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子理惑论》真伪辨

384

《牟子理惑论》真伪辨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事,近代学者就《牟子理惑论》的作者问题来展开论争,《牟子理惑论》旧题记为牟子撰,使得历代都以为牟子就是三国时期的牟融。

牟子,东汉末苍梧郡(今广西梧州)人,名不详;在《弘明集》卷一记载为“牟子博”,后世以此都认为是牟融。

在《理惑论·序传》记载,牟子原是一位儒者,博读经传,也读道家仙术,他认为这是虚诞且不可信的。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天下大乱,牟子携母一同南逃到交趾(今越南北部),后来他又回到故乡娶妻,太守请他出任佐使,他不愿意;刺史又请他出任州史,他还是不愿意;他以为“方世扰扰,非显已之秋”,致心于佛教,兼研《老子》,“世俗之徒多非之者,以为背《五经》而向异道”,随后他作出《理惑论》来答辩,其中广引《老子》及儒家经书,论证出佛教与道家、儒家的共同观点,以驳斥排佛的言论。

此图是中国清代,《对牛弹琴图轴》以《理惑论》中对牛弹琴为题创作的墨笔画,由石涛绘制,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理惑论》全书以问答体格式,主要围绕佛教与儒家的“剃发出家与行孝之争”、“不婚无嗣与礼教之争”、“神灭与神不灭之争”,驳斥了儒家思想对佛教的偏见与诘问,体现了佛教初传中国时的思想面貌,此论也被认为是了解佛教初传中国的情况,研究中国佛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文献。

《理惑论》最早见于南北朝刘宋、南齐时人陆澄所著的《法论》,称为《牟子》,引用了“汉明帝遣使求法”的故事;今《法论》已失传,但在齐梁僧人僧佑编纂《出三藏记集》中留下了目录,僧祐在《弘明集》中收入了《理惑论》全文,这是迄今可查的、最早的全文记载。

另外,在《隋书·经籍志·子部儒家类》目录有《牟子》2卷,《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牟子》,南梁时的《世说新语》引用了《牟子》正文内容1则,在唐代《北山录》中称《理惑论》原名为《治惑》,后来为了避唐高宗李治的名讳,而改称为《理惑论》,但此版本与原版本已大不同。

明末时期,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对《牟子理惑论》的真伪就提出了疑问,认为撰此论的牟子不是牟融,应该是后汉人所作,所以判断此论是伪书。

后清时期,孙星衍编《平津馆丛书》,收入了此论,他的学生洪颐煊为还作了序,也认为牟子不是牟融。

此图是汤用彤先生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p74~75。

在近代,中外学者对此书真伪的论争也十分热烈。

日本学者山内晋卿、福井康顺认为是真作,常盘大定和松本文三郎认为是伪作。

在法国,马司帛洛认为是伪书,伯希和认为是真作。

在中国,梁启超认为是“两晋六朝乡曲人不善属文者”所作,周叔迦、胡适、余嘉锡、汤用彤等认为是真作。

周一良主张此书可能是道家著作,后来经佛教徒窜改,才变成宣扬佛法的书。

吕澂认为此书是伪书,具体出版时间大约是在晋宋时期之间。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