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不丹的双边关系及其历史背景

39

中国—不丹关系,宗喀语为རྒྱ་ནག་འབྲུག་ཡུལ་འབྲེལ་བ་།,英文Bhutan-China relations,简称中不关系,指不丹王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双边关系。不丹自冷战以来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和不结盟政策。由于不丹的外交政策深受印度的影响,不丹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及所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均无正式外交关系。不丹目前是唯一一个同时与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均无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但不丹坚持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对不丹事务的外交由驻印度大使馆兼辖,而不丹则在中国港澳地区设有名誉领事。

中不边界全长约500多公里,但至今未正式划定。自1984年起,中不两国轮流在北京和廷布举行边界会谈。1998年,两国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不丹王国政府关于在中不边境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中国与不丹接壤的边界长约477公里,长期以来与不丹的领土争端一直是潜在冲突的根源。中不边界争端是两国潜在冲突的主要源头。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国围绕边界与安全问题展开定期会谈,旨在缓解紧张局势并推动问题的解决。

▲不丹第5代国王与印度总理莫迪。

不丹与西藏在文化、历史、宗教和经济上长期保持着紧密联系,但两地的边界从未得到正式划定。历史上,不丹与西藏的关系最为紧张的时期是木龙年战争(第二次英国侵略战争)期间,当时不丹支持了英国殖民势力。从地理上看,不丹南部与印度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中国接壤。不丹与中国的接壤边界全长约477公里,横跨崎岖的喜马拉雅山脉,将不丹北部地区与中国西藏自治区相连。

民国政府曾对不丹部分地区提出领土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继承了这一主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后,原西藏噶厦政府与中央政府签署了《十七条协议》。此后,中国在西藏与不丹边境一侧增派了士兵,导致不丹撤回了派驻拉萨的代表。不丹因中国在西藏边境地区的军事活动,加强了边界管控,并强调与中国的边界问题尚未获得正式解决。

1959年,大约6,000名藏人进入不丹并获得合法居留权。不丹随后出于边界安全的考虑,关闭了与西藏的边境。

▲不丹第4代国王,摄于1974年。

1974年,不丹邀请中国驻印度大使馆临时代办马牧鸣出席第4代不丹国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འཇིགས་མེད་སེང་གེ་དབང་ཕྱུག་)的加冕典礼。

1983年,中国外交部长吴学谦与不丹外交大臣达瓦·次仁(Dawa Tsering)在纽约会面,就建立双边关系进行了会谈。

自1984年起,中国与不丹开始就边界争端进行直接谈判,此后双方轮流在北京和廷布举行边界会谈。

有消息来源认为,中不边界问题可能在1961年通过一项秘密协议部分得到解决,但两国官方从未公开承认过该协议。20世纪80年代,不丹放弃了对北部与中国接壤的Kula Khari地区(约154平方英里)的主权要求。库拉岗日峰目前归属中国西藏自治区洛扎县管辖。

1998年,在第12轮边界会谈期间,中不两国签署了双边协议,中国在协议中重申尊重不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双方同时承诺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协议签署后,中国在不丹声称的领土范围内修建道路的行动被指违背协议,进一步加剧了边界紧张局势。

▲不丹第5代国王。

根据2002年不丹国王在国民议会上的一份正式声明,不丹与中国之间仍存在四个有争议的地区,这些争议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同年,中国提交了一些档案资料,主张对争议土地拥有主权。经过双方磋商,达成一项临时协议,但争议问题依然未能彻底解决。

2012年6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不丹首相吉格梅·延里(འཇིགས་མེད་འོད་ཟེར་འཕྲིན་ལས)在里约热内卢会面,这是两国政府首脑的首次会晤。

▲俯瞰帕罗机场。

不丹与中国的关系受到不丹与印度之间密切关系的制约。然而,随着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丹与中国的关系近年来有所改善。在外交政策上,不丹努力在中国和印度两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以避免对任何一方的过度依赖。

2011年,中不双边贸易额为1,700万美元;2012年双边贸易额为1,562万美元,同比下降10.5%。2013年,双边贸易额增长至1,741.4万美元,同比增长11.5%。2015年,中不贸易额为1,029.9万美元,同比下降8.2%。其中,中方出口994.9万美元,同比下降10.5%,进口35万美元,同比增长2.35倍。截至2015年底,不丹对中国投资项目仅有3个,无实际投入;中国在不丹也无直接投资。同年,中国在不丹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额为1,10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02万美元。

近年来,中不在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取得显著发展:

2001年和2002年:两国审计部门实现互访。

2005年4月:中国文化部部长助理丁伟率中国艺术团首次赴不丹演出,获得成功。

2006年6月:不丹反腐败委员会主席藏莫访问香港。

2009年8月:不丹内政与文化大臣明朱尔·多尔吉赴华,出席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举行的“亚洲文化部长圆桌会议”。

2010年9月:不丹松珠活佛赴西藏自治区朝圣。

2010年11月:不丹亲王、不丹奥委会主席吉格耶尔·乌金·旺楚克赴广州出席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

2011年至2012年:不丹公主德禅·旺姆·旺楚克先后赴西藏自治区和五台山朝佛。

2014年2月:中国文化部组织艺术团赴不丹首都廷布举行访演。

2015年11月:不丹政府官员赴华观摩中不足球赛,并参观北京和拉萨。

2016年10月:不丹农业大臣益西·多吉率跨部门代表团访华。

2018年7月: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孔铉佑访问不丹,并与不丹现任及前任国王、首相策林·托杰及外交大臣丹曲·多吉举行会谈。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
图源:中国外交部网站。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站立者)同不丹外交大臣丹迪·多吉昨天(14日)通过视频方式在北京和廷布签约。
图源:中国外交部网站。

2021年10月14日,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吴江浩与不丹外交大臣丹迪·多吉以视频方式分别在北京和廷布签署了《关于加快中不边界谈判“三步走”路线图的谅解备忘录》。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见不丹外交大臣丹迪·多吉。
图源:中国外交部网站。

2023年,不丹外交大臣丹迪·多吉(རྟ་མགྲིན་རྡོ་རྗེ་)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双方一致表示希望通过谈判解决边界争端,并积极推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随后,在第25轮边界会谈期间,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不划界勘界联合技术小组职能的合作协议》。

▲洛塔·策林(བློ་གྲོས་ཚེ་རིང་)。

2023年4月,不丹首相洛塔·策林(བློ་གྲོས་ཚེ་རིང་)在接受比利时报纸《自由比利时报》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一两次会议与中国划定边界。但是,洛塔·策林同时提到,这一问题无法由不丹单独解决,还需印度参与讨论。这一表态引发了印度(尤其是印度媒体)的强烈关注,因为洞朗地区作为中不争议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不丹在这一问题上难以对中国施加压力,迫使北京放弃对洞朗的主张。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刘宗义认为,印度不希望成为唯一一个与中国存在陆地边界争议的国家,这使得印度可能成为中不达成边界协议的主要障碍。例如,1996年中国与不丹曾接近达成边界协议,但由于印度的干预,最终未能成功。

随着中国经济和军事影响力的持续增长,许多不丹人支持尽早与中国达成协议。一位不丹专家表示,中国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现实,不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对不丹而言并非明智之举。不丹评论人士旺查·桑杰(Wangcha Sangey)指出,如果不是印度政府坚持要求不丹保住洞朗地区,不丹早已能够与中国达成边界协议。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印度地缘政治专家布拉马·齐兰尼(Brahma Chellaney)指出,中国正在将其南海战略扩展至喜马拉雅山区。他表示,多个新建的中国村庄已悄然进入国际公认的不丹领土范围内,这是中方通过单方面改变现状,迫使不丹接受领土和军事存在的延续性策略。

2024年,《纽约时报》报道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在不丹境内有争议的领土上建设了多个村庄。这些新建村庄旨在巩固对争议领土的控制,村民被称为“边防卫士”,每年获得补贴,搬迁至这些村庄并参与边境巡逻。

《纽约时报》统计显示,至少有22个中国村庄和定居点已经建成,并位于争议领土范围内。这一发展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不边界局势的关注,并进一步增加了解决争端的复杂性和难度。

中国与不丹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其发展受限于历史渊源、边界争端及第三方因素的制约。尽管双方尚未建交,但通过多年的边界谈判和文化交流,两国关系逐步改善。在未来,中不关系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取决于不丹在中印之间的外交策略,以及国际社会对这一地区地缘政治的影响。

截止2024年8月,中国与不丹共举行了25轮边界会谈以及14次边界问题专家组会议,共同致力于边界问题的早日解决。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