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之噶当派

970

噶当派,藏文bkav-gdams-pa,是藏传佛教的派别之一。‘’,意为‘佛语’;‘’,意为‘教授’或‘教诫’;‘噶当’合称是一切佛语(经、律、论三藏)都是对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指导。

此图是18世纪,勉萨风格,噶当派三祖师唐卡。居中一副是阿底峡大师唐卡。右侧是俄·勒巴喜饶上师,左侧是绛曲沃上师。

藏传佛教后弘期(朗达玛灭佛后,分别从青海和阿里两路传入卫藏地区,史称上、下路弘传)的初期,学法僧人中,重密法的修行者则轻视显教,注重师承关系传承者则轻视经论,注重戒律修行者则反对密法;也导致教法修行次第的混乱,显密分歧分外严重。

此图是18世纪,西藏风格,益希微唐卡,现收藏于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益希微头戴宝冠,身着国王装,右脚踏莲花,右舒式坐在菩提树下的宝座上,左上方示现的是他的上师阿底峡,右上方示现的是他的修行本尊空行母,右下方绘制了六臂白勇保护法。
此图是18世纪,勉萨风格,阿底峡唐卡。阿底峡居中,头戴红色僧帽,面庞丰圆,面容俊逸,目视前方,面带微笑,身着圆领式通肩长衫,外着红色团花纹饰袈裟,袈裟衣褶层叠。双手当胸结说法印,跏趺坐在宝座上。主尊身后置有宝箧、菩提塔。法座前供奉了宝镜、琴、水果、绫罗、盈满香料的海螺。四周描绘的是阿底峡大师一生在藏地弘法的事迹。

在公元十一世纪的中期,阿里王益希微(亦称益沃希朗达玛的后代,亦是上路弘法的奠基人迎请古印度僧人阿底峡大师(西藏复兴佛教的第一位重要人物入藏弘法,阿底峡大师著《菩提道灯论》(噶当派的一部论著),阐明了显密教义:不相违背和修行应遵循的次第。仲敦巴(噶当派的创始人阿底峡为师,学到显密等各种教法,并与阿底峡大师一起在卫藏的各地传法。阿底峡大师圆寂后,门徒多数依止仲敦巴大师修行。

此图是中国拉萨,热振寺。

在宋代,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仲敦巴热振寺(噶当派的第一座寺院,现在是格鲁派的寺院作为根本道场,后世也将这一年作为噶当派的开创之年。仲敦巴大师圆寂后,他的三大弟子又分别传法,形成了「教典教授教诫」三个支派。

此图是18世纪,噶当派祖师唐卡。

教典派系由博多瓦大师所传,主要以阿底峡大师的一切经论,都是成佛的方便;一切教典都是修行依据的思想为主旨,主讲经论是‘噶当七论’,即《菩提道灯论》、《大乘经庄严论》、《菩萨地》、《集菩萨学论》、《人菩提行论》、《本生论》、《集法句经》。

此图是17世纪,京俄巴·粗赤拔铜鎏金造像。上师居中,头戴法帽,面庞圆润,双目平视,嘴唇紧抿,充分展现了上师入定的空灵境界。上师身着交领式坎肩,外披袒右式袈裟,右手当胸结说法印,左手置于脐前持经书,跏趺坐在双层卡垫上。

教授派系由京俄巴·粗赤拔大师所传,主要以阿底峡大师的《菩提道灯论》中‘三士道次第’(学佛的次第分为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及上士道)见行双云为主旨,以‘四谛’(即苦、集、灭、道谛)、‘缘起’(即佛教教术语,一切有为法都是因各种因缘而成,此理即为缘起)、‘二谛’(即真、俗谛)的教授阐明‘无我义’的‘正见’,依一切大乘经典,别依(别以一经为所依,称别依)《华严经》、龙树菩萨的《宝鬘论》、寂天论师的《集学论》、《入学论》等修「自他相换」(是修持菩提心的一种胜妙窍诀,在大乘佛教中极为重要)的大菩提心教授。

此图是18世纪,西藏风格,仲敦巴唐卡,现收藏于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院。仲敦巴居士相,长发披肩,身着交领式居士服,右手抚右膝,左手当胸结说法印,执一株齐肩的乌波罗花,僧氅盖住双腿,跏趺坐在菩提树下的宝座上。左上方示现的是他的上师阿底峡,右上方示现的是他的修行本尊不动金刚;右下方绘制了勇保护法。唐卡的背景是热振寺。

教诫派系由普穷瓦大师(公元1031年-公元1106年)所传,以‘恒住五念’的教授为主旨,以‘十六明点’的修法为「心要法门」,从戒律到金刚乘,都能在一座寺院中一起修行。

此图是中国清代,释迦牟尼唐卡。
此图是18世纪,藏东风格,观音菩萨唐卡。

噶当派所尊崇的本尊是: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绿度母不动明王,这四尊又与三藏教法,合称为‘噶当七宝’。

此图是噶知风格,绿度母唐卡。
此图是18-19世纪,不丹风格,不动明王双身相唐卡。
此图是14世纪,噶当派佛塔,铜质。

噶当派的教法传播甚广,藏地的其他教派也深受噶当派的影响。公元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主要依噶当派的教义创建格鲁派,又称‘新噶当派’,后来噶当派并入格鲁派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