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麟法轮
在任何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的庙宇屋顶的前面,都可以看到一对鹿侧伴在千辐法轮的两边,这是佛教寺庙的标志性徽相–‘祥麟法轮’。
双鹿侧伴金轮是佛教的徽相,代表着佛陀在瓦拉纳西(今印度北方邦东南部)附近的斯里那他—鹿野苑(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第一次传法。这次传法也被称作“初转法轮”。
当时,佛陀向五位比丘宣讲“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和“八正道”(即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的教义。作为佛陀教义的象征,镀金立体的祥麟法轮徽相在传统上,置于寺院和庙宇屋顶的前面,它所散发的光芒象征着佛法。这个徽相同样出现在神圣坛城宫的四个门道上。
祥麟法轮徽相的起源可能早于佛教的出现,因为,从古印度河文明(公元前2500年)遗址出土的泥印上就已经发现了轮的徽相和侧伴湿婆兽主的双鹿图案。这些古印可能构成了早期湿婆教与佛陀首批弟子之间的联系。
佛陀在菩提迦耶(佛教四大圣地之一)得道后,返回斯里那他的鹿野苑,并在那里首次传道。该地可能是湿婆兽主(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前身是兽主)的一个神圣丛林,湿婆派(印度教三大派之一。主要崇拜毁灭之神湿婆。该派视牛为神圣,宣称教徒只有膜拜湿婆,才能使灵魂消除污秽,获得最后解脱)的瑜伽师们均居于此地,并在这里修持。
斯里那他位于‘光之城’的喀沙古城(今瓦拉纳西)的附近。就湿婆信众而言,这个地方同样神圣。由于在斯里那他修建了巨塔和佛学院,因此,早期佛教徒可能也接受了双鹿侧伴湿婆的偶像形象,只是用佛教的金轮替换了中间的湿婆像。
随后,祥麟法轮的图案超过了早期湿婆教的图案,终成为佛陀教义的权威性标识。人们认为,在佛陀被火化的拘尸那迦(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佛学院的门道旁的娑罗双树(佛教圣树之一)之间还有一个火葬堆。很有可能,与佛陀一生重大事件有关的圣地都陈列着纪念这些事件的独特徽相,但祥麟法轮徽相最终成了佛教寺院的永久标志。佛教的教义在寺院里可以得到传承,金轮也是不停歇地旋转。
双鹿平和、顺从地默跪在金轮两侧,公鹿在右,母鹿在左。有时,公鹿被画成独角的犀角鹿和犀牛。鹿的温厚、优雅,体现了真正的佛教托钵僧的素养。
金轮,梵文chakra,藏文vkhor-lo;轮是古印度时太阳的象征,象征着统治、保护和创生。作为太阳的象征,它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遗址出土的泥印章上。‘轮’是吠陀时代(是指哈拉巴文化衰亡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并将这一时段的史料保留在《吠陀》及解释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以及两部史诗,称为吠陀时代)保护神-毗湿奴(印度教三相神之一)的主要器物。喷焰六辐金轮代表宇宙万象之轮。它代表着运动、持续性和变化,宛如天界圆形天体一样永远旋转向前。作为一种武器,无轮圈的轮有六个、八个、十个、十二个或十八个利尖的刃片,能够像轮那样旋转或在绳下摆动。
佛教把轮视为“转轮王”(即宇宙王或帝王)的主要标识,认为此‘轮’就是佛陀教义中的金轮。金轮的藏文词汇“chos-kyi-ykhor-lo”的字面含义是“转法轮”或精神的变化。轮的快速转动代表佛陀教义揭示的迅速的精神转变。与转轮王旋转的武器相比,轮能断灭一切“障”和“惑”。佛陀在斯里那他—鹿野苑的初次传道被称作“初转法轮”。在鹿野苑,佛陀阐述了“四圣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和“八正道”(即达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八种方法和途径)。后来,佛陀又在贾吉尔和沙拉瓦斯蒂举行了两次重要的传法活动,这两次传法分别被称作“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
轮由轮毂、轮辐和轮圈三部分组成,象征着佛教教义以伦理、智慧和禅定为依据。中心轮毂代表着伦理规范,它位于中心,使人心平稳笃定。尖利的轮辐代表智慧和觉识,可以断灭痴愚。轮圈代表着冥想禅定。环围轮的轮圈驱动轮的转动。千辐金轮像太阳的光芒一样散射,代表着佛陀上千次的传法活动和教法。八辐金轮象征着佛陀的“八正道”,也象征着这些教法传播八方。
鹿,梵文mriga,藏文sha-ba。在有善相神的风景画中常常画有鹿。此时,它们代表自然的和谐和神之净土的无畏,还代表着佛陀在斯里那他—鹿野苑的‘初转法轮’。鹿还象征着断灭,因为它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连续过夜。雄鹿也可被画成独角鹿。在中国内地,鹿象征着长寿,也是唯一能够确定灵芝位置的动物,因此备受尊崇。在藏地的绘画艺术中,鹿常常是雌雄成双成对的出现,则代表着和谐、幸福和忠诚。
吉祥轮被画成用纯黄金制成,黄金采自“南瞻部洲”的瞻部河。吉祥轮在传统上被画成由八个金刚杵形状的轮辐构成,中心轮毂上有三个或四个旋转的“喜旋”,其旋转方向与中国汉地的阴阳符相同。如果中心轮毂上有三个旋,它们代表佛、法、僧“三宝”和战胜痴、贪、嗔“三毒”的胜利。如果有四个旋,那么,其颜色通常与四大方位及四大要素相符,象征着以“四圣谛”为依据的佛陀教法。轮圈可能被画成一个简单的圆圈,常画有朝向八大方向的圆形金色小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