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桑却吉坚赞

1994

罗桑却吉坚赞,初名‘曲结巴丹桑布’,公元1567年-1662年(生卒年),藏文pan-chen-er-te-ni-blo-bzang-chos-kyi-rgyal-mt-shan,他出生在后藏的拉珠嘉尔(今西藏日喀则地区)。罗桑却吉坚赞还是格鲁派的‘日喀则活佛四世’。

此图是中国清代,康熙时期,罗桑却吉坚赞铜鎏金造像。罗桑却吉坚赞居中,头戴僧帽,身着坎肩、外披袒右式袈裟,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僧氅盖住双腿,跏趺坐在宝座上。衣领处、宝座上都镌刻有细密的缠枝莲纹。此尊造像的面部抬头纹、笑纹、高隆的颧骨,略显消瘦的双颊,都极富写实主义。

罗桑却吉坚赞,十三岁时受沙弥戒。在中国明代,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被迎入札什伦布寺坐床,认证为‘日喀则活佛四世’(亦有认为是‘日喀则活佛一世)。

此图是中国日喀则,札什伦布寺。

在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罗桑却吉坚赞担任札什伦布寺的堪布。在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他在札什伦布寺创立默朗木大会(即传召大法会)。在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他又创建了专修密宗的阿巴扎仓(即西藏佛教僧众学习经典的学校,从而形成属于札什伦布寺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由显到密、先显后密的学经体系。同年,罗桑却吉坚赞前往前藏(即拉萨)与‘拉萨活佛四世’–云丹嘉措见面,经由拉萨活佛四世为他授比丘戒。

此图是18世纪,格鲁派传承,罗桑却吉坚赞唐卡。罗桑却吉坚赞居中,头戴黄色僧帽,面呈寂静相,双手当胸结殊胜三界印,分执金刚杵铃及达玛茹,僧氅盖住双腿,跏趺坐在法座上。左侧上方是日喀则活佛三世,右侧上方是他的修行本尊时轮金刚。围绕主尊的是格鲁派的僧人。下方居中绘制了阎魔尊。整幅唐卡以淡绿色为基础,人物的服饰以橘红、明黄为主。茂盛的枝叶沉浸在萦绕的云雾间,若影若线,突出尊者的庄严。此幅唐卡的山水充满了汉地的技法特色。

在公元1616年,拉萨活佛四世圆寂。噶玛派即噶玛噶举黑帽系)倚仗藏巴汗(即藏巴王朝,西藏最后一个世俗贵族统治的政权的势力,各种压制格鲁派。罗桑却吉坚赞一直在尽力的周旋,努力维持这个局面。通过他的不断努力,使藏巴汗取消了对‘拉萨活佛四世’灵童转世的禁令。同时,罗桑却吉坚赞还兼任色拉寺、哲蚌寺的堪布,后来也主持了‘拉萨活佛五世’的「寻认、受戒、坐床」等诸事。

此图是17世纪,西藏札什伦布寺风格,罗桑却吉坚赞铜鎏金造像。罗桑却吉坚赞居中,额际高广,眼睑微垂。身着坎肩,外披袒右式袈裟,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下身着僧裙,跏趺坐在法座上。此尊造像的铜质细腻,用料讲究,打磨光洁,色泽古朴。

罗桑却吉坚赞等到拉萨活佛五世亲政后,便联合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兵入西藏,推翻藏巴汗政权。他还支持‘拉萨活佛五世’赴京觐见,为振兴、发展格鲁派的起了重大作用,维护祖国统一,为促进汉、满、藏、蒙的团结,作出了主要的贡献。自此形成了拉萨活佛与日喀则活佛互为师徒的传统。

此图是17世纪,罗桑却吉坚赞铜鎏金造像。尊者居中,颧骨略高,鼻翼宽大,双唇偏厚,身着坎肩、外披袒右式袈裟;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托僧钵;下身着僧裙,跏趺坐在法座上。后面镌刻的汉译是:法主罗桑却吉坚赞贝桑波之身像。

在清代,皇太极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罗桑却吉坚赞派遣使者赴盛京(今辽宁沈阳)朝觐。

此图是18世纪,藏东噶玛噶智风格,罗桑却吉坚赞传记唐卡。整体的构图与常见的明显不同,采取了散点分布形式,既没有突出中央的主尊,也没有讲究对称关系;人物均以不同的组合形式散布在青山绿水中,给人以奇幻美妙的美感。

在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固始汗赠送罗桑却吉坚赞–班禅博克多’(意为大学者、睿智英武之人)的称号,这也是‘日喀则活佛’称号的由来之始。同时追认克珠杰日喀则活佛一世索南却朗日喀则活佛二世罗桑顿珠日喀则活佛三世

此图是中国清代,蒙古喀尔喀风格,格鲁派传承,罗桑却吉坚赞铜鎏金造像。罗桑却吉坚赞居中,头戴班智达帽,冠带垂搭在双肩上。身着坎肩、外披袒右式袈裟,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下身着僧裙,跏趺坐在双狮法台上。法台前置有八辐金轮。底沿刻有‘克胜亲王造’。

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顺治帝授予罗桑却吉坚赞–‘金刚上师’的称号。罗桑却吉坚赞,圆寂于札什伦布寺。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