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严二圣(二稀有)之寂天
2020年5月13日
561
寂天,梵文shantideva,大约生活在公元650年~750年
音译“善地得瓦”,是大乘佛教的中观派论师,属于中观应成派(由佛护、月称创立),他也是中观派晚期极具开创性的思想家。
20世纪,噶玛噶孜画派风格,画师唐拉泽旺,古印度的祖师本生唐卡。寂天跏趺腾空浮于空中,头戴智达帽,左手当胸结说法印,右手置于脐前作禅定印。上方居中祥云中是安住于莲花台上的释迦牟尼佛,居于佛陀左右两侧的胁侍菩萨是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寂天腾空是源自那烂陀寺的一次辩论,寂天第一次向僧侣及学者传授菩提伽耶瓦陀罗。当寂天讲授到第九章时,这一节是关于智慧和佛家对现实的看法,据说寂天已经升天。在那次辩论后,寂天就离开了那烂陀寺,前往印度南部的幽静之地。从右到左依次是龙树、提婆,无著、世亲,陈那,法称,功德光,释迦光,坐于双狮托举的宝座左右两角是寂天的弟子。法座前的香案上供奉的是八辐金轮、宝瓶、右旋海螺、妙莲、彩色摩尼宝、宝镜等好运的器物。
寂天,本名“寂铠”,原是南印度贤疆国的王子,因他不愿意继承王位;于是外出逃避,拜一位瑜伽行者修行,并求得了《文殊锐利智成就法》。他通过这个《成就法》修文殊菩萨,最后亲眼见到了文殊菩萨本尊,最后得到了文殊菩萨的摄受。他随后去中印度的那烂陀寺出家,取法名“寂天”。
19世纪,寂天唐卡,收藏于新德里西藏博物馆。寂天居中,头戴班智达帽,身着袒右式印度袈裟,右手高举结说法印,左手结施予印,半跏趺坐于法座上,主尊头上方绘有宝伞。下方绘有一个王族双手合十虔诚跪拜,其余为弟子,更有一弟子腾空于空中。主尊身后是城墙宫羽,象征寂天的王室出身。宝伞表示忠诚和保护的象征,宝伞下的阴影象征性地遮蔽炎热之苦、疾病和“障”及邪恶力量。
寂天著作的《入菩萨行论》、《大乘集菩萨学论》广泛流传,同时他也精通密法,是一位密宗的大成就者,为古印度的“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
寂天白描图,出自《中国藏传佛教白描图集》。寂天居中,寂静相,嘴微张,头戴班智达帽,着僧服,作辩经状,右手前伸作降伏印,左手置于膝前持经,下身着僧裙,半跏趺坐于法座上。身后是繁盛的树木,绵延起伏的山峰错落有致。
在《入菩萨行论》中相传他诵念到:“若实无实法,悉不住心前;彼时无余相,无缘最寂灭”时,寂天的身体慢慢升到半空中,最后没入虚空,大众只能听到寂天不断的诵念声,绵延不绝,一直到他全论诵完为止。此论由当时得“不忘陀罗尼”的班智达记下。
现代唐卡。寂天居上方,身体腾空,双腿呈跏趺坐浮于祥云中,寂天头戴班智达帽,着僧服,身披袒右式印度袈裟,双手结施依印,经书置于膝上,侧身且俯视众生,似乎在跟对面的六名比丘装弟子们在说法。空中的祥云中浮现一条绿松石色的龙。法台上置有法座,法座上放有宝箧。法座的背靠非常的华丽,扶手饰有宝珠,法座前的香案上供奉着净水瓶、酸奶、妙莲、彩色摩尼宝。左下方是多杰雄登护法,身披黄色僧袍,右手高举持弯刀,左手当胸握一颗心脏,一只老鼠趴在左手肘上,多杰雄登骑坐在白狮上,白狮站立于五色莲台上。起伏的岩石山峰呈现吉祥海螺状,水从吉祥海螺状的岩缝流出。还绘有六名跪地的虔诚膜拜的藏人。绘有无忧树,野花。绿松石色的龙是护法神的坐骑。狮子的四爪代表着四无量。
寂天继承了“月称”论师中观应成派的传统,但是他在某种程度上也采纳了“清辨”论师的观点,融合了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两者,使他成为后期中观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简摄繁,以及见行相应二点。
在西藏,“寂天”的思想经由“阿底峡”大师介绍深刻地影响了藏传佛教,阿底峡将《入菩萨行论》编入噶当六论当中,在藏地也被藏传佛教四大派大量的讲解、著疏和引用,包括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巴楚仁波切的《普贤上师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