驻藏大臣有泰的关系紧张。第13世达赖喇嘛主张抗击英军,请求清朝廷调内地军队增援并资助军饷,但遭到有泰拒绝。有泰斥责“执拗无理,胆大妄为”,并在藏军与英军交战时削减支持,导致藏军失利,被迫与英军议和。

▲驻藏大臣有泰。 

光绪30年(1904年)7月,英军渡过曲水县,临近拉萨城。第13世达赖在未通知驻藏大臣有泰的情况下,被迫离开。

同年11月,第13世达赖抵达外蒙古库伦(今乌兰巴托),受到清朝库伦办事大臣德麟、外蒙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及当地僧俗的热情欢迎。期间,清廷因听信驻藏大臣有泰的奏报,革去第13世达赖的名号,但仍密切关注他的动向,以防投靠沙俄帝国。同时,清廷派西宁办事大臣延祉前往迎护,并携带光绪帝与慈禧太后赏赐的众多礼品。

抵达库伦后,第13世达赖通过延祉迅速向清廷递交奏折,并派哲蚌寺巴登活佛及库伦索本、库伦洛桑旦增等人随延祉赴京,直接向朝廷陈述西藏局势。

光绪32年(1906年)5月下旬,根据清廷安排,第13世达赖自库伦启程,经甘州(今甘肃张掖),以“讲经拜寺”为名,于当年秋季抵达青海塔尔寺。自启程后,清廷恢复了第13世达赖的名号。

按照清廷原计划,第13世达赖自青海返回西藏。但是,由于中英两国正在就修改《拉萨条约》进行谈判,英帝国明确表示反对并阻止第13世达赖回藏。同时,清廷派往印度谈判的张荫棠也认为,第13世达赖此时回藏不利于“整顿藏务、筹施新政”。

清廷开始考虑召第13世达赖入觐。与此同时,第9世班禅向张荫棠提出“赴京陛见”的请求,而西藏噶厦及三大寺僧众则主张第13世达赖应先于班禅入京。张荫棠代西藏噶厦向朝廷奏请,清廷最终同意第13世达赖与第9世班禅依次入京。

光绪33年(1907年),清廷下旨邀请第13世达赖前往五台山朝佛,并暂居五台山休养,随后经直隶入京觐见。而对于第9世班禅,清廷谕示:“俟藏务大定后,再来陛见。”

同年11月27日,第13世达赖自青海塔尔寺启程赴五台山。

光绪34年(1908年)2月中旬,抵达五台山。清廷原计划安排第13世达赖入京后驻锡东黄寺,但考虑到西黄寺曾接待第5世达赖和第6世班禅,具有更深厚的历史意义,因此改西黄寺为驻锡之地。

清廷命内务府会同理藩部对西黄寺进行勘测,先后两次施工,修缮并新建住房238间。同时,修缮了北京其他佛寺,以备接待用途。

▲慈禧肖像,由荷兰画家胡博·华士绘制。

光绪34年6月21日,清廷传旨内阁,召第13世达赖入京陛见。

同年7月,钦奉电旨:“达赖来京,准其由龙泉关抵定州,改乘火车北上。著该抚会商直隶总督妥为照料。”

▲选自《庄学本全集》上。

8月27日,第13世达赖自五台山启程,于9月初四(1908年9月24日)抵达北京。军机大臣那桐率理藩部堂官、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顺天府府尹、青海东科尔呼图克图及在京佛寺的扎萨克喇嘛等人在火车站迎接。此外,民政部派出巡警队和乐队迎接。

第13世达赖下火车后乘轿前往西黄寺,暂居敏珠勒呼图克图佛仓。沿途由巡警队护送。抵达西黄寺时,寺门前已有近千名僧人和百姓列队欢迎,场面热烈。陆军部特派一支营队驻守寺内,以示礼遇和安全保障。

第13世达赖抵京当天,光绪帝即厚赏其随行人员,并钦派理藩部侍郎达寿与外务部右丞张荫棠负责料理他在京期间的一切事务。期间,甘肃候补知府裕端,理藩部掌印员外郎文哲珲、帮印员外郎吉章、扎拉芬、特苏慎等人也常往返西黄寺协助。

据《内厅侦察达赖报告》记载,此次第13世达赖进京的随员包括堪布和护卫共260人。其中近身扎萨克喇嘛及大小堪布共16人,当中大堪布(含扎萨克喇嘛)4人,小堪布12人,名单如下:扎萨克喇嘛:罗桑谢珠;堪布:罗桑讲臣、桑皆挪布、罗桑吾色、罗桑南珠、见赞错臣、堆瓦罗丹、罗桑旦增、见巴该列、罗桑加措、贝巴图旺、罗桑扎喜、旦增披皆、罗桑开交、罗桑乌珠、阿旺却扎。此外,还有俄国籍蒙古人德尔智随同进京。

光绪34年(1908年)9月20日,第13世达赖从西黄寺前往颐和园仁寿殿,首次觐见光绪帝和慈禧太后。此前的9月14日,第13世达赖在西黄寺与随行堪布喇嘛等人先行演礼,参与演礼的还有“钦派王大臣、那王、棍贝子等,理藩部、内务府、外务部等衙门各堂官皆带同司员前来西黄寺照料”。

10月初三日至初五日,第13世达赖曾驻锡雍和宫。期间,他“由雍和宫起行,前往白塔寺、嵩祝寺、福佑寺、玛哈嘎拉庙等庙拈香”。

10月初六日,光绪帝在中南海紫光阁宴请第13世逹赖喇嘛一行,这是他第二次觐见光绪帝。宴会参与者包括青海东科尔呼图克图、扎萨克喇嘛、堪布喇嘛及近身的大小堪布16人,还有驻京的蒙古王公、贝勒、贝子、公、台吉、塔布囊等。早前,第13世达赖曾“遣堪布等十四员带兵役十二名,前往紫光阁恭代演习筵宴礼节”。

宴席期间,第13世达赖向光绪帝陈述西藏事务,并表示:“为维护西藏的政教与臣民,应协助西藏抵御外道国家的侵犯,保全西藏。显密二宗教律为满、汉、藏、蒙四族共同信奉,保教即是安民护国,这也是历代大皇帝奉行的大政。恳请皇帝和皇太后延续前辈皇帝的仁政。”

他进一步提议,今后西藏的重大事务可直接由他奏报皇帝,或由驻藏大臣与西藏噶厦会衔具奏,以避免因驻藏大臣干预而误事。但是,光绪帝在宴席上对此请求未作明确答复。

第13世达赖在京期间,适逢慈禧太后七十寿辰。他主动请示,表示愿亲自呈递寿礼,以表达祝贺之意。

9月30日,军机大臣面奉谕:“逹赖喇嘛著准于十月初九日在勤政殿呈进贡物。”

10月初九,第13世达赖前往中南海勤政殿,向慈禧太后呈递万寿贡品。

10月初十,慈禧太后万寿正日,第13世达赖亲率徒众祝寿,并在中南海景福门外另班行礼。

当日,慈禧太后颁谕内阁:“逹赖喇嘛上月来京陛见,本日率徒祝嘏,备抒悃忱,殊堪嘉尚,允宜特加封号,以昭优异。逹赖喇嘛业经循照从前旧制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兹特加封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

同时,规定每年赏赐廪饩银一万两,由四川藩库分季支发。但是,对于第13世达赖提出的直接上奏请求,慈禧太后明确重申所有事务须依例由驻藏大臣转奏,未予采纳。尽管获得封号和赏赐,第13世达赖对清廷没有满足奏事请求感到失望。

▲慈禧出殡实图。

光绪34年(1908年)10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驾崩。第13世达赖率随行堪布喇嘛等进入内廷,叩谒光绪帝及慈禧太后,并在雍和宫为二人诵经超度,设五供养。他还向北京28座寺院的僧众发放布施,并在西黄寺举行回向法会以示致祭。

11月初九,宣统帝即位。第13世达赖呈请入贺,率徒众行祈祷赞颂之礼,并递交奏折,重提希望获得直接奏事权,但仍未得到清廷的回应。

在京期间,第13世达赖除觐见外,还在西黄寺接待各国使节及政要,举办多种佛事活动,吸引大批各族信众前往朝拜。他主持各种大型法会,并派堪布喇嘛前往北京多座寺院宣经布施。史料记载,堪布喇嘛曾前往护国寺、普胜寺、柏林寺、嵩祝寺、福佑寺、玛哈嘎拉庙(普度寺)、慈度寺、黑寺、隆福寺、新寺、三佛寺等寺院。此外,贤良寺、龙泉寺、观音院、庆华寺、法源寺、广化寺、法华寺、拈花寺等寺院的僧众也曾前往西黄寺领取布施银两及僧饷。

11月初十,第13世达赖奏请离京,获清廷批准。

11月28日,第13世达赖自西黄寺启程,前往车站乘火车离开北京,当日抵达保定府的大行辕。次日,他接受清廷致送的慰问品,并接见了专程从拉萨前来迎接的伦钦强巴·阿旺贝桑一行。

1933年12月17日,第13世达赖在拉萨格桑颇章圆寂。为纪念他,西黄寺僧众集体诵经49天,以表悼念。

1923年11月,第9世班禅因与西藏噶厦政府矛盾加剧,率少数随从离开扎什伦布寺,北上寻求民国政府的支持。

1925年2月20日,第9世班禅一行抵达北京,受到民国政府代表、西黄寺、东黄寺及雍和宫僧众的欢迎。

1927年,第9世班禅在福佑寺设立“班禅额尔德尼驻平办事处”,并主持修葺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院,工程于1928年完成。之后,清净化城塔院由班禅额尔德尼驻平办事处派人管理。

▲选自《China its marvel and mystery》。

民国时期,东黄寺与西黄寺因年久失修,建筑受损严重。抗日战争期间,西黄寺遭侵华日军破坏,并一度被国民党军队用作军营及仓库。期间,清净化城塔院的慧香阁因弹药库爆炸而被毁。此后,西黄寺的逹赖喇嘛庙与清净化城塔院逐渐分离,独立运作,其中清净化城塔院被称为“西黄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黄寺归北京市人民政府管辖。

1952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对清净化城塔及其附属的清净化城塔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

1954年,第10世班禅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特意前往西黄寺朝拜清净化城塔。

1958年,由于东黄寺和西黄寺的逹赖喇嘛庙因年久失修而被拆除。从此,西黄寺仅保留了清净化城塔及清净化城塔院。

1979年,西黄寺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对清净化城塔及其塔院进行了全面修缮。

1983年,西黄寺被国务院列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987年9月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在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院正式成立,由第10世班禅担任第一任院长。每年,来自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地区的活佛及高僧在佛学院接受高等佛教教育。佛学院在塔院后方新建了藏式风格的办公教学楼,名为“阳光楼”。

2001年,清净化城塔被被列为北京市国家重点历史文化遗址,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2004年起,西黄寺每年举办盛大的辩经法会,并在辩经法会结束后授予11位藏传佛教高僧“拓然巴”(མཐོ་རབ་པ)高级学衔,这是藏传佛教中的新型最高学衔。

2006年9月22日至2008年8月31日,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对西黄寺(即清净化城塔院)进行了21世纪第一次部分复建和全面修缮工程。复建工程包括复建慧香阁、东西禅房,修缮范围涵盖天王殿、垂花门、大殿、东西配房、东西配殿、东西碑亭、塔台、御路、庭院及外管线等。这次工程共新建和修缮房屋110间(修缮36间,新建74间),3座构筑物,总建筑面积达3484平方米。

在此次复建修缮工程中,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秉持“保护重于修缮”的原则。慧香阁的老台基为清乾隆年间的原物,发现后,相关负责人积极与文物部门协调,最终得以完整保留。西黄寺工程项目组在慧香阁前立石碑,碑文明确注明:慧香阁为21世纪复建建筑,而台基为乾隆年间原物,彰显历史延续与文化传承的意义。

在修缮大殿时,发现了乾隆45年(1780年)西黄寺大殿的原始地基及土衬石,证明现存大殿并非乾隆年间的原物。对此,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决定妥善保护这些历史遗址。修缮论证期间,专业人士多次建议恢复慧香阁的历史原貌,但由于其为全木结构建筑,复建面临技术难度及资金落实困难,相关计划一度搁置。

2006年11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在西黄寺施工现场视察时指出:“既然叫慧香阁,阁就应该是两层。况且历史上就是两层,我们应该恢复慧香阁的历史原貌。”

在此推动下,慧香阁的复建工程证实启动,恢复了其历史上的两层结构。工程由国家拨款支持,同时香港新鸿基地产郭氏基金会也慷慨捐资,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助力。

西黄寺由中共中央统战部管理,长期不对公众开放。

2018年5月18日,西黄寺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展示历史文化和宗教艺术的重要场所。

西黄寺的主体建筑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东侧的逹赖喇嘛庙和西侧的清净化城塔院。逹赖喇嘛庙(又称“汇宗梵宇”)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都纲殿、达赖楼。清净化城塔院的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大殿、清净化城塔和慧香阁。

清净化城塔,又称“班禅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塔,体现了佛教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建筑艺术。建筑群包括牌坊、护塔兽、塔本体以及东西碑亭,构成了和谐的整体布局。

清净化城是佛教术语,《俱舍论》解释为:“远离一切恶行烦恼垢,故名为清净。”《探玄记》指出:“三业(身、语、意)无过为清净。”在密宗中,清净指无贪等垢,具一切无垢光明为清净。

在《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中,“化城”是佛为度化众生成佛而变化出的城池。综合而言,“清净化城”象征脱离烦恼与尘垢之境,是接引众生成佛的寓意之所。

在塔南、北两侧,各有一座汉白玉牌坊。牌坊为四柱三楼庑殿顶,仿木结构,设计精美。上部雕刻有“二龙戏珠”,下部装饰“二凤腾云”,象征“龙凤呈祥”。牌坊上还雕有藏文经咒和“八瑞相”图案。正反两面刻有乾隆帝御题对联,笔力遒劲。牌坊的石柱及抱框均为整石雕刻,柱角装饰有莲花与念珠纹样,尽显工艺之精。中门直通塔本体,石阶连接金刚宝座。石阶两侧蹲坐着汉白玉护塔兽,雕工细腻,威严守护塔身。

清净化城塔由5座塔组成,中央为主塔,四角各有一座经幢式塔,均建于汉白玉金刚宝座之上,整体造型庄严宏伟。

金刚宝座,高约3米,四周呈12个直角形,周围设有汉白玉护栏,座面上建有5座塔。

主塔,高约20米,加上金刚宝座,总高达24.82米。主塔为藏式覆钵式塔,由须弥座(塔基)、塔阶、宝瓶、塔刹和塔顶宝莲构成。 

须弥座(塔基),主塔的塔基为八角形须弥座,由底层塔台和正座两部分组成。

底层塔台,呈八角形,八面雕刻有凤凰、莲花等图案,台面饰以花纹和“卍”字,纹饰间点缀卷草、莲瓣、云彩及蝙蝠等吉祥图案。

正座,呈八角形,每个角雕刻半蹲赤足托举的力士形象,力士源自“六灵捧座”(六拏具)中的一种。佛经记载,“六灵捧座”由雄狮、大象、宝马、孔雀、共命鸟和力士组成,用于托举佛宝座,力士的形象威严而生动。

须弥座的八面雕刻了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到圆寂的佛本生故事,雕刻精美,形象栩栩如生。画面中融入了神人、罗汉、佛门弟子,以及宫殿、山石、树林等元素,布局呼应协调,整体连贯一体,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塔阶,位于须弥座之上,是连接须弥座与塔身的关键结构,承托主塔的重量并提供过渡。

宝瓶,塔阶之上为宝瓶(塔瓶),正面设有佛龛,供奉三世佛像。宝瓶四周雕刻八大菩萨立像,雕工精美,神态状态,寓意佛法普度众生。

塔刹,宝瓶之上为塔刹,由圆形十三相轮构成,象征法轮常转、不断弘扬佛法。塔刹下方饰有流畅的云纹垂带,线条优雅柔和。

塔顶宝莲,塔顶装饰以铜鎏金莲花,莲花上立大小两枚珠状物,形似花苞,称为宝莲,寓意佛法清净无染、永恒纯净。

经幢,主塔四角分别设有经幢式小塔,每座高7米,为八角密檐塔结构,共分五层,每层供奉八座佛像,塔身雕刻精美,细节考究。每座经幢刻有不同经文:

  • 西南塔:刻《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大哈达喇呢神章妙名》
  • 西北塔:刻《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 东北塔: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 东南塔:刻《楞严大哈达喇呢咒》

经幢的布局与经文内容各具特色,既体现佛教教义的丰富内涵,也使整体建筑更具文化和宗教价值。

塔前东西两侧各设一座碑亭,均为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设计:

  • 东碑亭,内置石碑立于龟蚨之上,碑首盘龙首刻,刻有“皇帝谕”三字。碑文为乾隆帝于乾隆47年(1782年)所撰《清净化城塔记》,以汉、藏、满、蒙古四种文字书写,详细记述建塔的缘由。
  • 西碑亭,内置石碑刻有《写寿班禅圣僧并赞》,以汉、藏两种文字书写,为乾隆帝在第6世班禅病重时亲自撰写。碑下线刻《祈寿长椿图》,描绘苍劲挺拔的玉兰树,寓意生命的延续与祝福。

清净化城塔以巧夺天工的建筑设计、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及多元文化的深度融合而闻名,是藏传佛教建筑与汉族工艺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