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法王,明朝三大法王之一

659

大慈法王·释迦益西,原名‘释迦益西’,藏文byams-chen-chos-rje-shakya ye-shes,公元1354年-公元1435年(生卒年),他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僧人,亦是中国明朝册封的三大法王之一。

在《明史》中,将释迦益西称为‘释迦也失’。

此图是中国明代,释迦益西的缂丝唐卡。大慈法王居中,额际高广,脸庞圆腴,相容慈和宁谧,目光下敛,身着僧衣,僧裙,外披袈裟,跏趺坐在宝座上,上方绣汉藏文及印文。
此幅唐卡整体采用缂丝技术织成,在关键的袈裟上以极其少见的金线工艺制作而成,具有明显的三维效果。由于金线工艺的运用,更使得整体观之无比的庄严与奢华,构图繁复华丽,做工十分精湛。

缂丝是一种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通过古老而繁复的“回纬”技法来织造的平纹织物。缂字之意,梁顾野王《玉篇》中释为“织纬也”,故“通经断纬”法,即为缂丝技艺的最大特点。一寸缂丝一寸金,缂丝的高贵,首先因其耗费工时巨大, 需要纯熟的工艺技巧和相当的艺术修养, 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据藏文《大慈法王传》记载,释迦益西是拉萨下游的蔡贡塘人。他自幼出家,后拜宗喀巴尊者为自己的根本上师。

释迦益西勤奋好学,才华过人,宗喀巴大师称他是‘辩才无碍’,亦是宗喀巴尊者的八大弟子之一。

此图是中国清代,青海勉萨风格,宗喀巴五照见唐卡。宗喀巴居中,头戴桃形尖帽,面容祥和。上身内着僧坎,外披袒右式袈裟,双手置于胸前结说法印,两肩饰有宝剑和经书。双腿跏趺坐在莲花宝座上,大师的左右两侧是贾曹杰和克珠杰。画面天界现弥勒菩萨兜率净土,画面地界,克珠杰正在向宗喀巴大师虔诚礼敬。整幅唐卡布局规整,人物排布有序,勾勒繁复细腻,线条婉转灵动。
宗喀巴大师是格鲁派的开创者,在其众多庄严宝像中,一世班禅克珠杰所见宗喀巴大师因缘化现的五种形象最为特殊,这五种形象被后世僧俗尊称为“宗喀巴大师五照见”。

在明-永乐6年(公元1408年)和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即朱棣)先后两次派专使去藏地召请宗喀巴尊者。不过,宗喀巴尊者均以年迈及闭关修法为由,婉辞,后来派释迦益西代为前往。

永乐12年(公元1414年),释迦益西抵达南京,受到明朝廷的盛大欢迎。

释迦益西遵从明成祖的旨,在南京营造寺宇,召募僧众,及举行盛大宗教活动。

此图是中国青海,弘化寺。

明·永乐13年(公元1415年),明成祖册封释迦益西为‘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

明·宣德9年,明宣宗封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慧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与金印,简称‘大慈法王’,藏语为‘绛钦曲结’。

此图是弘化寺内的舍利塔。
此图是大慈法王的血肉舍利。

宣德10年(公元1435年),释迦益西在返藏的途中圆寂,明朝廷下令在青海的卓摩喀建造寺院,赐名‘弘化寺’,以示纪念。在寺内修建了‘至善大慈法王塔院’,收藏有「大慈法王」的舍利。

Leave a Comment

error: 请访问公众号索取原创内容!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