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

537

南传佛教是指传入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佛教,因为它是从印度向南传来,所以称为“南传佛教”,又称为“南传上座部”。南传佛教是指传入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佛教,因为它是从印度向南传来,所以称为“南传佛教”,又称为“南传上座部”。

初期佛教这里回顾部派佛教这里回顾时,形成了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别。南传佛教徒认为他们一直属于上座部系统,但有学者认为原有的部派佛教根本上座部派别早已灭绝,而现在流传下来的上座部佛教,实际上则属于上座部系的法藏部南派,并不是早期的根本上座部佛教。初期佛教这里回顾到部派佛教这里回顾时,形成了上座部、大众部两大派别。南传佛教徒认为他们一直属于上座部系统,但有学者认为原有的部派佛教根本上座部派别早已灭绝,而现在流传下来的上座部佛教,实际上则属于上座部系的法藏部南派,并不是早期的根本上座部佛教。

公元前3世纪,佛教从南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后来又传到泰国、老挝、柬埔寨,逐渐形成了南传佛教系统

南传佛教按各国的民族划分,包括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佛教、缅甸的缅族和孟族等族的佛教、泰国的暹(xiān)罗佛教、柬埔寨的高棉族佛教、老挝的佛教、越南的高棉族佛教,以及中国云南的傣族佛教,此外在布朗族、阿昌族和部分佤族以及其他民族中也有一些信徒。

据《大史》、《岛史》记载,佛陀涅槃二百年后,阿育王派遣其子摩哂(shěn)等七比丘,渡海前往愣伽岛(今斯里兰卡)传教,并受到当地国王的礼遇,建造了大寺为中心的上座部佛教僧团。接着,摩哂陀的姐姐也来到了岛上,并建立了比丘尼团,自此,上座部佛教开始传播。公元前3世纪,佛教从南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缅甸,后来又传到泰国、老挝、柬埔寨,逐渐形成了南传佛教系统

此图是缅甸蒲甘,阿难陀寺。此图是缅甸蒲甘,阿难陀寺。

公元11世纪,缅甸蒲甘王朝的阿努罗陀王统一了上下缅甸,从斯里兰卡引进上座部佛教,最后成为国教。公元11世纪,缅甸蒲甘王朝的阿努罗陀王统一了上下缅甸,从斯里兰卡引进上座部佛教,最后成为国教。

此图是泰国,玉佛寺。此图是泰国,玉佛寺。

公元13世纪,缅甸上座部佛教开始传入泰国-素可泰王朝。随后,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又传入,最后在统治阶级的扶持下,佛教在泰国占据了统治地位,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僧伽制度和以僧王为首从中央到地方的僧官体制。公元13世纪,缅甸上座部佛教开始传入泰国-素可泰王朝。随后,斯里兰卡的上座部佛教又传入,最后在统治阶级的扶持下,佛教在泰国占据了统治地位,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僧伽制度和以僧王为首从中央到地方的僧官体制。

此图是柬埔寨,吴哥窟。此图是柬埔寨,吴哥窟。

公元14世纪,泰国的上座部佛教开始传入柬埔寨,柬埔寨成了清一色的上座部佛教国家,同时,柬埔寨的上座部佛教又传入老挝。公元14世纪,泰国的上座部佛教开始传入柬埔寨,柬埔寨成了清一色的上座部佛教国家,同时,柬埔寨的上座部佛教又传入老挝。

此图是老挝,玉佛寺。此图是老挝,玉佛寺。

公元12世纪,泰国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随后,缅甸佛教也传入到云南德宏地区。

上座部佛教进入了一个鼎盛时代,目前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是南传佛教的三大主力。公元12世纪,泰国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随后,缅甸佛教也传入到云南德宏地区。

巴利文大藏经是南传佛教通行的经典,又称《巴利三藏》,它的分类和排列顺序与北传佛教完全不同,主要分为律藏、经藏、论藏、藏外佛典四大部分;律藏有分别部(戒条、仪式)、犍度(杂事、记述佛教结集和受戒仪式)和附录三部分;经藏有《长部》(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部》(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杂部》(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增支部》(相当于汉译《增一阿含经》)和《小部》五部分;论藏有《法藏论》、《分别论》、《界论》、《双论》、《法趣论》、《人施设论》和《论事》七部根本典籍;藏外典籍包括了著名僧人学者的注疏,及斯里兰卡的编年史、史诗、佛教论著、经义等著作。巴利文大藏经是南传佛教通行的经典,又称《巴利三藏》,它的分类和排列顺序与北传佛教完全不同,主要分为律藏、经藏、论藏、藏外佛典四大部分;律藏有分别部(戒条、仪式)、犍度(杂事、记述佛教结集和受戒仪式)和附录三部分;经藏有《长部》(相当于汉译《长阿含经》)、《中部》(相当于汉译《中阿含经》)、《杂部》(相当于汉译《杂阿含经》)、《增支部》(相当于汉译《增一阿含经》)和《小部》五部分;论藏有《法藏论》、《分别论》、《界论》、《双论》、《法趣论》、《人施设论》和《论事》七部根本典籍;藏外典籍包括了著名僧人学者的注疏,及斯里兰卡的编年史、史诗、佛教论著、经义等著作。

此图是《巴利大藏经》选段。
“世尊!我闻跋耆人未制立之[国法],不[轻易]制立,已制立者,不[轻易]废弃,尊崇实践往昔跋耆人所制立之[国]法。”此图是《巴利大藏经》选段。“世尊!我闻跋耆人未制立之[国法],不[轻易]制立,已制立者,不[轻易]废弃,尊崇实践往昔跋耆人所制立之[国]法。”

《清净道论》是南传佛教最有名的典籍,被称为三藏和注疏的精要,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是僧人的必读书。《法句经》的影响最大,信徒都能背诵。《清净道论》是南传佛教最有名的典籍,被称为三藏和注疏的精要,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是僧人的必读书。《法句经》的影响最大,信徒都能背诵。

此图是斯里兰卡,阿华卡纳佛像。

据记载,公元前29年,在斯里兰卡的阿卢寺举行了第四次结集这里回顾, 公元1871年,缅甸敏东王举行了第五次结集这里回顾,所有经典被镌刻在七百二十九块白色大理石板上,陈放在曼德勒城内的鸠沙陶陀寺内。在1954年,缅甸政府组织了第六次结集这里回顾,所有经典均用现代技术印刷,出版后分发世界各国图书馆收藏。据记载,公元前29年,在斯里兰卡的阿卢寺举行了第四次结集这里回顾, 公元1871年,缅甸敏东王举行了第五次结集这里回顾,所有经典被镌刻在七百二十九块白色大理石板上,陈放在曼德勒城内的鸠沙陶陀寺内。在1954年,缅甸政府组织了第六次结集这里回顾,所有经典均用现代技术印刷,出版后分发世界各国图书馆收藏。

南传佛教的教义和实施,比较接近晚期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时期的特点,受大乘佛教的影响很小。

在教义上,南传佛教继承部派佛教的主张,认为精神与物质是各自独立存在,作为物质现象的“”,是不定性的、有生住异灭的变化;作为精神现象的“”,有缠结、有流出、有苦乐烦恼与人接触后有反应;“色”与“心”不发生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发生作用,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沟通了人与外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在联系方法上,南传佛教主张“分别说”,即把一事物进行析解,从各个角度来论证和解说,以达到“”的目的。

在宗教境界和目的方面,南传佛教主张“不共说”,以释迦牟尼佛为唯一的佛,一般人修行的最高果位是阿罗汉这里回顾南传佛教的教义和实施,比较接近晚期原始佛教与部派佛教时期的特点,受大乘佛教的影响很小。

此图是13世纪,泰国风格,佛陀Maravijaya attitude(即魔罗扰乱)姿势。此图是13世纪,泰国风格,佛陀Maravijaya attitude(即魔罗扰乱)姿势。

南传佛教最有特色的是禅定理论,它把戒、定、慧三学组成了禅宗体系,“戒教为首”、“定教为中”、“慧教为上及最后”,三者是前后递进的关系。修禅者以客观存在的对象,作为禅定作意的中心,称“遍作相”,在此基础上摄取客观对象反映到心(大脑)中,所形成的影相(又称取相),以后进一步在影相的基础上,在心中又进一步的集中和凝聚,称“安止修习”,从而达到对人生的体认和解脱境界。

在修习过程中,南传佛教分析出89种或121种心理活动变化(即心)和14种心理活动过程(即行相),这在心理学说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具有完整体系的心理学说。南传佛教最有特色的是禅定理论,它把戒、定、慧三学组成了禅宗体系,“戒教为首”、“定教为中”、“慧教为上及最后”,三者是前后递进的关系。修禅者以客观存在的对象,作为禅定作意的中心,称“遍作相”,在此基础上摄取客观对象反映到心(大脑)中,所形成的影相(又称取相),以后进一步在影相的基础上,在心中又进一步的集中和凝聚,称“安止修习”,从而达到对人生的体认和解脱境界。

此图是老挝风格,目支邻陀替佛陀遮挡暴雨造像。

南传上座部主要分为山居派村居派两类,大寺派在斯里兰卡出现后,随后又出现了无畏山寺派祇多林派,近代还出现了暹罗派、阿摩罗普罗派罗曼那派。缅甸有善法派、瑞琴派、门派、大门派、根门派、西河门派、竹林派、捏顿派、目古多派、摩诃英派等,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有法宗派和大宗派。云南上座部有润派、摆庄派、多列派、左抵派四大派,后来这些派别还衍生出各种小派别,充分说明了南传佛教的多样化和民族化特征。南传上座部主要分为山居派和村居派两类,大寺派在斯里兰卡出现后,随后又出现了无畏山寺派和祇多林派,近代还出现了暹罗派、阿摩罗普罗派和罗曼那派。缅甸有善法派、瑞琴派、门派、大门派、根门派、西河门派、竹林派、捏顿派、目古多派、摩诃英派等,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国有法宗派和大宗派。云南上座部有润派、摆庄派、多列派、左抵派四大派,后来这些派别还衍生出各种小派别,充分说明了南传佛教的多样化和民族化特征。

南传佛教的各派在理论上没有区别,差别主要表现在持戒的态度和组织系统方面,有的派别要求持戒很严,有的稍微宽松;有的属于上层社会信徒,有的在下层信众中流传;有些僧伽组织严密,有些国家立有与世俗制度相同的僧官制度,僧人的社会地位很高,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要跪拜。僧人不用劳作,每天接受人们的供养,所需的生活资料都由信徒提供。在过去,僧人还担任了教育的工作,负责向人们教授知识。南传佛教的各派在理论上没有区别,差别主要表现在持戒的态度和组织系统方面,有的派别要求持戒很严,有的稍微宽松;有的属于上层社会信徒,有的在下层信众中流传;有些僧伽组织严密,有些国家立有与世俗制度相同的僧官制度,僧人的社会地位很高,上至国王下至百姓,都要跪拜。僧人不用劳作,每天接受人们的供养,所需的生活资料都由信徒提供。在过去,僧人还担任了教育的工作,负责向人们教授知识。

南传佛教僧人比丘持227戒,沙弥守10戒,在寺院工作的人员需遵守10戒。有的僧人持戒要求极严,严格执行“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和不蓄金银的古规。南传佛教国家还流行男子一生至少必须出家一次的传统风俗。现在的南传佛教没有比丘尼,但有安居寺院的白衣女。南传佛教僧人比丘持227戒,沙弥守10戒,在寺院工作的人员需遵守10戒。有的僧人持戒要求极严,严格执行“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和不蓄金银的古规。南传佛教国家还流行男子一生至少必须出家一次的传统风俗。现在的南传佛教没有比丘尼,但有安居寺院的白衣女。

寺院是国家的宗教圣地、教育基地和百姓聚会的场所。寺内主供佛陀像。佛塔建筑也非常普遍,大多为倒钵式佛塔,塔上缀满各种金银玛瑙。寺院是国家的宗教圣地、教育基地和百姓聚会的场所。寺内主供佛陀像。佛塔建筑也非常普遍,大多为倒钵式佛塔,塔上缀满各种金银玛瑙。

116 Sanghamitta and the Bodhi Tree, Kelaniya Raja Maha Vihara

信徒还崇拜菩提树,大寺的菩提树也是南传佛教最重要的崇拜对象。

佛寺内还画有壁画,内容大多是佛本生故事,宣扬善恶报应的思想,佛教文学大多也与此有关。信徒还崇拜菩提树,大寺的菩提树也是南传佛教最重要的崇拜对象。

在长期的发展与流传过程中,南传佛教还与当地的原始宗教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南传佛教最重要的节日是吠舍佉节,专门用来庆祝佛陀的诞生、成道、涅槃。其他各国还有重要的节日,比如泰国的三宝节、浴佛节、万佛节、换僧衣节;缅甸的暖佛节、灯节;斯里兰卡的佛牙节、转法轮节、普桑节;老挝的塔銮节;中国云南傣族的泼水节、雨安居节、豪干节等。在长期的发展与流传过程中,南传佛教还与当地的原始宗教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交流早有记载。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交流早有记载。

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法显这里回顾曾在斯里兰卡停留一年,在《法显传》中记载了岛国佛教的隆盛情况。公元5世纪,中国僧人法显这里回顾曾在斯里兰卡停留一年,在《法显传》中记载了岛国佛教的隆盛情况。

公元6世纪初,扶南僧人僧伽婆罗来华,在建业(今南京)译出了南传佛教经典-《解脱道论》,此书被认为是《清净道论》的异译本。

公元7世纪,中国僧人义净从印度尼西亚诸岛带回大批佛典,回国后译出了南传佛教戒本-《善见毗婆沙律》。

公元8世纪,斯里兰卡僧人不空在中国弘传密法。公元6世纪初,扶南僧人僧伽婆罗来华,在建业(今南京)译出了南传佛教经典-《解脱道论》,此书被认为是《清净道论》的异译本。

公元13世纪(中国元朝),周达观随使团出访曾到达了真腊国(即柬埔寨,记载了该国“奉佛谨严,日用番女三百余人舞佛献饭”的情况。

清光绪21年(公元1895年),斯里兰卡僧人达磨波罗来华,与中国著名居士杨仁山相约复兴佛教。

20世纪50年代以后,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的交流,又加强了联系。公元13世纪(中国元朝),周达观随使团出访曾到达了真腊国(即柬埔寨,记载了该国“奉佛谨严,日用番女三百余人舞佛献饭”的情况。

中国北京云居寺佛牙法门寺佛舍利,都曾先后送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展出,受到信徒的热烈瞻拜。中国僧人到各国留学、组织访问,各国僧人来华参观,一批南传佛教的经典相继被译出,佛教文化的交流蓬勃开展。

此外,南传佛教国家与北传佛教国家-日本、韩国的交流,也非常频繁,各国互派留学僧,研究成果也在不断的涌出。中国北京云居寺佛牙法门寺佛舍利,都曾先后送到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展出,受到信徒的热烈瞻拜。中国僧人到各国留学、组织访问,各国僧人来华参观,一批南传佛教的经典相继被译出,佛教文化的交流蓬勃开展。

子乌
  • 子乌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