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派佛教
部派佛教是从原始佛教分裂出来的各个教团、派别的总称。
据南传佛教的史书《大史》、《岛史》等记载,佛陀涅槃一百年后,古印度东部的跋耆族比丘提出十条戒律的新主张(即‘十非法事’),遭到教团内以耶舍长老为首的诸长老比丘的反对。为此耶舍长老召集了七百比丘举行结集,宣布“十事”是非法的。与此同时,认为“十事”正确的比丘,也举行结集。
于是,原始佛教开始分裂成两大派,前者被称为‘上座部’,后者被称为‘大众部’。
据北传佛教《大毗婆沙论》、《异部宗轮论》等载,佛陀涅槃后一百年后,大天比丘提出五条贬斥阿罗汉的教义(即‘大天五事’),遭到教团内诸长老比丘的反对,支持大天比丘的被称为‘大众部’,反对者即被称为‘上座部’。
原始佛教就此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史称原始佛教的‘根本分裂’。
随后,上座部与大众部又进一步分裂,逐渐形成了十八部或二十部,这次分裂被称为‘枝末分裂’。
据《异部宗轮论》记载共分裂出二十部,佛陀涅槃的二百年,从大众部分出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等三部,进而又分出多闻部、说假部。在佛陀涅槃二百年的后期,又分出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
上座部在佛陀涅槃后的三百年初期,又分为说一切有部和雪山部,进而说一切有部分出犊子部,从犊子部分出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密林山部;又从说一切有部中分出化地部,从化地部分出法藏部。
在佛陀涅槃三百年后的末期,从说一切有部分出饮光部。佛陀涅槃后的四百年初期,从说一切有部分出经量部。
在南传佛教史书则记载为十八部,是去掉上述的西山住部、北山住部,部派名称和传承关系也有不少差异。在南传佛教的分派中则没有列出说出世部。
还有一种说法指说出世部与鸡胤部是同一个派别。又有说南传佛教分派将说转部与经量部作为两派,可在北传佛教就视为一派。这两种分派依据经典,南传佛教属于上座部,北传佛教属于一切有部;这两者都将‘大众部’视为异端。
后来,部派佛教被大乘佛教贬为小乘佛教。部派佛教还保存有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同时还滋生若干大乘佛教的思想和信仰因素。大乘佛教兴起后,部派佛教与之平行发展。
一般认为,部派佛教产生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6世纪。目前,最有影响的部派佛教只有上座部、正量部、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