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竖)三世佛之未来佛

1766

“三世佛”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佛的合称。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之佛多如恒河沙数。“三世佛”有竖三世佛与横三世佛之分。竖三世佛是:过去佛“燃灯佛”(过去佛有多家说法,不过寺院塑像特指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现代唐卡,华锐派风格,画师更登加木措,三世佛唐卡。释迦牟尼佛居中,佛陀的右侧是弥勒佛,佛陀的左侧是燃灯佛。三佛的身形,发髻,面相基本相同,三位佛双手所结法印的不同。弥勒佛头顶正中绘有一个小佛塔。佛塔代表佛的“意”(法身)并存有他的灵骨,弥勒佛继承了佛陀的宏愿,弥勒佛双手当胸结说法印,跏趺坐于五色莲花月轮上。释迦牟尼佛居中,右手结触地印,左手放在膝上结禅定印托僧钵,跏趺坐于五色莲花月轮上。燃灯佛右手当胸结法轮印,左手放在膝前结禅定印托僧钵,跏趺坐于五色莲花月轮上。

弥勒 梵文maitreya,亦译“弥帝隶”,“弥勒”为姓,意为慈氏,名为“阿逸多”,意为无能胜。大乘佛教称“阿逸多菩萨”,也是密宗八大菩萨之一。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唐朝中期,弥勒居中坐,身着通肩袈裟椅坐在佛座上,两侧是胁侍菩萨,身后有天龙八部护法。

据《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等记载:“弥勒,出生于南印度波罗捺国劫波利村的贵族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弥勒追随释迦牟尼佛出家,并成为佛陀的弟子,弥勒先于佛陀入灭。弥勒上生兜率天内院中,“兜率天”是菩萨住的地方,即修菩萨道已达最高境界而等,下生人间成佛的菩萨,弥勒的装束多半是菩萨装。在佛陀涅槃后,弥勒下生华林园,开三番法会(称“龙华三会”)、超度世人,成道成佛,弥勒的装束多是佛装,表现弥勒接替释迦牟尼佛的身份驾临人间。”
弥勒佛,未来佛,藏语称“强巴”,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神,即贤劫千佛中的第五尊佛,常被尊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

西藏拉萨,格鲁派寺院的强巴拉康主殿供奉的强巴佛

在中国,弥勒信仰开始于南北朝。据《高僧传》卷五载:“道安大师(公元314年-385年)与弟子法遇、道愿、昙戒等八人常在弥勒像前“立誓愿生兜率”。
同时,信仰弥勒“未来下生”、“愿随弥勒闻法成佛”、建设人间乐土的追随者有很多。
北凉的沮渠政权(公元401年-439年)留有《沮渠安周造寺碑》,上载凉州王沮渠安周于高昌建寺供弥勒,以“未来佛”自居。
在南北朝的净土信仰中,“弥勒信仰”远超过“弥陀信仰”。不过,经由北魏昙鸾(公元476年-542年)改造“弥陀净土”思想为“中国净土”学说,再由唐朝道绰、善导的完善与弘扬,“弥陀信仰”终于在唐朝成为“净土宗”并风靡天下。
随后,“弥勒信仰”影响力逐步减少,但它仍然是中国净土信仰中一个重要的支派,如唐朝的玄奘、窥基,弘扬“上生兜率”信仰,也成为“法相宗”的传统。
民间宗教受弥勒信仰的影响尤深,南宋至清朝的白莲教、八卦教、混元教等,均以“弥勒出世”为其教义内容,民间多利用它成为秘密结社及各种政治活动的幌子。
日本、韩国的弥勒信仰也盛行很久。

犍陀罗时期弥勒菩萨站立像

从北宋时期,开始以“大肚弥勒”取代“天冠弥勒”。“大肚弥勒“原型是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他形体肥胖,笑口常开,传说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后人都把它以“弥勒佛”供养。
近现代的佛寺天王殿中主尊,也都供奉“大肚弥勒”,常在它的身边塑像两个以至五六个胖童与之嬉戏,极受求子嗣妇女们的崇奉,于是又有了“送子弥勒”的称号。

汉地信奉大肚弥勒,中国画
犍陀罗时期的弥勒菩萨造像

汉传佛寺中的弥勒形象有两种:一作佛像,为三士佛中的未来佛,安置于大雄宝殿;另一种为菩萨装,常戴天冠,多单独供奉。
在北京京广济寺天王殿、苏州灵岩寺弥勒阁等处,只供奉戴天冠的弥勒佛像。

敦煌出土的绢画,被伯希和盗走。后晋庚子年公元940,彩绢画。弥勒佛说法图:温大眼五兄弟为报“父母之恩”所供养。弥勒佛居中安立画中央,弥勒佛面呈寂静相,双手当胸结说法印,金刚跏趺坐于莲花宝座上。左右胁侍弟子立于身后,四大菩萨环绕于佛身边。

戴天冠弥勒菩萨画像

在密教中,“弥勒”是胎藏界曼荼罗中台九尊之一,位居大日如来东北方;于金刚界曼荼罗则为贤劫十六尊之一。其形象也有很多种说法,据《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大孔雀明王画像坛场仪轨》载,弥勒身呈金色,左手持军持,右手掌向外上扬,作施无畏之势。三昧耶形为瓶或塔,密号“迅疾金刚”。

19世纪,弥勒佛站像唐卡。弥勒佛居中站立,头微微向右倾斜,头戴五叶宝冠,项饰璎珞,上身袒露,下身着华丽薄裙,缯带婉转于肩、臂飘扬,左手当胸执莲茎施说法印,莲花于左肩处托金色八辐法轮,右手自然下垂持水壶。下方绘白度母、绿度母居于左右两角。莲花象征佛教再生、纯洁和免受轮回之苦。莲花的荚果上长出三个芽,主花开在中央,另一边是含苞待放的花苞。开花的三个阶段分别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水壶象征纯洁。八辐法轮象征着佛陀的“八正道”,也象征着这些教法传播四方。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