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郎妇观音

373

马郎妇观音,是观音菩萨的三十三个化身之一,应身相是马郎妇观音,化身相是妇女身和乾闼婆身。

此图是中国清代,马郎妇观音黄杨木雕像。

在《释氏稽古略》(中国元代,释觉岸撰)卷三引《观世音菩萨感应传》和《佛祖统纪》(中国宋代,智磐撰)等经文记载:

此图是中国清代,同治时期,《释氏稽古略》刻本。
此图是中国明代,万历时期,《佛祖统纪》竹纸线装。

在中国唐代,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另一说是元和四年),当时的陕右地区民风彪悍,男子性喜骑射,嗜杀无度,不知何为”三宝”(指佛、法、僧。是佛教教法和证法的核心)。观音菩萨,便化现了未婚少女的模样,来到陕右地区。随后向她求婚的人越来越多。少女便制定一个约定:如果谁能在三天内,完整地诵出《金刚经》、《法华经》,她就嫁给谁!

此图是中国清代,康熙时期,马郎妇观音画像,上睿僧人绘。

三天后,一位姓马的男子,如期而来,他完整的诵出了《金刚经》、《法华经》。少女依照约定,则嫁给了马姓男子。

可在他们举行婚宴的那晚,参加婚宴的宾客都还没离开,少女就已经去世,尸体随后烂坏;马姓男子随后也埋葬了少女。

此图是中国明代,马郎妇观音檀香木像。菩萨居中,面容清秀,双目微垂,神态安详,束高发髻,发丝刻画入微。身披天衣,衣服轻薄贴身,衣裙在身前打结,项佩璎珞,衣褶柔美。菩萨置于一叶扁舟之上。手、足皆隐藏于衣袍之下,双腿跏趺盘坐在蒲团上,姿态颇为闲适,鱼篮置于身旁,篮有一鱼。整体造像设红色大漆,大漆上又设有金漆。菩萨慈悲悯人的神情,和闲适可亲的仪态颇显生动。

过了几天,一位穿紫衣的老僧,跟着马姓男子来到少女的墓地。老僧令人打开了墓地,并用他自己的锡杖,拨弄尸体,发现尸体已经融化,只剩一个黄金锁子骨。老僧用锡杖挑开尸骨,接着对围观的众人说:”这位少女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因为菩萨怜悯你们的障难,特地前来渡化、解脱你们的障难。”说完,紫衣老僧便腾空而去。

此图是中国明代,汉地风格,鱼篮观音漆木立像。菩萨居中,束发髻,双目垂俯,姿态柔美,面容端凝,赤足,衣褶飘逸,右手提篮,左手握提起衣袍一角,篮中的鲤鱼,跃然而灵动,衣皱飘逸。此尊造像具有典型的福建漆木特征。花纹着彩均匀,衣褶边缘的粉线鲜明,品相保存良好。

从此以后,陕右一带信奉佛教的僧众,逐渐增多。不过到了中国宋代以后,佛教略显衰微。可是,马郎妇观音的信仰却极为盛行,很多信徒将此观音与「鱼篮观音」身相混淆,也造成后世的困扰。

此图是中国清代,乾隆时期,荷叶鱼篮摆件彩釉。一片荷叶犹如提篮般卷曲,上有枝干形的提梁,并贴有塑树叶花卉装饰,荷叶内置有一条鲤鱼,张嘴翘尾,十分生动。

在《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鸠摩罗什译)曰:「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喉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

此图是中国清代,马郎妇观音纯银立像。此尊菩萨的造像与鱼篮观音相同,不同的是:马郎妇观音的左手,置于胸前持经书。

佛教徒认为:观音菩萨在法界中有应缘而现的变化身。不过,有些观音的化身,是佛经中没有记载的,不过也说明了,观音菩萨是随机显化,过渡众生;菩萨的信仰在民间也广为流传,直至今天还被后世供奉。

此图是马郎妇观音的画像。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