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萧衍

683

萧衍,字叔达,公元464年-公元549年(生卒年),南陵(今江苏常州)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开国皇帝,谥号“武帝”,庙号“高祖”,他是推动用佛教「立身治国」的皇帝,又被称为“皇帝菩萨”。

此图是萧衍画像。

萧衍博学多才,雅好诗赋,善于书法,在南齐时期,以文学游走于竟陵王-萧子良的门下,他是“竟陵八友”之一。

此图是东魏、西魏与南梁对峙图。

萧衍原是崇奉道教,在天监三年(公元504年)下诏“捨事道法”,皈依佛门,他贬儒、道是“世间之善”,颂扬佛教能让众生脱离三界之苦。

天监十八年(公元519年),萧衍从释慧约受菩萨戒,包括王室子弟、内宫后妃的受戒者,共计四万八千人。

此图是公元562年时,南北朝的分割图。

从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到中大同二年(公元547年),萧衍在同泰寺(被大火焚烧,后世在遗址上重建,今为江苏南京的鸡鸣寺)捨身四次,为佛寺敛财四万亿钱(约二万两白银),他本人断肉断酒,持律戒色,朝夕礼佛,崇拜僧侣,兴建寺院、佛像。

据史料记载,仅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就有寺院五百座,南梁境内寺院,共计二千八百四十六所。

此图是北魏造像。

由于佛教义学发达,萧衍提倡“涅槃学、成实学、般若学、三论学”,大小乘空宗占主导的地位。为了普及佛教知识,萧衍还令僧人撰写《众经要钞》、《经律异相》等。表面是阐扬佛教的趋向,实则是在巩固儒家思想的宗法伦理,即魏晋时期遵循的“以孝治国”。

此图是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序图。

在南宋、齐两代共计82年,宗族自相残杀就有64人。因为时局的动乱,儒家思想的衰落,使得百姓逐渐靠近佛教。梁武帝崇佛,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免宗族的自残。

从东晋时期,有僧尼2万;南宋、齐时期,有僧尼3万;到了南梁时期,僧尼达到8万。

北魏的佛教经过太武帝禁佛后,到了文成帝再次达到鼎盛期。南梁对应的是北魏末期。

此图是北齐造像。

萧衍对中国佛教的突出贡献:是将中国传统的心性论、灵魂不灭论与佛教的涅槃佛性学说相结合,而他本人属于涅槃学派,主张“神明成佛”,“神明”即指永恒不灭的精神实体,它是众生成佛的内在根据,“神明”即指佛性。

此图是达摩祖师与梁武帝对话图。

南北朝时期,禅宗祖师-菩提达摩曾来到中国,他与梁武帝有过一席会谈。

萧衍撰写《孝思赋》,表明建大爱敬寺、大智度寺,是为了自己的父母,他还发动对“神灭论”的围攻,提倡“神明成佛”论,认为祖宗崇拜是宗教基石,他也极为看重「因果报应」,下令制定僧侣断酒肉。同时,他还动用佛教的「多神论」用来护国。

宝唱奉敕撰写《众经护国鬼神名景》、《众经拥护国土诸龙王名录》等,是为了“上资三宝,中赖四天,下借神龙,幽灵叶赞”,用来安国立民。萧衍所撰的《众经忏悔灭罪法》,后来发展为《梁皇忏》,对后世颇具影响,他积极推动佛教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这对王朝的政治管理,也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与影响。

萧衍在位,共计48年,他维护了当时社会的稳定。有认为,这一成就与他积极推动佛教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他死于“侯景之乱”,也有认为,这是奉佛至于昏聩的结果。

此图是天监二年,敦煌写经,萧衍书写「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此经首存尾残。

萧衍的主要著作有《立神明成佛义记》、《敕答臣下神灭论》、《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大品注解》、《发般若经题论义并回答》等。

此图相传是萧绎绘制的《职贡图》,从右到左分别是:滑/嚈哒人,波斯,百济,龟兹,倭(日本),狼牙脩,邓至,周古柯,呵跋檀,胡蜜丹,巴伊提,且末,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古代中国,职贡图是用来记载周边国家进贡时各进贡者的特点。

今天,在汉地的僧人饮食中看不到荤腥,这一独特的现象就源自一千多年前,梁武帝提倡的「吃素理念」,他为了修养心性,撰写了《断酒肉文》,下诏给所有的佛教徒,在他不断的推行下,逐步演变为汉地僧人吃素的独特传统,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已经演化为当今在社会各阶层中流行的「素食文化」。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