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行
2021年11月1日
601
朱士行,公元203年~公元282年(生卒年),法号八戒,中国魏晋时期僧人,他是中国佛教史第一个西行求法的汉人,也是第一个依戒出家的比丘。
据《出三藏记集》卷七、卷一三、《高僧传》卷四等记载,朱士行是颖川(今河南禹县)人,他在白马寺登坛受戒,成为汉家第一个受戒的僧人,他在白马寺度过了十年的时光。
公元260年,朱士行一行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西出玉门关,进入戈壁,他们要前往西域的于阗(今新疆和田)。
从公元前260年开始,佛经由天竺僧人带入西域,并在这里绚丽绽放,逐渐西域成了佛教的第二故乡,也是当时佛法最为兴盛的地区。西域作为丝绸之路的中枢,不仅是东西方商贸往来的盛地,使得中西文化在此交流与汇聚。
魏晋时期,佛教在西域兴盛,成为西域各国的社会信仰,在于阗国的国都,每年都会举行一场盛大的法会,参加法会的除了僧尼徒众、于阗的王公贵族、市井百姓,还有来自中原和周边各国的商人。
于阗国的都城,正是朱士行的目的地,他除了能够参加法会,还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使命,就是他必须要在这里找到真正的梵本佛经,并将它们带回中原。
当时,只有在西域,才能找寻代表佛法真谛的经书。
公元282年,白马寺迎回了中原僧人们梦寐以求的《大品般若经》,这部六十万字的「般若经」,是朱士行亲手抄写完成的,他的弟子弗如檀(法饶)遵循他的嘱托,将经书送回中原,而他自己则因为年迈,没能踏上归程。
中国佛教的发展,就是对西来佛经的经典教义,不断翻译、不断理解、不断发展,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三者的基础是什么?基础就是我们能够从西方求来更多的佛教经典。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佛教也一路东行,渐渐延伸到中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